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物质灰渣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培和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灰渣与土壤混合培养后对土壤性质的改良作用及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灰渣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增加,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显著;随灰渣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升高,平均增幅7.78%,趋于中性;在肥料用量低时,灰渣施用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提高,最大增幅可达4....  相似文献   

2.
祝延立  那伟  郗登宝  赵新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2-15203,15213
[目的]研究施用沼液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变化规律,提出沼液最大承载量。[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液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结论]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增加,增幅顺序为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氮含量。为避免因土壤速效磷的过剩而流入水体,利用猪场粪污沼液种玉米,施用量应控制在118.73 t/hm2以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处理困难和如何进行农田利用的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畜禽粪便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小麦土壤的pH、速效养分、酶活性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对pH影响不明显。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小麦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增加,仅增加而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而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明显。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但在相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化学氮肥的施用去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而对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穗数随着有机质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穗数,在无有机肥施用时,氮肥施用对小麦穗粒数影响不明显,而在低量有机肥(1 600kg/667m2)和中量有机肥(2 400kg/667m2)处理下,小麦穂粒数总体上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产量随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明显增加。所以,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从而可减少化学氮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负荷,同时也可使畜禽粪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南稻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化肥减量10%和20%的条件下,将商品有机肥设750、1 125、1 500 kg/hm~23个水平,另设全施化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 125 kg/hm~2时可以减少10%的化肥用量且能增加水稻产量,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时可以减少20%的化肥用量且能增加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也均呈增加趋势;而化肥施用量增加,仅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在1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下显著增加,对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因此,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可减少化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影响,也可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桂阳县植烟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方便为烤烟合理施肥提供建议,在桂阳烟区搜集了560个土壤样本,并对其主要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桂阳烟区植烟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8.69、39.47和206.58 mg/kg。总的来说,在桂阳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比较丰富,其土壤的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都偏高,而近1/3的土壤样本的速效钾含量属于偏低的范畴,还有极少数达到了极度缺钾的情况。不同植烟乡镇的土壤养分特征状况差异明显,如方元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有效磷含量极高;桥市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高,速效钾含量适宜。针对桂阳烟区主要土壤养分含量的现状,应当适当调节桂阳县植烟土壤的肥料施用量,大部分区域应控制氮肥用量,有效磷含量20 mg/kg(高)的区域应试行减少磷肥的施用,而钾肥应在当前施用量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尤其是在速效钾含量偏低和极度缺乏的乡镇要着重增施钾肥,在烟叶生长后期也要适当补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氮磷钾3种肥料的配比平衡,减少钾肥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为给露地黄瓜生产及土壤培肥提供参考,以猪粪为变量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露地黄瓜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露地黄瓜的生产中,1.50kg.m-2的猪粪施用量为最佳施用量,不宜过多,另通过施入猪粪还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强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污泥对石灰性生土和熟土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重金属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对生土和熟土全钾的影响都不明显;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对熟土速效钾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提高生土速效K的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生土和熟土中全铜和锌含量均有所增加,且生土中全铜和全锌含量的增加比熟土更明显,但都远低于国家农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GB 15618—1995)。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关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研究报道很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陕西关中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处理为:不施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1000 kg·hm-2(T1)、5000 kg·hm-2(T2)、10 000 kg·hm-2(T3)、20 000 kg·hm-2(T4),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麦生育期定期采样(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T4最高,T2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T4>T3>T2>T1>CK;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处理T1最高,T4和CK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T4>T3>T2>T1>CK.综合来看,在上述研究条件下,生物炭高施用量比低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但在生物炭低施用量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次之;氮、磷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与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橘园不同施肥方式对N、P、K在土层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栽培枳砧纽荷尔脐橙的渗漏池内红壤和紫色土为对象,研究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撒施、沟施和浇施后,0~50 cm土层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尿素无论采用何种施肥方式,氮在红壤和紫色土中容易向下迁移;磷酸二氢钾无论采用何种施肥方式,磷在红壤中都极易被固定,各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很低,对土壤速效磷的提高几乎未起作用,而在紫色土中磷的固定作用较弱,撒施后可显著提高土层中速效磷含量,土壤上层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层;施用磷酸二氢钾使红壤和紫色土中速效钾含量升高,总体上土壤上层速效钾含量高于土壤下层.另外,还对柑橘园的适宜施肥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海藻提取物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效磷的影响,有效磷和无机磷分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海藻提取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Ca2-P和A l-P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Fe-P有降低趋势,对O-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滴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铁、磷有效性和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畦灌和滴灌方式对土壤pH和有效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提高水、肥生产效率,增加番茄产量。滴灌条件下根围润湿区土壤可以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pH高于根外非润湿区和畦灌区,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高,而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较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配用一定量柠檬酸不仅可降低润湿区土壤pH,还可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并增加叶片中铁、磷的含量,进而果实产量也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将施肥技术和栽培措施相结合,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深度结合一次性双层施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叶移栽,烤烟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全株干重均优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从旺长期到现蕾期,7叶移栽烟株吸收的NH4+-N量高于9叶移栽和对照,吸收NO3--N量以9叶移栽最高;到成熟期,土壤中NH4+-N含量以9叶移栽最高,NO3--N含量则最低;从团棵期到旺长期,9叶移栽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钾含量低于对照,到现蕾期,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对照到圆顶期才达到最高;成熟期,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以9叶移栽最低,但有效钾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好气培养条件下,不同磷肥施用量的红壤中,应用Olsen法和Bray-1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应用CaCl2法测定的土壤易流失磷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红壤区的磷素管理及磷素流失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土样处理,室内好气培养后测定各土样中Olsen-P、Bray-1-P和CaCl2-P含量。[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不同量磷肥的红壤中Olsen-P含量逐渐降低,Bray-1-P含量逐渐升高,CaCl2-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Cl2-P含量与Olsen-P含量和Bray-1-P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肥料磷进入红壤Bray-1-P库的比例高达62%,进入Olsen-P库的比例为14%,进入CaCl2-P库的比例为0.12%。[结论]好气条件下施用磷肥造成红壤磷流失的风险不大,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流失潜能仍会升高,且在施磷初期流失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15.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好气培养条件下,不同磷肥施用量的红壤中,应用Olsen法和Bray-1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应用CaCl2法测定的土壤易流失磷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红壤区的磷素管理及磷素流失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土样处理,室内好气培养后测定各土样中Olsen-P、Bray-1P和CaCl2-P含量。[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不同量磷肥的红壤中Olsen-P含量逐渐降低,Bray-1P含量逐渐升高,CaCl2-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Cl2-P含量与Olsen-P含量和Bray-1P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肥料磷进入红壤Bray-1P库的比例高达62%,进入Olsen-P库的比例为14%,进入CaCl2-P库的比例为0.12%。[结论]好气条件下施用磷肥造成红壤磷流失的风险不大,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流失潜能仍会升高,且在施磷初期流失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羊草草地在土壤-植物间微量元素锰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锰、有效锰和羊草中锰含量很低。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锰和有效锰在土壤剖面从上至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锰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全锰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锰平均含量在5月—8月与全锰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锰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枯落物>叶>茎;羊草叶的锰含量在生长季中为波动型下降曲线,根茎、根、茎及枯落物的锰含量在生长季中为"V"型曲线。A层土壤富集有效锰的能力较强。土壤中锰活性平均为13.78%,从5月—8月逐渐升高,8月后逐渐下降,10月最低。羊草根部富集的锰平均为土壤有效锰的1.448倍。地下部的锰向地上部的转移强度从5月至10月逐渐下降,平均为0.556。地上部锰向枯落物的转移强度很高,平均为1.398,5月至10月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溶磷细菌在复垦土壤中对磷的作用效果,采用室内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溶磷细菌及其组合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从而确定最佳组合,并探讨最佳组合溶磷细菌对复垦土壤有效磷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恩式菌(W2)+荧光假单胞菌1(W3)+荧光假单胞菌2(W4)培养液的有效磷含量最高,为609.1 mg/L,其为最佳溶磷细菌组合。施用此溶磷细菌组合肥可以增加复垦土壤有效磷含量,复垦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BG(溶磷细菌肥+磷酸钙)处理B(溶磷细菌肥)处理MG(基质+磷酸钙)处理M(基质)处理CK(空白),其中,B处理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比M处理显著增加15.7%、119.7%、54.1%,BG处理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比MG处理显著增加55.8%、91.8%、88.9%。在玉米苗期和收获期,施用溶磷细菌可以增加复垦土壤Ca_2-P、Ca_8-P、Fe-P、Al-P含量,其中收获期B处理比基质处理M分别显著增加86.6%、88.7%、38.6%、83.3%;复垦土壤O-P和Ca_(10)-P含量均表现为MGBGMBCK,溶磷细菌对复垦土壤O-P含量影响较小,对Ca_(10)-P含量影响较大,苗期和收获期B、BG处理Ca_(10)-P含量分别比对应的基质处理M、MG处理降低5.8%、23.1%和9.5%、24.4%,即溶磷细菌可以减少复垦土壤Ca_(10)-P的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O-P、Ca_(10)-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3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低值;速效磷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特别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6个处理,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速效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低值。同时,从研究结果中还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各种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黄竹侵入对热带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竹林的入侵、定居和扩散3个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探讨了黄竹林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竹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布类似于有机质,并呈现正相关性(r=0.8586,n1=n2=51);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黄竹林地表土层的全磷质量分数和有效性磷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有效性磷素的缺乏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黄竹林地土壤钾的质量分数和有效性钾的质量分数以侵入期至定居期下降 的幅度最大,此后到扩散期又稍有回升;土壤有效性钙和镁的质量分数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硒钴配施对番茄产量、番茄红素及硒、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硒钴配施对番茄产量、番茄红素、番茄果实中硒、钴含量以及土壤中有效硒、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硒对番茄产量无明显影响;单一施钴处理时,番茄产量随施钴量的增加而增加;Co2(16 mg/kg)与Se2(0.6 mg/kg)或Se3(3 mg/kg)配施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4.1%和15.9%。单一施硒和单一施钴以及硒钴配施条件下均可提高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单一施硒和硒钴配施均可明显地提高番茄中硒和土壤中有效硒的含量。单一施钴以及硒钴配施可明显提高番茄中和土壤中有效钴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