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锈钢纤维长度与填充量对导电膜片导电性能与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将不锈钢纤维均匀地铺撒在涂有脲醛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表层纸上热压,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首先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不锈钢纤维在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的搭接状况;然后采用四电极法与同轴线法测试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及电磁屏蔽效能;最后通过理论模拟探究不锈钢纤维填充导电膜片的电磁屏蔽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不锈钢纤维填充量的增加,导电膜片平面和断面内不锈钢纤维之间交叉排列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并以随机排列的形式相互交织形成了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2)随着不锈钢纤维长度和填充量的不断增加,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逐渐减小,而其电磁屏蔽效能逐渐增大。3)不锈钢纤维的填充量、导电膜片厚度对导电膜片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4)当不锈钢纤维长度为15 mm、填充量为250 g/m2时,导电膜片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为6.493×10-3 Ω·cm,电磁屏蔽效能为37.77~51.42 dB,达到中等屏蔽效果,适用于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场合。5)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吸收损耗在导电膜片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电膜片表现出了很好的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石墨溶胶为前驱体,利用微波加热辅助还原法制备了三维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MWRGO)。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MWRGO的结构和形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超电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能有效还原氧化石墨,所得MWRGO具有石墨烯纳米片相互交联的多孔三维网状结构。MWRGO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电位窗口为-1~0 V时,单电极比电容高达265 F/g。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木材固有的缺陷,改变木材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构造特征,对木材功能改性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从最初的木材塑合技术、浸渍技术、乙酰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压缩和弯曲技术、漂白和染色技术等,到现在较为先进的微波处理技术,均极大地推动了木材科学的发展。随着对木材基本物化性能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型木基复合材料也应运而生,如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其赋予木材新的电磁屏蔽、导热和导电等功能。根据木基金属复合材料的功能特性,可将其分为3类:电磁屏蔽木材、金属化木材和浸透型磁性木材。电磁屏蔽木材主要用于有射线辐射空间的地板、棚板、壁板等,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镀金属和胶合金属两种,化学镀金属是通过化学的方法使木材表面金属化,胶合金属是通过胶黏剂将金属材料与木材相结合,这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木材的电磁屏蔽效能,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金属化木材是将低熔点合金以熔融状态浸透到木材细胞中并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复合材料,熔融状态的金属以木材导管为载体,使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硬度、导热性、导电性、耐磨性、冲击韧性等大幅度提高,可作导热木材用于地热采暖领域。浸透型磁性木材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磁流体浸透到木材内,从而制得带有磁性的木材,可用在磁记录、记忆、电磁转换、屏蔽、防护、医疗和生物技术、分离纯化等诸多领域。目前,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材表面化学镀上,此种制备方法金属只能覆盖在木材表面,而不能浸透到木材内部。金属化木材可以使金属浸透到木材中,但现有研究所用的基材没有经过处理,金属的渗透性不高,如何改善基材,最大限度发挥金属化木材的优异性能,进一步推动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3种不同功能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木材、金属化木材和浸透型磁性木材)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提出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金属化木材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多孔柔性电磁屏蔽材料,从对两种不同的表面金属化方式入手,研究了表面金属化对多孔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导率较高的海绵/银纳米线样品展现出更优秀的电磁屏蔽性能,其最高电磁屏蔽性能可达40 dB。通过对材料电学性能的研究,结合平面波理论,对海绵/银纳米线和海绵/银纳米颗粒两组样品的不同电磁屏蔽性能给出了相应的原理解释:由于一维银纳米线的特殊柔性及导电性使得其构成连续导电网络,这相对于零维银纳米颗粒的岛状局域传导结构更易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有效反射电磁波。  相似文献   

5.
石墨烯(GR)是一种单原子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共轭平面结构,表现出优越的化学、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氧化石墨烯(GO)是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类似于石墨烯的二维结构,GO表面含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分散性,GO通过化学还原方法可以得到导电性良好的GR材料。将GR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进行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复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可分散性、可加工性和电催化活性等。综述了GR(包括GO)与碳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聚合物或其他功能生物分子材料结合后,得到复合功能修饰材料用于构建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探究了复合制备材料的纳米结构特征、功能结构作用对于提高传感器的电催化和电化学选择性能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鉴于木材资源的有限性,限制对林木资源的砍伐迫在眉睫,因而,提高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木材固有的孔道结构和金属固有特性,木基金属复合材料可实现高效利用木材资源。本研究概述了木材和金属复合的发展进程、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静电、储能和疏水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木基金属复合材料在LX波段的电磁屏蔽性能。最后分析了木基金属复合材料的不足,展望了磁性木材在电磁屏蔽性能与棒状中空材料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磁粉表面化学镀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磁粉是热电厂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的一种成分,由于其有内在的磁性和微导电性,通过表面金属化后,能用于制备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笔者采用置换反应法在粉煤灰空心磁粉表面进行了化学镀铜的研究。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学镀方法能在其表面获得良好性能的金属镀层。  相似文献   

8.
试验分析了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木材纤维/铜纤维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木材纤维/铜纤维混合原料中施加一定量的异氰酸酯胶,可显著改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胶合性能,其胶合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铜纤维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铜纤维在中密度纤维板中的复合位置对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显著,当中密度纤维板双表面复合铜纤维且施加比例为3时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以上。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镍-铜-镍导电涤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镀镍和化学镀铜组合工艺制备了电磁屏蔽导电涤纶织物,镀层由镍/铜/镍三层金属层组成.重点研究了镀层重量和织物型号等因素对镀层抗氧化能力、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作为铜镀层防护层,其上量越多,抗腐蚀和氧化能力越强.铜金属上量越多,表而电阻越小,电磁屏蔽效果越好,当铜上量约20g·cm~(-2)时,表面电阻显著下降.另外织物的编制密度对电磁屏蔽效能也有影响,编制密度越大,电磁屏蔽效能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不损害材料、能够精确测量样品结构信息的测量技术。介绍了X射线衍射(XRD)的工作原理,利用XRD对银/氮掺杂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花样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氧化还原法(Hummer)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利用微波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并以氮掺杂石墨烯(N-RGO)作为银纳米粒子的载体,制备了银/氮掺杂石墨烯(Ag/N-RGO)纳米杂化材料。结果通过XRD物相分析得知银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晶型,明确显示银纳米粒子及氮元素成功掺入石墨烯中。结论研究结果对XRD的表征原理及掺杂石墨烯材料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木材进行封闭处理,在木材表面进行真空磁控溅射镀膜金属试验,在保持木材本身天然特性的同时,使其具有抗电磁辐射功能。对桐木胶合板进行单侧面和双侧面镀铜、铝膜试验,测试其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硅烷偶联剂混合物质对木材进行封闭,真空室的真空度10-2~10-4MPa,靶材温度为200℃,溅射时间为90s的工艺参数理想,获得的薄膜厚度为30μm,木材表层镀铜或是镀铝,双侧镀还是单侧镀,在30MHz~1.5GHZ频段之间,电磁屏蔽效能都能达到30dB以上,满足电磁屏蔽要求。双侧面的效果大于单侧面的效果,镀铜的效果大于镀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的发现是电池行业中的重大突破,自发现以来十几年的时间,改变了电池行业的格局,石墨烯导电性能良好,而且强度极高以及透光性极好,石墨烯的出现可以说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轮革命。石墨烯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二维尺度纳米碳材料,导电性强,而且具备较好的传热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独特的结构特征,在锂电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讨石墨烯的基本特性,对目前石墨烯的研究进行介绍,探究其未来的发展及应用方向。总结了石墨烯作为导电剂,在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硫电池、铅酸电池导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用气密性氨基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封闭桐木胶合板,真空磁控溅射镀膜镍钛合金原子膜,使镀膜木材经过了紫外灯光照射,较高室内温度、湿度的环境老化.试验结果显示:屏蔽效能保持在58 dB以上,老化后镀膜木材电磁屏蔽效能稳定.附着强度在老化前300 h内没有变化,保持2.0 MPa不变;从400~ 600 h稍有下降,每100h衰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方法]以改进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动态界面聚合工艺制备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模拟环境中不同污染性染料进行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聚苯胺-氧化石墨烯能显著提高染料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效率,当聚苯胺-氧化石墨烯的用量为1.2 g/L,溶液pH为4,吸附时间为50 min时,对铬黑T的吸附率可达94.04%。相同条件下,复合后的材料吸附性能提高了15%。3种不同染料中,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最好。[结论]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可用作污水中染料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木材-金属铜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本试验以杨木旋切单板为基材,利用化学镀技术,在经过精细化预处理的杨木单板表面沉积金属铜单质。主要研究了化学镀液pH值、镀液各组分相对浓度和镀液温度对于铜单质沉积量和杨木单板表面导电性能的关系,确定了理想的的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金军  周迟骏  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29-11730,11732
[目的]研究悬铃果毛制备活性炭纤维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悬铃果毛纤维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用活化剂浸泡后,经过预氧化、碳化、活化处理后制得活性炭纤维的性能,并研究pH、吸附剂量、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活化剂(NH4)2HPO4溶液浓度为15%时浸泡10 h,在200℃下预氧化30 min,在N2保护下置于马弗炉中在800℃下炭化40 min,炭化的升温速率选择10℃/min,最后用饱和水蒸气进行活化,即得到性能良好的活性炭纤维。[结论]活性炭纤维对水体中甲基橙的吸附量为83.56 mg/g,各反应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活化方式>炭化时间>炭化温度>活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木基陶瓷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材具有多层次、纤维状胞管结构和各向异性等结构特征。正是这种高气孔率结构特征造就了木材较好的刚性、强度和韧性,以可再生资源木材等木质材料为基础模板,借助物理的、化学的、冶金的方法进行陶瓷化转变,获得一系列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木基陶瓷材料,为材料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木基陶瓷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正如日中天、与时俱进,通过木质材料的陶瓷化转变不仅可以制备无机改性“陶木”、高温烧成C/C型木基陶瓷、高温反应性渗入复合Si/SiC型木基陶瓷,更可制备具有网络互穿结构的金属化木基陶瓷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杨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杨木单板表面化学镀镍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变化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能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镀层结构和含磷量。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升高,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电磁屏蔽性能和表面导电性又有所下降。杨木单板经表面化学镀镍后,表面完全被金属镍覆盖,金属感增强,并且镀层中磷含量较低,镀层为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硝酸盐分解和共沉淀法制备了Ce0.9Pr0.1O2-δ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复合氧化物的CO氧化活性,并进行了XRD、Raman及TPR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还原性能及CO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复合氧化物的CO氧化活性与氧空缺的存在有关,复合氧化晶体中氧空缺越多,越有利于CO氧化;CO的氧化活性与还原峰面积的关系不大,而与还原峰温度有关,还原峰温度越低,其氧化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石墨烯修饰电极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的方法。[方法]采用电还原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变成还原型石墨烯,针对电极修饰材料石墨烯进行表征测试,优化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的试验检测条件。[结果]石墨烯修饰电极可以实现在4 min内同时检测食品中的铅、镉和铜元素,且具有很好的准确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结论]研究可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