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肥西水稻主产区研究了不同秸秆添加腐熟剂进行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腐熟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态养分含量、改善土体结构。秸秆添加腐熟剂进行还田可以相对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及产投比。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施用腐熟剂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秸秆还田且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能明显加快水稻秸秆腐解速度,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施用“肥老伴”和“宁粮”腐熟剂处理的水稻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连续3年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郊区奉贤、金山和崇明3个区典型地块中,连续3年对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进行监测,检测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容重、有机质、p H值和CEC值。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7%,速效钾平均提高了4.55%,全氮平均提高了3.59%,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值降低了5.79%。土壤固碳(C)量为2 062.06 kg/hm~2,秸秆还田后增加的土壤固定N量103.10 kg/hm~2,N肥减施量为5.16 kg/hm~2。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加4.5%,对作物增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约97%的秸秆被焚烧、堆积和遗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该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及其对农田土壤理化特性、作物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作物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但在提升水稻产量方面作用不大;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微生物碳和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秸秆腐熟剂用量增加(4 kg/667m2),可加速稻秆腐烂速度,有效提升冷浸田水稻产量(10.1%),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在茶陵县顺利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以"九业"、"豫园"、"湘润邦"3种秸秆腐熟剂为添加材料,2014年在茶陵县进行了稻草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种植晚稻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能有效地加速稻草腐熟速率,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和供肥能力,最终提高水稻产量。晚稻实行稻草还田比不实行稻草还田增产4.6%;在稻草还田基础上应用秸秆腐熟剂比单独稻草还田不用秸秆腐熟剂增产6.0%;3种秸秆腐熟剂间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都适宜在茶陵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早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的示范对比试验,分析水稻秸秆使用腐熟剂还田后,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熟进程,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9.
浅谈秸秆肥对作物增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秸秆肥对几种不同作物产量影响的分析,探讨施用秸秆肥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稻草还田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大田条件下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选择了3种秸秆腐熟剂,研究其对稻草还田腐熟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还田腐熟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腐熟时间;能够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酸度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为8.6%~10.3%,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2.
作物长势监测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各种植物长势监测的方法、原理、监测指标、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几种监测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将几种监测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弥补各自的不足的建议,最后分析了植物长势监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作物化感作用近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物水抽提物、根分泌物、自毒作用、化感物质的研究动态,并阐述了作物化感作用及其机理、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指出作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目的是为早期估产提供依据,同时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笔者总结了中国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指出用于长势监测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常用的监测指标具有局限性,监测精度有待提高。“3S”技术的集成发展,进一步实现一体化应用于该领域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作物长势运行化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对田间管理的诊断需求会日益加剧,因此作物长势的诊断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我国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田间作物食用部位不同,对甜菜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大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等我国亟需重点解决的蔬菜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参考国外收获机技术,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和改良机型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收获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状况、原生境与非原生境保存、研究利用,以及培训、资金和利益分享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除去细胞壁而仅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由于失去了细胞壁这个屏障,因而使其具有了一般植物细胞所不具备的优点,不仅成为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体细胞遗传学等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也成为生物工程及作物改良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无性系变异及超低温保存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原生质体应用于作物改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着重粮食生产,小春灌溉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着重于经济效益;旱地大春雨养种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小春采用节水栽培,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鲜食)是水田的较好模式,而旱地以烤烟—秋小麦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环境及科教的方方面面,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靠育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最佳手段,就提高产量的迫切性、育种在农业中的地位以及作物可持续育种方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国内外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农作物种子包衣的一般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