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测土平衡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对车排子垦区土壤养分含量、丰缺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速测土壤养分在平衡施肥技术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采用速测常规对照法和速测土壤养分田间试验法,建立速测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确定史旦福公式中的校正值。根据研究结果,证明速测土壤养分可以大面积推广,基层农技人员可依据土壤养分测定值用丰缺指标法或目标产量法指导农民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3.
大理州马铃薯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施肥指标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理州多年多点马铃薯"3414"田间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建立马铃薯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在建立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回归分析方法,拟合肥料效应回归模型,采用每个试验最佳产量与相应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建立效应方程,通过效应方程计算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下的肥料施用量,确定不同丰缺等级下的平均推荐施肥量上、下限,建立马铃薯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依据近两年来的土壤测试结果与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结果相比,对青铜峡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并对现阶段青铜峡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做出评判,为青铜峡市种植业生产提供正确的施肥技术指标及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5.
蔡丽静 《河北农业》2013,(11):41-42
一、土壤养分指标体系定义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是指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通过田间试验及土壤养分测定值,制成养分丰缺及施肥数量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泉州市耕作风沙土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养分丰缺评价,并提出提高耕作风沙土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3414"完全试验为基础,建立宁强县油菜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可分为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5类,其对应的相对产量分别为95%、85%~95%、75%~85%、55%~75%、55%。  相似文献   

8.
陕北南部塬区苹果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春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2-17085,17166
[目的]为高产、高效、土壤培肥和农环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设计方案,探究延安南部塬区土壤养分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结果]研究不同处理下苹果的收获产量,制定、修正苹果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制定推荐施肥。[结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必须建立或重新校验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相应的推荐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03组水稻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建立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水稻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65、65~100、100~160、160~250、>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5~10、10~20、20~40、>4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30、30~50、50~100、100~150、>15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0~100 mg/kg,有效磷含量不变,速效钾含量下降20~50 mg/kg。水稻氮肥利用率24.7%,磷肥利用率39.9%,钾肥利用率30.7%。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旱地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省384组玉米试验结果分析,建立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玉米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玉米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0、50~90、90~150、150~250、>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5~10、10~20、20~50、>5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40、40~80、80~150、150~300、>30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玉米土壤碱解氮含量中高水平增加30~100 mg/kg;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速效钾含量中低水平下降10~20 mg/kg,高水平增加100 mg/kg。玉米氮肥利用率18.8%,磷肥利用率40.1%,钾肥利用率3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