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岳芹  孟银良 《小麦研究》2005,26(4):20-22
本文重点分析了稻田套播麦和麦田套播稻的技术优势,归纳总结了稻田套播麦和麦田套播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概念、演变及发展 ,详细阐述了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器官建成及群体生长发育特点 ,并就品种选用、播种技术、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介绍了超高茬麦田套播稻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概念、演变及发展,详细阐述了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器官建成及群体生长发育特点,并就品种选用、播种技术、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介绍了超高茬麦田套播稻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张山泉  陈川  庄春 《作物杂志》2003,19(1):29-3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稻田套播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稻田套播小麦冬前生长期长,生长量大,与一般稻后播种小麦相比,冬前用氮量应适当减少,返青肥和穗肥比例适当增加,有利于防止稻田套播小麦因早衰而减产  相似文献   

5.
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6.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超高茬麦田套播稻、秸秆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及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抛秧等少免耕稻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秸秆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晚稻套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月星 《作物杂志》1999,15(1):37-38
浙北平原,种植制度以麦(油)—稻—稻为主,是我省粮油作物主产区。1997年我们进行晚稻套播油菜试验示范400hm2,平均产量1950kg/hm2,其中桐乡市梧桐镇沈新荣种粮大户套播油菜0.42hm2,平均产量2413.5kg/hm2。1套播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肥料水平和肥料运筹对麦田套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明确了麦田套播稻高产(≥600kg/667m^2)栽培的适宜肥料水平为15kg/667m^2,肥料运筹4:6为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太湖稻区超高茬麦(油)田套稻主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麦(油)田留高茬套播水稻试验、示范数据的分析,指出套播稻的主要特点为生育期适宜,分蘖起步早,高峰苗、结实率、千粒重高,穗型小,成穗率偏低。省工节本(省工节本100元/667m^2左右),且生态效益显著,并提出了超高茬麦田套稻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田自生稻发生原因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生稻过去在我国粗放栽培的水稻田里经常出现,但随着耕作水平的提高,精耕细作已使自生稻一度灭绝。近年来,由于直播田和套播稻田面积越来越大,自生稻的发生又有抬头。据调查,在我省扬州、连云港、淮安、盐城、  相似文献   

11.
麦田套稻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麦田套稻这种超高茬麦(油)田套播技术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阐述麦田套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种植抗逆应变技术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省稻麦周年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秸秆全量还田应变技术、直播稻应变技术和稻田套播小麦应变技术;同时分析了不同地区稻麦生育期间常遇的不利气象条件及灾害,初步提出全省三大生态区稻麦周年种植防灾减灾技术,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套播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陈新华,王年喜,胡建州,郑培善(江苏省泰县通南稻麦良种场)胡安定,王明其,戴友鹏(江苏省泰县梁徐乡农科站)在麦子或油菜田中,适时套播水稻、前茬留桩收割,保持田间为系,掌握适宜基本首,采用平衡施N法,运用硬板湿润灌溉模式,注重排除...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述了淮北地区稻棵套播麦播期提前,利于早发壮苗;群体大,高峰苗提前,利于足穗形成;幼苗发育进程提前,利于大穗形成的生育特点,及限制穗、粒、重三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影响机理,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少食多餐”的平衡施肥方式、冬前保持地表土壤良好环境等配套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免耕法,国外从4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采用免耕法或少耕法,发展速度异常迅速。稻茬免耕种麦(我省简称稻板麦)是免耕栽培的方式之一。早在6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麦区就发展了稻田套播免耕种麦和稻茬免耕种麦的方法,但由于技术不配套,产量不理想,被称为“懒汉麦”而中止。70年代为了防御烂种和提高稻茬粘土的播种质量,稻板麦被称为“抗灾麦”又有抬头趋势。但由于当时认识上的不统一和配套措施未成熟,稻板麦仍然没有获得发展。直至80年代,各地通过反复实践,证明稻板麦有明显的增产节本的效果,尤其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16.
超高茬麦 (油 )套稻 (麦套稻 )是指在麦子灌浆成熟的中后期 ,将处理好的稻种直接套播到麦田内 ,稻麦形成一段共生期 ,麦收时留茬 30cm左右自然还田 ,机收将多余秸秆就地撒开或就近埋入麦田一套沟内 ,任其自然腐熟还田 ,进行配套管理的一种新型稻作方式。具有不耕翻、不整地、不育秧和秸秆全量还田等优点 ,1999年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 0 0 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技术向全国推广 ,目前姜堰市示范应用面积 2 0 0 0hm2 ,实践证明该技术总体优势明显。但在应用过程中 ,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点难题 ,才能获得成功。1 几点难题1.1 杂稻…  相似文献   

17.
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水稻面积5.5万hm2以上,小麦面积7.5万hm2左右,其中,西部旱茬麦2.7万hm2,中东部稻茬麦4.7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水稻偏迟熟品种的北移,小麦播期越来越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因此,稻棵套播麦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已达2.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海河低平原区小麦玉米套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隋鹏  陈阜  高旺盛 《作物杂志》2000,16(2):10-12
对海河低平原景县地区小麦—玉米平播、小麦 /玉米套播两种模式的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当地光温水的资源特点,套作方式明显优于平播,套播产量比平播增加14.3%,经济效益提高8.6%,当地实行小麦玉米晚套播种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稻田套播和氮素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20.
对观赏稻进行了新的定义,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阐述了观赏稻与普通稻在种植目的、农艺性状和应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作为园艺花卉的优势,从静态、动态以及观赏多点组合和颜色搭配等方面分析了观赏稻的观赏特性;综述了观赏稻研究及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观赏稻品种资源匮乏、种质创新不足、研究内容不系统、观赏价值评价体系缺乏、应用途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观赏稻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护,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力度,完善品种审(认)定办法,加快栽培技术和色泽变化机理等研究,制定科学的观赏价值评价体系,挖掘观赏稻潜力,拓展应用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