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探讨了双螺杆挤压机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水分对制备的碎米米糊冲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喂料速度固定为400 g/min条件下,机筒温度为130℃,物料水分为21%,螺杆转速为230 r/min的操作参数下,产品膨化达到理想效果,适宜粉碎,色泽淡黄,米香气十足,产品孔隙度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白玉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配方,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在白玉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尿素、豆粕、玉米粉,研究不同的原料组合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选出以白玉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采用白玉菇菌糠饲养蚯蚓时,添加辅助原料是非常重要的,高氮素成分辅料的添加效果更好,表明蚯蚓对饲料中氮素的要求较高,适合于富营养饲养。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菌糠中三因素添加比例为尿素0.2%,豆粕6%,玉米粉2%。采用该营养水平,在试验条件下,单盆繁殖数为19,单盆增重为17.85 g·袋-1。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脱脂脱蛋白后,经单因素试验摸索酶催化米糠粕中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液化条件为:每1 g物料用α-淀粉酶60 u,水8倍重量于物料,于p H值6.3,加0.2%Ca Cl2,在90℃液化反应120 min后得麦芽糖糊精;最佳糖化条件为:p H值4.5,糖化酶用量400 u/g,温度60℃,时间24 h。按照最佳液化和糖化工艺条件,比较了以新鲜米糠、脱脂米糠、脱蛋白米糠和脱脂脱蛋白米糠为原料制备葡萄糖,结果以脱脂脱蛋白米糠为原料制备的葡萄糖结晶粉末质量最好,纯度高于99%。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挤压膨化的碎米粉为试验对象,对其冲调分散性、冲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最佳的加工方法及参数配比,来体现膨化米糊的优越性,并提高其整体冲调性能。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添加量为12%,蔗糖酯添加量为0.25%,植脂末添加量为0.15%,膨化米糊粗细度为70目时,可以显著提高膨化米糊冲调分散性。当单甘脂添加量为0.40%,黄原胶添加量为0.4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30%,卡拉胶添加量为0.30%时膨化米粉冲调稳定性效果最好。通过几种添加剂不同的配比,改善了产品冲调稳定型和分散性,产品食用品质全面提升,最终得到健康、营养、美味且冲调性能良好的即食碎米食品。  相似文献   

5.
以木腐菌菌糠为原料生产双孢蘑菇培养基熟料生产是最佳的生产方式。培养料的配方、灭菌条件、子实体生产调节是生产关键。不同来源的菌糠需要做不同的营养配方处理。棉壳料菌糠可以选用麸皮作为N源,灵芝等以木屑为主料的菌糠,则需要另外增加豆粕,总量不超过5%,熟料生产的培养基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会发生病虫害,子实体生产中配合结菇水使用1号生长剂可以提前实现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6.
碎米蛋白的提取及多孔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宝  周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79-4280
碎米蛋白和大米淀粉可以作为碎米综合利用的2个主产品。采用碱法将碎米蛋白和淀粉分离。研究表明:蛋白最适提取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0.3%,提取时间8 h,提取温度为室温,料液比为15∶,蛋白得率67.3%。同时,研究了以碎米淀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水解的处理方法制备多孔淀粉。研究表明多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 h,温度50℃,pH 6.0,α-淀粉酶用量1.5%,制备的多孔淀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在密闭等温的条件下,菌糠比例和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确定配比和最佳时效性,为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饲料中菌糠比例分别为7%、14%、21%和28%,对照组饲料中不含菌糠,发酵时间以7d为一个单位,试验周期28d。结果表明,育肥猪饲料中含7%菌糠,发酵14d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由此可见,育肥猪菌糠饲料中菌糠最佳添加比例为7%,最佳发酵时间14d。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企业对谷物深加工利用已实现了产业化。谷物除了加工主产品外,还可将主产品及其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麸皮等进行再加工,制成新的产品,实现物尽其用。如利用碎米可制取多功能淀粉、淀粉基脂肪替代物;利用米糠可提取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功能性多肽;利用稻壳可以制备白碳黑、活性碳,生产多种美容化妆品。因此,稻谷主副产品是食品、化工、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一、开发米淀粉功能食品   稻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目前美国和欧洲兴起了米淀粉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粉、豆粕、尿素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最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豆粕5.0%,尿素0.2%。此条件下,单盆繁殖数为19条,单盆增重为17.35 g。[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菌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在猴头菇生产过程中黑木耳菌糠的最佳添加量,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实现菌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猴头菇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黑木耳菌糠添加量的配方,研究不同木耳菌糠添加量对猴头菇母种、二级种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g/1 000mL和20%,该条件下,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17mm/d和2.812 0mm/d,菌丝长势粗壮且浓密;提高猴头菇农艺性状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为25%,该条件下,菌袋的平均产量为218.4g,生物转化率为54.60%,子实体直径6.11cm,颜色洁白,菌刺密集。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米糠蛋白为原料,制备米糠蛋白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米糠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超滤、Sephades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米糠蛋白抗氧化肽。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米糠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pH9.0,时间60rain,米糠蛋白底物浓度3%,碱性蛋白酶加酶量3000U·g-1。在米糠蛋白酶解产物中,Mrs〈5KDa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7%。通过SephadexG-2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分离得到4个混合组分,混合组分Ⅱ活性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5.83%。  相似文献   

12.
苯噻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苯噻草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在植株、米糠、土壤、糙米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为80.40%~104.27%;苯噻胺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37~2.5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1~2.19 d,在稻田水的半哀期为0.41 d;收获的水稻糙米中苯噻草胺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高产、抗病和耐寒水稻新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药剂、稻糠+化学药剂和单施稻糠对水稻的除草效果、水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稻糠具有一定的除草效果,但结合前期封闭除草后期再施用稻糠效果更好。并且分蘖增加,增产4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降解有机大米碎米淀粉,探讨了酶解工艺对有机婴幼儿米粉基料产品的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的影响,得出最优酶解工艺条件如下:料液比1∶1、加酶量0.30%(w/w)、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5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基料成品中的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最高,且其冲调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易于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5.
米糠蛋白的特性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在稀碱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所得蛋白的理化特性,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提取率可达36%,纯度可达75%.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米糠蛋白组成成分复杂,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 000~90 000之间.  相似文献   

16.
碱性蛋白酶提取米糠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高效的米糠蛋白提取工艺,对碱性蛋白酶提取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米糠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pH值,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影响较小。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0h,料液比1∶20,加酶量2.5%,pH值9.5。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75.42%,同时测得米糠蛋白的等电点为4.5。影响米糠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料液比>pH值>温度>时间>加酶量。  相似文献   

17.
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对速食糙米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对速食糙米粉的冲调性、流动性、色度、风味和淀粉消化性能等品质特性的影响,为高品质速食糙米食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糙米经发芽处理后采用高温α-淀粉酶辅助挤压膨化协同处理(Extrusion-Germinated Brown Rice-Enzyme,EGBRE),以糙米发芽直接挤压膨化处理(Extrusion-Germinated Brown Rice,EGBR)、糙米不发芽分别采用高温α-淀粉酶辅助挤压膨化协同处理(Extrusion-Brown Rice-Enzyme,EBRE)和直接挤压膨化处理(Extrusion-Brown Rice,EBR)3种方式作为对照,分别比较分析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冲调结块率、分散时间、粘度以及其色度、挥发性物质、淀粉消化性能等品质特性,并进行整体感官评分。【结果】高温α-淀粉酶处理能显著提高糙米粉的溶解性,其中,EGBRE较EGBR水溶性指数提高2.11倍,EBRE较EBR水溶性指数提高2.55倍;而发芽处理对糙米粉的溶解性影响不显著。高温α-淀粉酶处理能显著降低糙米粉冲调后的粘度,其中,EGBRE较EGBR粘度下降60.0%,EBRE较EBR粘度下降31.3%;而发芽处理对糙米糊粘度影响不明显。高温α淀粉酶处理还能显著增加糙米粉中挥发性物质总量,而发芽处理能降低其脂质氧化产物的含量。发芽、挤压膨化和高温α-淀粉酶三者协同处理能显著降低糙米粉的冲调结块率、缩短分散时间,其中,EGBRE较EGBR、EBRE和EBR的冲调结块率分别下降55.4%、74.8%和84.0%,分散时间分别缩短27.2%、17.3%和52.5%。同时,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能显著影响糙米粉的休止角,改善粉体流动性能,但会适当提高粉体的色度。此外,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较直接挤压膨化处理,糙米粉中快消化淀粉比例显著提高,抗性淀粉比例显著降低。【结论】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速食糙米粉的品质特征与冲调性,降低结块率,缩短分散时间,降低冲调粘度,提高淀粉的消化性能,适当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工艺,比较其在酶解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为脱脂米糠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先经高温糊化和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经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同步酶解,制备高营养价值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以还原糖得率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针对双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差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双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优化建立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复合酶解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参考国标方法,测定脱脂米糠原料、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和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中固形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物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通过比较热水浸提和复合酶酶解后提取物中营养组成变化来评价复合酶解工艺优劣。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并根据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对3种样品中的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最佳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的总添加量3.5%,复合酶添加比例为糖化酶﹕酸性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1﹕3﹕3,酶解pH 4.1,酶解温度57.5℃,料水比1﹕5,酶解时间190 min。采用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时,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为48.34%、65.33%、6.68%和58.75%,复合酶解提取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达到36.93%。与热水浸提相比,采用复合酶解工艺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8.73%、90.74%、284.22%和257.14%,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76.33%(P<0.05)。与脱脂米糠原料相比,复合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3.62%,单位质量固形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4.78%,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37.75%、40.06%和7.70%(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59,更加接近WHO和FAO参考标准值0.6。【结论】采用复合酶解脱脂米糠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脱脂米糠原料的利用率,复合酶解提取脱脂米糠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热水浸都有显著提高,这为开发脱脂米糠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稻谷加工业副产物碎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其可溶性蛋白质,研究了不同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固液比对碎米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碎米蛋白的最优条件是超声处理时间32 min、超声功率495W、固液比1∶15;在该条件下,碎米蛋白的提取率可达90.47%。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稻品种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对加工米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米粉丝加工中不同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对米粉丝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适合米粉丝加工用大米原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介于16.45%—29.64%的14个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分析评价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通过相关分析建立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与加工米粉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其含量超过26.14%后,米粉丝的加工效果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米粉丝的劲道感、爽滑感、不粘牙、光泽以及综合感官品质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米粉丝的复水时间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其膨胀率、断条率以及损失率则与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米粉丝的硬度、咀嚼性、剪切力、拉伸长度、断裂力和破断功等质构特性指标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时,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及质构特性与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介于22.11%—25.45%的籼稻米原料加工的米粉丝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