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2.
探讨鞭龄对竹鞭根生理特征的影响,丰富竹鞭根生长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方面的理论基础,为指导金佛山方竹笋用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同一母竹发育成林的金佛山方竹竹鞭为研究对象,通过追鞭采集的方法采集不同年龄鞭段(1 a生、2 a生、3 a生、4 a生)不同部位(前段、中段、后端)的竹鞭鞭根,测定其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指标,分析生理整合和非生理整合下所测定指标随鞭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非生理整合下,鞭段中ABA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而增大,GA、IAA、和ZR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无显著变化;SOD、MDA和CAT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D的含量随鞭龄的增加无显著性差异;根系活力随鞭龄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抗氧化系统存在显著性差异;根系活力与内源激素及其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仅有3 a生竹鞭根系活力与SOD含量呈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非生理整合下,鞭龄对鞭段不同部位中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有显著性影响,而对鞭段无显著影响;生理整合下,鞭龄对鞭段中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因生理整合鞭段的不同而不同;根系活力受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调控。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肿节少穗竹的地下茎的生物学特性,即竹鞭年生长规律、竹鞭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竹鞭芽变化规律及竹鞭根系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竹鞭延伸生长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一年中鞭笋生长量随着月均温的升高而加大,8月达到最大,到12月冬季来临进入休眠;竹鞭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且分布较为均匀,40cm以下分布很少;2—3龄鞭壮芽数、笋芽数最多,转化为笋及鞭也多。根的萎缩一般从3年生鞭开始,但肿节少穗竹2年生即有萎缩,4年生鞭未发现有再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4.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秆竹竹鞭垂直分布、不同年龄竹鞭芽变化及竹鞭年活动周期探讨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茶秆竹竹鞭总体分布较浅 ,2 - 3龄鞭萌动芽、笋芽量最多 ;竹鞭年生长活动周期为 4~ 11月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甜竹地下茎的生物学特性即竹鞭年生长规律、竹鞭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竹鞭芽变化规律及竹鞭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鞭延伸生长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一年中鞭笋生长量随着月均温的升高而加大,7~8月达到最大,到12月冬季来临进入休眠;11~30 cm土层是竹鞭分布最多的土层,且竹鞭量在中坡分布最多;2~3龄鞭壮芽数、笋芽数最多,转化为笋及鞭也多。1~4年生竹鞭都具有支根且根萎缩后具有再生能力,5年生竹鞭根萎缩后没有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鞭系结构的研究 ,结果表明 ,茶秆竹鞭系结构较为合理 ,鞭系以介于 4~ 8m的中型鞭为主 ,幼壮龄鞭段主要分布在 0~ 30 cm的土层中 ;2~ 4级的鞭系占 5 1.9% ,二侧分叉的鞭段数占优势 ,随着鞭龄的增大 ,分叉趋于复杂 ;竹林以壮、中龄鞭为主 ,鞭龄与鞭级呈反相关 ;鞭芽的死亡率较高 ,壮龄鞭的成竹率可达 2 6 .2 5 %。据此 ,控制竹林密度 ,调节鞭系结构 ,清除老鞭 ,提高壮、中龄鞭比例是竹林抚育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连续 5年田间试验观测资料 ,对水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5种植物激素 15种组合处理水竹竹鞭 ,与对照相比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以ABT3号 50 ppm溶液浸泡 8小时效果最好 ,成活率达 85%。在不同性状竹鞭中 ,以壮龄鞭 (2~ 4年生 ) ,粗鞭 (鞭径≥ 0 .6 2 cm)和长鞭 (鞭长≥ 80 cm)组合为最佳生产条件 ;竹鞭性状影响育苗成活率的主次顺序为 :鞭龄、鞭长、鞭径。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是提高竹鞭育苗成活率及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 ,其成活率高达 95% ,新鞭占有率达 72 .8%。  相似文献   

8.
对雷竹的地下系统鞭的分布进行样方挖掘调查,结果表明:雷竹的竹鞭主要分布在土壤5~30cm的土层范围内,其鞭量约占该土层的90%;3~4龄鞭是竹林更新的生力军;鞭径大的方向所占的比例大,竹鞭伸展方向按南向〉西向〉东向〉北向的递减顺序排列,竹鞭生长期具有趋温、喜暖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尤溪县开展了黄甜竹笋用林不同年龄竹鞭生长特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笋用林的鞭段数、鞭长、鞭径随鞭龄增长而减小,1~4龄鞭段数占总鞭段数78.6%,鞭长量占鞭长总量的80.9%,土壤层(10~40 cm)的竹鞭长度占总长度的88.1%。随着竹鞭年龄增长,壮芽、弱芽和空芽节的数量呈现减少变化,笋芽则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壮芽和笋芽在竹鞭节上的分布在第1~30节内较为集中,且壮芽分化成笋芽的能力也强。根据竹鞭生长规律,提出了采取适时的经营措施可为竹林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 ,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 ;2初步了解地下茎形态特征及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5 7.14%的 1~ 3龄鞭生长在 0~ 2 0 cm土层中 ,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 ,不利于筇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 ;4竹鞭鞭梢的生长在一年中 ,以 7~ 10月生长速度最快 ;生长过程中易出现断梢、腐烂 ,并萌生岔鞭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