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黄瓜未授粉子房诱导出胚和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黄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黄瓜未授粉子房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密刺型黄瓜北京102出胚率最高,达25.3%,鄂黄3号出胚率最低,为0.7%。以北京102、中农26号和津优1号为试材进一步研究热激诱导、外源激素、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对胚状体诱导产量的影响,发现35℃热激处理2d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化培养基中NAA为0.20mg·L-1、6-BA为0.8mg·L-1时最易分化出胚,在植株第21~30节位采收的子房出胚量最高。再生培养基中GA浓度达到0.4~0.8mg·L-1时,可有效打破再生植株"花打顶"现象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植株比率为70.0%,二倍体植株中DH株比率为84%。  相似文献   

3.
以6份安徽乌菜为试材,研究基因型、6-BA、AG对乌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及6-BA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乌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6份乌菜材料中有3份诱导出胚状体,H-4出胚率最高,平均每花蕾诱导8.76个胚;NLN-13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6-BA和AG 10 mg/L均能促进胚状体发生,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MS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可提高乌菜胚状体成苗率。  相似文献   

4.
以10个球茎甘蓝品种(系)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获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6-BA不仅使胚诱导成功率达到了100%,还显著提高了出胚率;胚状体发育程度和整齐度与基因型及每皿出胚数有关;子叶期为最佳的转接时期;MS+0.5 mg/L 6-BA+0.1 mg/L NAA是最适的成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花序低温预处理、高温起始培养和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材料之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低温预处理幼花序可明显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改善胚的分化,高温预培养促进胚状体诱导。  相似文献   

6.
长寿花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胚状体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长寿花胚性愈伤组织的筛选,胚状体的诱导发生、发育过程及植株再生。经过对外观及细胞学观察,看出外观质地疏松、颗粒状的淡黄色愈伤组织细胞圆形且形状规则,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 2 mg·L-1 +BA 0.2 mg·L-1;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为MS+BA 2 mg·L-1 +NAA 0.2 mg·L-1 +活性炭4 g·L-1+蔗糖30 g·L-1,胚状体诱导率可达185个胚状体;胚状体的再生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利用石蜡切片对胚状体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丽格海棠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利用丽格海棠盆栽植株叶片培养, 成功地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具体步骤如下: Ⅰ. 在MS + BA 1 mg/L + NAA 4 mg/L + 2 ,42D 1 mg/L 培养基上预诱导10 d ; Ⅱ. 在MS + BA 1 mg/L 培养基上胚性细胞发生胚状体; Ⅲ. 在MS + IBA 0. 5 mg/L 培养基上小植株生根。组织切片观察表明, 胚状体起源于叶片上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以"宁杞1号"花药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并获得完整植株,分别研究了低温预处理、高温热处理及暗培养对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5d能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诱导率达1.43%;而33℃高温热处理和暗培养胚状体诱导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艳  冯辉 《中国蔬菜》2009,1(8):32-35
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4个春结球黄心大白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40r·min-1 低频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小孢子胚生芽培养基为MS+2.0 mg·L-1 -16-BA+0.1 mg·L-1 -1NAA+3%蔗糖+0.8%琼脂。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中的加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Leica体视显微镜, DAPI荧光染色观察比较大白菜小孢子正常发育为成熟花粉粒与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细胞核的分裂方式, 探讨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其自然加倍的机理。观察结果显示以B途径为主要发育途径的大白菜小孢子, 胚胎发生的启动机制是热激诱导下单倍体小孢子体积膨大, 染色体发生自然加倍, 从而激发小孢子进入孢子体发育途径; 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具有较高的自然加倍率, 这与小孢子培养热激诱导激发小孢子单核自然加倍为二倍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辣(甜)椒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雄核发育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灯笼、牛角、羊角、线形和朝天椒等辣(甜)椒游离小孢子的培养与观察表明:在雄核发育过程中,分离后仍膨大的小孢子能够继续发育,皱缩的则死亡;小孢子最初的细胞分裂有均等和不均等两种分裂方式;脱分化的小孢子可经历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两种发育途径,二者之间可相互转换;胚胎发生过程与合子胚发育过程极相似,直到心形胚以前均可观察到胚柄的存在;成熟的胚状体能够萌发,但胚根端生长的能力远远比胚芽端强;观察到胚状体发生不同步及多种畸形发育样式;小孢子在分裂早期如果突破花粉壁会形成薄壁细胞团,继续发育为愈伤组织,进而转向器官发生途径;小孢子愈伤组织易形成不定根,可形成次生胚状体,未观察到不定芽的发生。不同类型辣(甜)椒游离小孢子的雄核发育与胚胎发生程序相同。  相似文献   

13.
Purple flowering stalk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purpurea Hort.) w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recalcitrant species f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Brassica crops. Conditions for reliable induction of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were studied in 12 genotypes of purple flowering stalk. A treatment of short heat shock to microspore by incubating at 32 °C for 18 h was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microspores, sustained cell divisions, and further induced embryogenesis. Subsequently, the reduced concentration of macro salts (1/2 NLN) provided an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ids.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microspore embryoid development, 10 genotypes responded to microspore culture with the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7 to 70.5 embryoids per dish. However,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9 genotypes, and more than 75% these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double haploid. This report establishes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microspore culture and offers great potential for DH breeding in purple flowering stalk.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该试验以1个野生种和5个杂种系共6份百合为试材,对小孢子发育阶段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的关系、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类型及基因型对小孢子发育与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处于单核期的花蕾长度因不同基因型而异。处于单核期的花药颜色均为浅黄色,花粉颜色为淡黄色,可作为采样适宜期表型指标。与NLN和PG-96M培养基相比,百合不同基因型的游离小孢子在FHG培养基中能保持较高的活力且能诱导小孢子分裂。因此,FHG培养基可作为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首选基本培养基。不同基因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异常率与杂合度、小孢子的发育及活力紧密相关,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及‘Tresor’在培养期间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率低、小孢子活力较高且活力下降速度较慢;杂合度高的品种‘Robina’则异常率较高、活力下降较快。因而染色体异常率低的野生品种和亚洲百合品种更适合作为百合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11份不同基因型胡萝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并对胚状体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诱导培养92 d后,有5份材料形成肉眼可见的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其中70198和80Q54均诱导出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胚状体产率分别为每皿10.56和7.00个,愈伤组织产率分别为每皿3.56和8.38个;90234仅形成胚状体,产率为每皿6.75个;70Q78和80Q52仅产生愈伤组织,产率分别为每皿3.00和1.00个。细胞学观察表明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特征。发育成胚状体的小孢子细胞壁变薄,膨大伸长,长度可至原来的1.5 ~ 4.0倍,有明显大液泡,初期细胞纵向分裂,成串排列,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而发育成愈伤组织的小孢子膨大成球状,多次分裂后松散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70198、70Q78和80Q54获得的137株再生植株倍性,单倍体、二倍体及三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68.6%、29.9%和1.5%。  相似文献   

16.
以25份不同类型的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的诱导出胚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结球甘蓝胚状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参试材料中有11份(2份一代杂种和9份高代自交系)出胚,其中一代杂种中中甘628出胚率(19.8个·蕾~(-1))最高,高代自交系中01-88出胚率(47.5个·蕾~(-1))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材料;花蕾长度3.0~3.5 mm、花药长度∶花瓣长度为3∶2至2∶1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比例最高,是适合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取样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是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极显著提高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因素,以3个不同辣椒品种为材料,从基因型的选择、预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激素浓度、高温热激时间以及活性炭浓度等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辣椒基因型中,有2个基因型获得了胚状体,其中胚状体诱导率较好的是L3,达21.7%;综合看来,以4℃低温预处理2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合适浓度的激素组合可以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果,添加P5(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激素组合处理的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中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效果最好;试验材料在接种后经35℃高温热激处理7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L1、L3基因型花药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与供试材料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