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1 年生中国无忧花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 3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中国无忧花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施肥可以促进中国无忧花幼苗的生长,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长及光合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 T4(N2P1K2)施肥处理对无忧花幼苗株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佳;T5(N2P2K3)施肥处理对无忧花幼苗地径、叶面积、叶周长、净光合速率、CO2吸收的促进效果最佳。T1(N1P1K1)施肥处理对无忧花幼苗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促进效果最佳。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T5(N2P2K3)施肥处理(尿素 2.0 g/ 株,过磷酸钙 1.6 g/ 株,氯化钾 3.0 g/ 株)是本次试验下对中国无忧花幼...  相似文献   

2.
以岩樟为研究对象,采用N、P、K、Ca 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水平氮磷钾钙肥配施处理对岩樟1年生幼苗地径和苗高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岩樟苗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氮磷钾钙肥配施时间为30~150 d,岩樟地径和苗高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值达首次施肥前的1.11~1.61倍以及1.23~2.17倍;不同施肥处理对岩樟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的影响显著,生长表现最优的是T8(N1P3K2Ca1)配施组合;氮肥对岩樟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影响显著,磷、钾肥的影响均不显著,钙肥对苗高的影响显著,对地径的影响不显著,地径生长量在N1(100 mg/株N)水平达到最大。综上所述,肥料配施处理N1P3K2Ca1(100 mg/株N+80 mg/株P+40 mg/株K)为该研究条件下促进岩樟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适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生长的最佳氮素水平和氮素形态,采用盆栽法,以2年生喜树实生苗为材料,以分析纯硫酸铵[(NH42SO4]、硝酸钾(KNO3)为氮肥,设置对照(ck)、铵态氮(NH4+-N)[T1(2.5 g·株-1)、T2(5.0 g·株-1)、T3(7.5 g·株-1)、T4(10.0 g·株-1)]和硝态氮(NO3--N)[W1(2.5 g·株-1)、W2(5.0 g·株-1)、W3(7.5 g·株-1),W4(10.0 g·株-1)]处理,研究不同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施肥对喜树生长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系统Ⅱ核心复合体叶绿体相关基因(psbA,psbB,psbC和Rbc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看,与ck相比,合理增施(T1~T3,W1~W3)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促进了喜树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合成、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P < 0.05)。本试验条件下,T3和W3施肥处理效果最佳(P < 0.05),且W3优于T3(P < 0.05),认为喜树属于喜硝植物;高氮T4和W4处理下处理后期(处理60~105 d),喜树叶片受到明显的光抑制(P < 0.05),表明高氮不利于植物光合特性的提高。适当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可以显著促进喜树的生长和光合效率;喜树在7.5 g·株-1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施氮量下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N)、磷(P)、钾(K)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核桃施肥提供依据。以7年生早实核桃 “辽核4号”为试验材料,于核桃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硬核期进行施肥,在果实采收前调查产量并进行果实养分测定,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施肥处理对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出仁率影响显著,对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345 g/株、P为345 g/株、K为345 g/株,施肥比例为N∶P∶K=1∶1∶1,水平组合为N1P2K2。处理4的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345 g/株、K为0 g/株,施肥比例为N∶P∶K=2∶1∶0,水平组合为N2P2K0。处理7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172.5 g/株、K为172.5 g/株,施肥比例为N∶P∶K=4∶1∶1,水平组合为N2P1K1。N肥与单位冠幅产量、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肥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K肥与单位冠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直干桉壮苗培育中的养分管理调控,以810株5个月生直干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两因素三水平3×3回归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究施肥对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基础,筛选利于壮苗培育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累积的优水平试验组合为处理组合5(N肥0.55 g·株-1、P肥0.6 g·株-1配施)。苗高和地径均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P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苗木生长的理论最佳施肥量为N肥0.45 g·株-1、P肥1.2 g·株-1配施。施肥可促进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同时可降低其胞间CO2浓度;处理组合5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皆最大,且胞间CO2浓度最小。综合考虑利于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以及光合能力增强的试验优水平组合与苗木生长随N、P施肥量的变化趋势,推荐理论最佳施肥量为直干桉壮苗培育的N、P配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一年生扁桃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扁桃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测定扁桃生长特性和叶片养分含量各项指标,评价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下的苗木质量,采用隶属函数模糊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结果】氮磷钾配比施肥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扁桃幼苗的生长发育,除高径比、茎根比和一级侧根数外,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叶面积的最大值均出现在T6组N2P2K2(尿素0.770 g/株,过磷酸钙0.410 g/株,氯化钾0.304 g/株);不同施肥处理下扁桃幼苗的叶片养分含量有所差异,各施肥处理组叶片N、P、K含量均大于对照组。叶片N、P、K含量最高处理组分别为T11组N_3P_2K_2(尿素1.155 g/株,过磷酸钙0.410 g/株,氯化钾0.304g/株),T7组N2P3K2(尿素0.770 g/株,过磷酸钙0.615 g/株,氯化钾0.304 g/株),T10组N_2P_2K_3(尿素0.770 g/株,过磷酸钙0.410 g/株,氯化钾0.455 g/株)。【结论】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和苗木质量QI计算分析得出,最佳氮磷钾处理组为T6组N_2P_2K_2。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观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究N、P、K配比施肥对观光木幼苗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观光木苗木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6(N2P3K1)处理组观光木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最高,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观光木幼苗的生长发育;T6(N2P3K1)处理组观光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观光木幼苗体内的生理代谢;T6(N2P3K1)处理组的叶绿素a、b的含量最高,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适当的施肥处理有利于增强观光木幼苗的光合作用。综上所述,T6(N2P3K1)处理组(即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分别为2.586、16.875、0.833 g/株)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氮磷钾施肥条件下闽楠幼苗根系形态和苗木质量进行研究,为闽楠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闽楠盆栽实生苗为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法,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肥和低、中、高施肥4个水平,其中中水平为常用施肥量(当地N、P2O5和K2O的常用施肥量分别为0.532,0.133和 0.356 g/株),低水平为中水平的0.5倍,高水平为中水平的1.5倍,共计14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和常规田间管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幼苗根系形态指标(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总根长、小细根长、粗细根长、粗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比根长)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各根系形态指标与植株形态(苗高、地径和苗木质量指数)、植株营养元素(N、P、K和C)积累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淀粉含量、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相互关系;通过极差分析,筛选最佳氮磷钾施肥方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苗木质量的施肥调控途径,筛选影响苗木质量的关键指标。【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闽楠幼苗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小细根长和根总长度,其中以中水平NPK配施(N 0.532 g/株,P2O5 0.133 g/株,K2O 0.356 g/株)时的根系养分吸收量最大,低水平P肥与中低水平NK肥配施(N 0.532 g/株,P2O5 0.067 g/株,K2O 0.178 g/株)时的养分输运能力最强,低水平N肥与中水平的PK肥配施(N 0.266 g/株,P2O5 0.133 g/株,K2O 0.356 g/株)时的养分利用效率最高。粗细根长随P肥施用量增加相应增加,比表面积随P肥施用量增加先降后升,组织密度随N和K肥施用量增加先降后升,而施磷肥对其无显著作用;其余指标大部分均随N、P和K肥施用量增加先增后降。在施肥方式中,氮磷钾3因素配施时闽楠根系生长最好;在双因素配施中,粗根生长以磷钾肥配施最好,其余指标均以氮磷肥配施最好;在单因素施肥中,以氮肥对闽楠根系生长最好,磷肥最差。总根表面积、比根长、粗根长、根尖数、比表面积、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N积累量是培育闽楠壮苗的主导因素,其中以提高植株N积累量最为关键。【结论】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闽楠主要通过提高根尖数、延长小细根和粗细根长度,提高根系总长度和总表面积,调节根平均直径,改变比表面积和比根长,保持总根表面积和比表面积在一定水平上的平衡,促进营养元素特别是N元素的吸收,调控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器官的平衡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1)、单施化肥(T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3)、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T4)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T5)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2年各施肥处理与CK相比,施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玉米产量肥料农学效率与偏肥生产力,对生长与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T3>T4>T5>T2>T1>CK。其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T5)与单施化肥(T2)相比,增加玉米株高0.24%~3.12%,穗位高增加0.28%~3.27%,叶面积指数增加2.36%~8.91%,不同生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林场冷杉育苗适宜的施肥模式,给当地冷杉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以冷杉实生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6个不同的缓释肥施入量处理[CK处理(0 g/株)、T1处理(1 g/株)、T2处理(2 g/株)、T3处理(3 g/株)、T4处理(4 g/株)、T5处理(5 g/株)],比较不同处理冷杉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根系生长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施入适量缓释肥可促进冷杉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增加生物量积累;缓释肥施入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冷杉的生长,以T3处理效果最佳。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林场冷杉育苗中,缓释肥施入量以3 g/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叶面肥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京茄黑龙王’茄子为试材,自三叶一心开始分别于叶片正反面喷施清水(CK),常规叶面肥(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T1),0.1、0.05 g/L的腐植酸(T2、T3),0.03、0.015 g/L的复合有机酸(T4、T5)。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常规叶面肥、腐植酸和复合有机酸可促进茄子幼苗株高、叶面积生长,增加叶片数,以T3、T5处理效果增加幅度最大。各处理促进了茄子幼苗干物质的积累量,以T2处理最佳。T3、T5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较CK增加32.6%、33.7%。喷施腐植酸增加了叶绿素b含量,喷施复合有机酸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单施缓控释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4)、50%常规施肥+50%生物有机肥(T5)、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T6)7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甘薯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以及R/T值;T6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7%、7.9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38%~15.32%、4.29%~29.14%,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减少了真菌生物量,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以及细菌/真菌比值;T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氮磷钾(NPK)配方施肥对贵州金花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NPK施肥的最佳配方,为金花茶的规模化种植及促进贵州金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研究氮(N)、磷(P)、钾(K)3因素不同配比施肥下,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施肥能够促进金花茶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及根干重、茎干重和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均较对照(N0P0K0,CK)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2(N1P2K2)处理苗高增量较大,较CK提高152.61%,地径增量以T9(N2P2K3)较大,较CK提高142.4%;T2总生物量最大,较CK增加225%;除T1外,施肥处理的平均叶宽和叶面积分别较CK提高0.80%~35.28%和1.28%~74.62%;施肥处理影响幼苗根系形态发育,T2的幼苗根表面积(67.95 cm2)和根体积(5.35 cm3)最高,根尖数(377条)最多。【结论】贵州金花茶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1P2K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18 g /株、12.52 g /株、3.32 g /株),即氮的施用量处于较低水平,磷和钾的施用量处于中等水平时对金花茶幼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冀姜5号”为试材,在生姜小培土至根茎膨大期施用高氮型(T1,N-P-K=30-10-20)、高钾型(T2,N-P-K=15-6-30)和高磷型(T3,N-P-K=10-30-20)3种水溶肥处理,研究不同水溶肥对生姜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T2处理茎粗、分枝数和叶面积最高,株高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叶片蔗糖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单株根茎鲜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T1处理生姜株高显著增加,茎粗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2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T3处理各生长指标及光合生理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2和T1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15.
配方施肥对红锥幼林生理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探究N、P、K配方施肥对红锥幼龄人工林生理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红锥幼林提供施肥依据。结果表明,T3(N1P3K3)处理下,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71 mg·g-1和0.38 mg·g-1;T4(N2P1K2)和T5(N2P2K3)处理下红锥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不足或者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N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但过量施N导致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增加P肥施用量会使叶片K含量下降,增加K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T4和T5处理下红锥的生长质量最高。T4(N2P1K2)即尿素、过磷酸钙、KCl施用量分别为187.6、148.1、83.3 g/株(N:87.5 g/株,P2O5:81.3 g/株,K2O:50.0 g/株)时,对3 a树龄的红锥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适合新疆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的水肥运筹选择。【方法】 以不同灌水量、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因素,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1/2,进行沙培番茄温室栽培试验。测定株高、茎粗、叶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VC、番茄红素等17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中肥低水或中水低肥有助于促进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生长,增加同化物积累,并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根系活力。其中,T9处理地上部干鲜重较重,分别为72.30和616.70 g,根系活力较大,为917.09 μg/(g·h)。(2)高水高肥或低水高肥时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其中,T3处理产量较高,为8 102.72 kg/667m2;T5处理有机酸含量较多,为0.65%;T14处理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为15.80 mg/kg。(3)各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叶厚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酸含量与叶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地上部干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下部干重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提取7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的特征值加权计算17个性状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其中,T9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695,T1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295。【结论】 T9处理即灌水量310 mm、施氮量570 kg/hm2,施磷量438 kg/hm2、施钾量738 kg/hm2,可以有效促进沙培番茄生长发育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番茄育苗基质中施入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比较不同化肥施入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降低育苗成本、培育番茄优质壮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番茄品种欧官为材料,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椰糠、沙子、商品有机肥(20∶1∶1)为基本基质配方,不同比例化肥施入量为变量,设置1个对照和5个处理,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鲜重、干重、根长、根体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等指标,比较基质中化肥施入量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都对番茄幼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T2处理的叶面积最大,为21.29 cm2;T4处理的地上部分鲜重数值最高,为4.23 g;T2、T4处理的地下部分鲜重数值均高于对照,都为0.78 g;T2处理根长最长,为15.54 cm;T4处理的地下部分干重数值最高,为0.08 g;T2处理根体积数值最高,为6.17 cm3;...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氮肥、磷肥、钾肥(N、P、K)配比施肥对川滇无患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N、P、K施肥的最佳比例,为川滇无患子幼苗的规模化培育及促进川滇无患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施肥试验研究氮(N)、磷(P2O5)、钾(K2O)3种不同配比施肥下,川滇无患子幼苗生长发育变化及根系形态的变化。说明施肥能够促进川滇无患子幼苗生长及影响生物量的积累分配。施肥处理过的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苗高和地径增量中以T8(N2P1K3)处理最为明显,T6(N3P1K2)生物总量和根系形态综合比较最优,说明促进川滇无患子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2P1K3,施肥用量分别为尿素4g/株、过磷酸钙1.5g/株、氧化钾3g/株。能促进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发育的最佳施肥配比是N3P  相似文献   

20.
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法处理绿化废弃物与牛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混合物进行好氧-蚯蚓结合堆肥处理。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60 d后,按0(T1),2%(T2),4%(T3),6%(T4),8%(T5),10%(T6)的质量分数在绿化废弃物中添加牛粪,并加入蚯蚓,继续蚯蚓堆肥60 d,以无牛粪无蚯蚓的绿化废弃物堆肥作为对照(T0),最终将堆肥产品用作基质进行美丽竹芋Calathea veitchian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T1~T6)产品在营养元素含量和美丽竹芋生长量上显著高于对照(T0)。不同蚯蚓堆肥处理中,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在蚯蚓存活率、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堆肥产品营养元素含量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美丽竹芋生长(株高、冠幅、叶片数、鲜质量)上均显著高于纯绿化废弃物处理(T1)。在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T2~T6)中,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在蚯蚓生长量、繁殖率、产品质量指标和美丽竹芋生长指标上优于其他处理。可见,利用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绿化废弃物处理,其中以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