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WPG-600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测试,并与HH-14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相比,3WPG-600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雾滴覆盖率明显提高,而且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稻麦高效植保的要求,规范基于农机操作与农药植保相互融合条件下,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田间作业条件、作业前准备、机具操作及施药后处理等技术,形成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玉米生长中后期常规施药机械难以适应,高地隙喷雾机的研制问题亟待解决。自走式高地隙底盘技术是玉米高地隙喷雾机研制的核心问题。为此,根据玉米生长中后期植保作业要求,制定了喷雾机总体设计方案;结合自走式底盘技术原理,应用solidworks对喷雾机底盘系统相关的行走系、转向系、制动系、轮距调整系及喷杆系等关键系统进行了三维设计,为底盘系统动力学建模、性能仿真分析及自走式玉米高地隙喷雾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与普及适合于高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植保机械是解决高秆类作物中后期施药难、施药效果差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应用普及趋势,对应用普及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促进高地隙植保机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田间施药机械的主要机型,而喷杆是实现喷雾稳定作业的关键机构。近年来,为提高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精准施药水平,喷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喷杆减振、平衡技术日趋成熟。本文阐述了喷杆的平面、三角形立体和梯形立体等3种桁架结构,分析国内外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减振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概述了喷杆在减振、平衡和位姿检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据统计20m以上喷幅的喷雾机仅占比6.79%,10~14.9m喷幅占比73.30%,表明国内以小型喷杆为主,大型喷雾机占比小。分析了国内喷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喷杆的发展趋势,即优化喷杆结构、加强喷杆系列产品开发、设置多级多点减振机构、提高自平衡控制水平、实现位姿智能监测调整,为我国喷杆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杆结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24m宽的喷杆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喷杆的结构稳定、性能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药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传统的喷雾施药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研发一批高效、环保和可靠的喷雾机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喷雾施药机械,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发展现状,指出影响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性能关键技术,提出未来国产化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发展方向,对提升我国喷雾施药机械化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田间喷药作业的需求,设计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整车机架、喷杆升降机构、轮距调节机构、转向机构、喷杆、液压行走系统、喷雾水路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制作出样机。通过样机试验验证整机设计方案及功能、性能等,试验测得最大行驶速度为32 km/h、最大爬坡度>20%,最大侧翻稳定角度为18.1°,喷雾量变异系数为6.3%。试验表明,样机的各项功能和操作等满足设计要求。该样机的设计和试验为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相关研究和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3WYTZ1200-18高地隙自平衡喷杆喷雾机,能解决目前国内机具离地间隙过低、喷雾效果欠佳、喷杆自动平衡不稳定、自动化水平差等问题。研究分析了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主要技术参数(喷雾压力、作业速度等)对喷雾效果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寻找在不同工况下喷雾机最佳工作状态的各主要技术参数组合,对比分析了高地隙自平衡喷杆喷雾机对农作物的损伤程度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2013,(15):142-149
应用贡献3WZG型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WZG型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选用优质发动机,配置适宜功率,动力强劲;地隙高,通过性能好,可对棉花等作物中后期实施杀虫剂、杀菌剂、化控化调剂、脱叶剂的喷洒作业;轮距可调,可适用不同地区多种作物的种植行距;采用自走式结构,机动性好,使用方便;采用风幕式气流辅助系统,防飘性能好,雾滴穿透能力强,作物植株中下部和叶子背面沉积效果好;操控性好,在驾驶室内通过液压手柄即可控制喷杆的展开和折叠、升降及喷雾作业(喷杆5段可分别控制是否喷雾);  相似文献   

11.
大田蔬菜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缺乏大田蔬菜地高效施药机具的现状,研制出一种小型、高效、安全的防治大田蔬菜与水稻病虫草害的轻便型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该机具集成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喷雾系统、机电液中央控制系统,自走式底盘主要由机架、动力系统、行走转向系统以及液压系统几个方面组成。该机具四轮驱动、四轮转向、行驶稳定、转向灵活、适应性强,喷杆前置、药箱后置,保证了整机重心平衡,采用电动推杆实现喷杆的折叠,减轻了喷杆质量,作业效率高,不仅满足大田蔬菜施药农艺要求,还可应用于水田施药作业。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中国农机院组织召开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高秆作物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和"蔬菜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的子课题"大田蔬菜专用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创制"的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13.
对喷杆喷雾机等腰梯形悬架进行了改进,通过对等腰梯形悬架平衡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等腰梯形悬架的平衡方程,提出了基于变单拉杆长度悬架的控制方法,并得出了控制方程。将该变单拉杆长度悬架机构应用于3WZC-2000型超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上,进行了实验室与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当喷雾机在倾斜角度为±10°的路面行走时,该悬架系统能够满足调节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为试验平台,设计了一套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该系统以三菱PLC作为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换向阀接通液压缸实现车辆不同行走模式和不同转向模式的切换,使车辆在工作及运输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进行转向、行走和避障操作。最后,通过在3WP-2600G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上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反应灵敏度,对大型植保机械行走及转向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机械化植保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落后的人工背负式或担架式喷雾机的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对高性能喷雾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好、适应性强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高性能植保机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的3WZG-3000A型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带动力,四轮液压驱动,具有通过性好,适应性强,防漂移好,且底盘离地间隙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高地隙喷雾机普遍存在喷杆工作喷辐相对固定、不能够根据实地工作条件进行灵活调节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可伸缩式喷杆,喷辐可调,且在设定喷辐后分别固定在内外框架上的喷管可以利用管内药液的压力进行自动对接,并可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喷幅进行施药工作。同时,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喷杆进行有限元分析,搭建简易的喷架模型,针对对接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行误差测量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喷架力学结构合理,喷辐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准确的改变,为解决目前高地隙喷雾机喷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小型自走式高地隙棉田喷雾机的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棉花植株中、下部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结合我国棉花种植的特点,设计小型自走式高地隙棉田喷雾机。该喷雾机将普通喷雾机的横向喷杆与吊杆相结合组成门型喷雾系统,并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确定各喷头的位置及雾锥角。试验表明:在样机速度为1.5km/h,喷雾压力为0.5MPa时,门型喷雾系统比普通喷雾机的雾滴沉积量提高了52.11%,且雾滴覆盖更加均匀,实现棉花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中小型植保机操作舒适性差、路况颠簸机架开焊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旱田专用的柔性底盘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主要由底盘、动力系统、喷药系统及液压系统等部件组成。喷雾机前桥采用单轴铰接柔性减震,后轮采用独立柔性弹簧双轴减震机构;传动系统采用后轮链式两轮驱动,喷药系统采用全液压控制喷药及喷杆折叠。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效率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在满足农业要求的同时解决了颠簸机架开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生产考核和实地调查,开展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传统担架式植保机械的作业效率对比,初步分析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作业成本及影响因素,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