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萃取头及样品制备方式对碰碰香茎、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并运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utomated mass spectral deconv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AMDI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μm PDMS/DVB在萃取碰碰香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种类上优于75μm CAR/PDMS和100μm PDMS;茎、茎浆、叶及叶浆中分别鉴定出40,43,41,4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单萜醇、酯等含氧衍生物,其中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是α-古巴烯18.6%、柠檬烯13.2%、乙酸龙脑酯12.1%;茎浆中分别为芳樟醇22.4%、乙酸龙脑酯19.2%、α-古巴烯8.4%;叶中分别为芳樟醇13.4%、柠檬烯10.1%、α-古巴烯9.5%;叶浆中分别为芳樟醇15.9%、β-石竹烯10.5%、萜品油烯10.1%。经研磨,茎中挥发性成分单萜烯、倍半萜烯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叶中单萜烯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倍半萜烯含量显著减少(p0.05)。可见,研磨处理增加了碰碰香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含氧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巨桉叶的挥发性化感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巨桉叶片中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巨桉叶片中含26种挥发性的化学组分,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要类别,含量共为85.32%,尤以α-蒎烯为最多(38.72%)。表明:巨桉叶片中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可能主要是α-蒎烯、斯巴醇、α-桉叶油醇等萜类,它们的化感作用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谷子挥发性气味成分的构成,可以明确谷子的主体香味成分,还可为评价和改善谷子的风味品质奠定科学基础。以张杂谷8号为试材,将谷粒经过砻谷机脱壳处理后得到谷子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谷子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试验数据处理由Xcalibur软件系统完成,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谱库和Wiley谱库相匹配。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含17种醛、8种酮、6种醇、10种苯衍生物、8种碳氢、3种酸和3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1.63%;醛类物质次之,相对含量为30.66%。醛类物质在谷子中含量较高且种类最丰富,它们具有较低的阈值,可能为谷子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4.
以雅安琼楠鲜叶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39%.其中,以单萜、倍半萜、含氧单萜和含氧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种类,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3.92%,25.03%, 10.84%,17.64%.  相似文献   

5.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07-1409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h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一嗅觉测量(GC—olfactometry,GC-O)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另外,有2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它们分别具有鱼腥、青味、油脂、蘑菇等气味特征。通过稀释分析法发现,(E)-2-辛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对鲢鱼肉的腥味有很大贡献。[结论]SDE—GC-O法能有效地筛选出白鲢鱼肉中的气味活性物质,并能确定各种物质对鱼肉风味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京白梨的香味成分,为今后利用多种方法开启京白梨次生代谢产物途径,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房山、大兴和昌平3个区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京白梨后熟果实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得到31、32和36种挥发性物质,3个地区总计得到挥发性物质54种,其中主要的香味物质有10种,分别为乙酸己酯、α-法尼烯、丁酸己酯、丁酸甲酯、乙酸丁酯、1-己醇、乙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E)-丁酸-2-己烯酯。京白梨果实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是由京白梨的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雅安琼楠鲜叶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39%.其中,以单萜、倍半萜、含氧单萜和含氧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种类,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3.92%,25.03%,10.84%,17.64%.  相似文献   

8.
紫丁香花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并借鉴目前国内外研究气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对紫丁香花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定出了11种化合物。此外还发现丁香花花香浓郁绵长与高级烷烃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炮制后安徽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炮制后安徽枳壳中分离出26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50%.[结论]GC-MS适用于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可作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品丽珠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平地、低坡和高坡品丽珠葡萄酒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酯和脂肪酸类物质为主。所测酒样挥发性成分有13种具有活性,其中8种是3个地形葡萄酒中共有的气味活性成分,11种是2个坡地葡萄酒中共有的气味活性成分,且尤以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活性值最高,它们赋予酒样花香和水果香气特征。与平地酒相比,2种坡地葡萄酒具有较浓的果香和花香味,且香气特征也更为复杂。地形条件能影响品丽珠葡萄酒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但其香气骨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