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种公猪是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基础,而精液品质、精液保存与输精方法影响着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就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精液质量,掌握正确的输精方法。  相似文献   

2.
猪人工授精工作中,用于输精的精液品质直接关系与配母猪受胎率,精液生产技术工作必须严谨细致,笔者根据建平县种猪精液供应中心的经验,浅谈猪常温精液生产过程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供同行参考。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1.1饲养管理养好种公猪是取得优质原精液的前提,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种公猪保持不肥不瘦、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的健康种用体况。必须使用专门的公猪料实行限制饲养,每天喂料量2.5~3.0kg,分2~3次喂给,采精任务重时每天加喂1~2枚生鸡蛋。  相似文献   

3.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处理后的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使其受孕产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公猪的配种效能,提高繁殖率,最大程度发挥优良品种资源优势,减少疫(疾)病传播,方便不同地区养殖户配种。但部分养殖户由于公母猪品质不佳.适时输精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母猪受胎率低、产仔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养猪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飞速发展,但种猪繁殖障碍症一直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表现为种公猪精液品质低劣、母猪发情不规律或不发情,怀孕母猪产健仔数少等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种猪生殖系统疾病,二是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建议广大养殖户要把好引种关,同时加强对种猪的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详细阐述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通过猪人工授精所需设备和物品、采精前准备、种公猪的采精、猪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方法、精液分装与保存、母猪适时输精7个方面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此项技术,以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6.
猪人工授精可有效提高公猪利用率,减少公猪饲养成本,降低生物安全风险。通过分析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关键操作,以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本文从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性、保障条件及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成功进行人工授精的关键包括确保精液制备的质量、准确的母猪发情鉴定、干净卫生的输精条件、合适的输精管及输精技术熟练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经产母猪的较高受胎率和窝产仔数,是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种公猪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从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采精、输精等方面阐述了中小型猪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公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维持公猪合适的膘情,保持体表卫生,肢蹄强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生精量大,提高经济效益。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可见公猪在生产中的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9.
(续第3期第37页)三、猪的精液品质检查精液品质检查的目的是鉴定精液品质的优劣,确定其是否可用于输精。另一方面,通过精液品质检查也能反映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生殖机能状态和评价采精技术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精液品质检查的项目,一般可分为常规检查项目和定期检查项目。常规检查项目是指每次采精后都应进行,而且可以迅速得出结论的指标,它们是:射精量、颜色、气味、云雾状、pH值、活力、密度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下,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然而由饲养管理水平、精液品质、输精技术等方面原因导致母牛受胎率不是很高。通过试验不同输精部位,子宫颈深部、子宫体、排卵侧子宫角,得到不同的受胎率,为输精技术人员提供最为合适的输精部位,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炎热季节温度高,湿度大,种公猪热应激反应强烈,要对种公猪加强饲养管理,以保证其精液品质。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暑降温,饲料营养充足,环境舒适干净,加强防疫等。本文论述了炎热季节种公猪饲养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养殖户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影响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疾病等.文中从种猪的选留(购)、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加强种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疾病及合理地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种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提高种母猪繁殖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母猪人工授精成功的关键在于公猪的精液品质,所以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注意检查精液品质、确定母猪发情时间和做好输精器材的消毒工作,要做好这三项工作内容,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会很高,下面就母猪人工授精注意的几点事项进行详细的介绍。一、要注意精液品质每次采得的公猪精液都要认真进行品质检查,以确保输精所用精液品质优良,一般要求精液精子密度要高,精子活力要强,直线运动精子应占60%以上,畸形精子要少,精液颜色正常,无异常气味,这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影响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疾病等。中从种猪的选留(购)、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加强种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疾病及合理地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种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提高种母猪繁殖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县(区)种公猪站(点)、人工授精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基本完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普遍提高,项目的实施使生猪养殖户尤其是中小猪场和散养户受益匪浅,减少了饲养种公猪环节,母猪配种完全采用从种公猪精液供应站(点)购入精液人工配种,即节约饲养种公猪成本,还充分利用优良种公猪资源,提高了猪改良效率。种公猪精液供应站(点)肩负着  相似文献   

16.
种公猪配种力的高低与精液数量和品质是分不开的.提高种公猪的配种力,应从饲养管理和配种利用方面着手. 一、提高种公猪的饲养水平 营养是维持种公猪生命、产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种力的物质基础,应依据公猪的体况、配种任务和精液的数量与质量而确定其营养需要量.  相似文献   

17.
种公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健康发育、生产性能和精液品质等,科学饲养及合理使用种公猪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的保证,加强饲养管理种公猪,则使其保持膘情适中、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提高受精率、加强妊娠管理,提高窝产活健仔数配种环节公猪的精液品质、母猪的膘情和配种时间是决定产仔数多少的主要因素。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建立合理的采精制度,以确保公猪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自然交配相比,在  相似文献   

19.
种公猪的饲养环境应该清洁、干燥、通风、舒适。在具体的饲养管理上,要作好以下方面。建立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养、采精或配种、运动、刷拭等各项作业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以利用条件反射养成规律,方便管理。分群:种公猪可分为单圈和小群两种饲养方式。单圈饲养单独运动的种公猪可减少相互爬跨干扰而造成的精液损失,节省饲料。小群饲养种公猪必须是从小合群,一般两头一圈,最多不能超过3头。小群饲养,合群运动,可充分利用圈舍、节省人力,但利用年限较短。运动:加强种公猪的运动,可以促进食欲、增强体质、避免肥胖、提高性欲和精液品质。运…  相似文献   

20.
种公猪的精液质量是衡量公猪生产性能的一个主要标准,种公猪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繁殖力,也是影响猪人工授精(AI)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种公猪精液品质受种公猪自身因素、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等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便于采取合适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种公猪生产作用。文章就影响公猪精液质量的主要因素做一简单阐述,并归纳几项具体提高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