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的影响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玉米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红壤氮磷养分和玉米生长、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及玉米生长和玉米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氮、磷养分与玉米氮、磷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下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2.77~99.91 mg·kg-1,无机氮含量为16.20~37.92 mg·kg-1,含有有机肥处理(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的土壤速效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49~7.82倍和2.20~2.34倍。长期施肥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也影响了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玉米籽粒吸磷量与土壤速效磷,以及籽粒吸氮量与无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 6和0.913 5。  相似文献   

3.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平衡施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表层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施用控释氮肥和控释减氮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施用控释肥减少15%氮肥不会引起夏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控释肥和控释减氮处理对夏玉米吸氮量影响不大,显著降低吸磷量,增加吸钾量;控释肥处理和控释减氮处理能够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降低磷肥利用率;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氮肥施用影响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不平衡施肥造成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不均衡吸收,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都能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均衡分布,施用控释氮肥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收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农田养分收支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施肥条件差异可使玉米移出农田的养分量高出无肥处理2~3倍。水分条件对农田养分移出量的作用虽不如施肥明显,但在较好的降水条件下,即使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玉米地土壤中养分仍有可能出现赤字;氮肥的施用加剧了土壤磷的赤字,而氮、磷肥施用可加剧土壤钾收支赤字,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养分收支赤字得到缓解;水分条件的改善则加速了养分收支赤字的出现,但适宜的水分供给对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结论】在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条件对玉米土壤养分收支有显著影响,水分条件适宜土壤养分收支出现赤字的可能性增大,但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并根据土壤肥力适当施用化肥,既可满足作物丰产的养分需求又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收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小因子律至今仍是施肥的基本理论,但它是不同地块施同样数量有机肥产量不同得出的推论。为了探索土壤养分相对较高与最大量下,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最小因子效应与配施效果,2003年以来,在小麦、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的单施效应并不完全取决于土壤养分含量高低,很大程度上还与氮、磷、钾营养元素的施肥性质有关。氮、磷肥料在任何土壤养分条件下施用均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在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钾与氮或磷配合施用会降低氮或磷的增产效果,而氮、磷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氮、磷单施,最小因子律在相对较高的土壤养分条件下是不成立的。最小因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隐含了土壤养分类型和施肥比例的概念,对施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21-123,166
本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即3414设计),初步研究了崇明地区中等肥力水平下土壤供肥能力、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崇明县单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氮、磷、钾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通过探索适合本地区水稻最佳施肥方式,由此提出提高施肥利用率的科学养分管理方法,为本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氮总体表现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中等,无肥区相对产量及氮磷钾含量均处于低水平;推荐施肥处理N2P2K2产量最高;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7.30%,磷肥为17.50%,钾肥较高为34.83%。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6a烤烟连作、烤烟-玉米轮作试验,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烟叶产量和烤烟病害发生情况的差异,并测定了烟叶化学成分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结果显示:在烤烟连作和烤烟-玉米轮作2种模式下,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含量以及病害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烤烟连作下烟叶产量平均年度变异系数明显低于烤烟轮作;2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模式下速效氮、磷、钾含量在试验前后的变化情况不同,其中速效氮含量在烤烟连作下比试验前略有降低,烤烟-玉米轮作中则略有增加,速效磷、钾的变化与之相反,特别是烤烟-玉米轮作中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显著降低.与试验前土壤速效养分比例(1∶0.09∶1.81)相比,耕作6 a后,连作烟地速效养分比例(1∶0.12∶2.17)较烤烟-玉米轮作(1∶0.09∶ 1.40)更接近烤烟生长适宜速效养分比例(1∶0.55∶2.40).因此,简单的轮作特别是与施肥量较高的作物轮作,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养分比例,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取样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及试验作物植株氮、磷、钾含量,综合试验资料信息,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回归分析,得出每形成100kg水稻籽粒所吸收的氮、磷、氧化钾,最佳经济施肥量,总结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下的水稻氮、磷、钾配方施肥的配方比例,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取样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及试验作物植株氮、磷、钾含量,综合试验资料信息,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回归分析,得出每形成100kg水稻籽粒所吸收的氮、磷、氧化钾,最佳经济施肥量,总结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下的水稻氮、磷、钾配方施肥的配方比例,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12.
保留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的单施化肥、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变异系数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不施肥处理小麦生长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动态变化与取土日气温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为M型曲线或抛物线,与施肥后天数或取土日气温相关。早、晚期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全程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产量正相关。生产上应合理运筹肥料,适当后移氮磷钾。  相似文献   

13.
葵花养分吸收与施肥对籽实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淡黑钙土上,向日葵吸收土壤氮、钾较多、而磷相对较少。吸收肥料氮多、磷少、钾居中。施肥对向日葵吸收土壤养分都有激发效应。向日葵收肥料养分的高峰期为出苗后60-77天,施肥氮、磷、钾化肥后,向日籽实含率均高于无肥处理、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无肥处理,但单位脂肪及蛋白质产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物根系分布深度不同,其吸收养分的土壤区域也有所不同.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选择深根系的茄子和浅根系的大葱进行间作种植,并辅以氮素调控措施,研究其对蔬菜硝酸盐含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常规施肥还是减量施肥,间作均能降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间作区茄子的生物昔和吸氮、磷、钾量均高于单作区,而间作区大葱的生物量及吸氮、磷、钾量均有所降低.说明在这一间作模式中,茄子处于优势地位,而大葱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受农作物的生产量、施肥(投入)、耕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本文通过对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来探索土壤养分与施肥的关系。于洪区土壤养分状况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丰富水平,有效磷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中等。土壤总体中性偏酸,玉米、蔬菜土壤有酸化趋势,特别是蔬菜土壤酸化明显。蔬菜土壤养分状况明显优于水稻争玉米土壤。水稻土壤的有机质争碱解氮水平优于玉米土壤。土壤的有效磷和速效钾水平与施肥水平成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和筛选夏玉米高产高效分层施肥技术模式,设计了不施肥、一层施肥、两层施肥和三层施肥4种不同施肥方式以及分层施肥量的不同比例,研究了分层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养分转运规律、养分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层施肥相比,三层施肥有利于提高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了氮、钾养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在吐丝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14.5%、13.0%和46.1%,在成熟期氮、钾养分转运效率分别增加9.1%、75.9%,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8%,100 kg籽粒磷、钾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这种肥料量自上而下呈递减的分层施肥模式优化了肥料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促进了夏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玉米籽粒产量。推荐8 cm、15 cm、22 cm肥料比例7∶5∶3的三层施肥模式为夏玉米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滴灌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滴灌条件下设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减氮增磷施肥、增氮减磷施肥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增氮减磷施肥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减量施肥(即减氮增磷施肥和增氮减磷施肥)与常规施肥的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474 kg/hm2,增长3.4;;增氮减磷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收1 154元/hm2,增长4.5;,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结论]增氮减磷施肥和减氮增磷施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和8;的滴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和叶片数无明显影响,且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中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5;施肥量的增氮减磷滴灌施肥策略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微区内进行,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对不同施肥处理玉米养分吸收量、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尤其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均有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磷、速钾在玉米拔节期呈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玉米灌浆期过后趋于平稳。玉米产量与生物量均以。M2N1P处理为最高,CK处理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N、P吸收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玉米吸钾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玉米N、P吸收量极显著相关。玉米产量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相关性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