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袁尧清  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06-9109
采用DLY-3F型森林大气测量仪,对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针叶林中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要高于阔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首先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逐渐升高,随后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动态水附近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态水;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冬季最低,而日变化的高峰值出现在7:00~9:00和22:00~24:00;下雨后负离子浓度和CI地下雨前明显升高;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空气相对湿度。该区空气负离子含量整体较高,空气质量达到清洁程度。针对空气负离子可作为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重要资源的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开发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天山中部天然雪岭云杉林空气负离子为研究对象,利用负离子测定仪对不同海拔、不同林分、不同时段负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并以乌鲁木齐、乌拉泊负离子浓度做参照,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其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雪岭云杉林具有较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资源,平均浓度达1800个/cm3,是生态旅游开发和人居休闲的理想地区;天山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海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浓度在海拔2200m左右;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水平日变化规律不同,幼龄林浓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中龄林和成熟林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升高,一般下午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清西陵地区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在清西陵旅游区森林主要生长季节(4-10月份),对清西陵4种典型生境类型—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区、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内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及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境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呈双峰型曲线,但各生境间峰值出现时期不同步;清西陵植物生长季节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生长盛期>植物生长初期>植物生长末期;各生境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值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多数生境春、秋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早8:00、晚18:00较高。午后14:00最低。夏季10:00和16:00时段较高,8:00、14:00及18:00时段较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变异系数春季为0.478、夏季为0.181、秋季为0.150;同一生境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不同。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呈三次曲线关系。旱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空气温度(6~29℃)的升高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9%~45%)的增加而升高;雨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温度(27~33℃)、相对湿度(46%~70%)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9—2010年选取河南栾川老君山风景区内不同地点进行空气负离子浓度测定,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日进程具有不同变化规律;对比不同生境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其排序为流动水体及其附近林分静止水体,且差异显著,但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瀑布落差大,其影响范围也大;林缘附近浓度最大。不同海拔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在海拔1 500 m处达到最大,但相近海拔相同生境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多种模型均可用于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生境条件的相关性拟合,但只限于某些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厦门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PM2.5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选取了厦门植物园15个观测点及园外1个对照点,在一年四季早、中、晚对他们进行现场实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植物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园内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有显著差异,郁闭度高的植被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也较高,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PM2.5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PM2.5浓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PM2.5浓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北京典型园林植物区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北京典型园林植物区香山、颐和园、植物园等地开展了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定,并结合空旷地和市区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园林植物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空气负离子的浓度,有植被地区空气负离子数值明显高于无植被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形式,与各海拔高度的植被状况关系密切,并随着空间梯度的增加而减小。空气负离子浓度在园林植物区日动态变化明显,呈双峰曲线形式。不同生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不同变化明显,夏秋季节浓度较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该文对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为期3 a的实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从市中心向郊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单极系数逐渐减小;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针叶林地区全年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阔叶林地区,但春、夏季节则阔叶林地区高于针叶林地区;有瀑布和溪流等动态水的地方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低于室外,但绿色植物可使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一天中白天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高于夜间,一年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8.
空气负离子具有净化空气和康养保健的重要功能,是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森林为空气负离子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森林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分级评价标准。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一般为早晨和傍晚浓度较高,中午浓度较低,夏秋季浓度高于冬春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趋势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较大的海拔垂直梯度上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温度、湿度、林分类型、人为活动等因素也会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及对照区(CK)空气负离子浓度及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强、噪声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同一季节,复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较高,不同结构绿地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差异不显著;同一结构绿地,夏、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显著高于春、冬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清洁度夏、秋季较高,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58~0.78、0.52~0.80。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为主效应,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交互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相对湿度、PM10、PM2.5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森林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因长期待在室内导致的“空调综合症”,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亦至关重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当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上午开始下降,14:00-16:00最低,随后回升。2)森林公园中在地势较低且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以及在不同水体周围,空气负离子浓度更优。3)公园中不同绿地类型以及不同水体中空气清洁度从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乔灌草>阔叶乔木>灌木丛>草坪,瀑布>河流>溪流>水库>小湿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厦门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PM2.5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选取了厦门植物园15个观测点及园外1个对照点,在一年四季早、中、晚对他们进行现场实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植物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园内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有显著差异,郁闭度高的植被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也较高,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PM2.5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PM2.5浓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PM2.5浓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地测定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基础上,对不同样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多元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边、瀑布边以及接近水面的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土壤和植被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正效应明显,建议保护区修建专用的空气负离子健康道,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和保健场所。  相似文献   

13.
选择冬季校园外侧3种防护林(女贞林、龙柏林、针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外侧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交接处为参照,连续监测其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10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对比分析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及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明显;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女贞林(280个/cm3)龙柏林(255个/cm3)针阔叶混交林(172个/cm3),PM10浓度的排序为:针阔叶混交林(220μg/m3)龙柏林(210μg/m3)女贞林(209μg/m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衢州七里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环境噪声等因子为指标对衢州七里旅游区环境质量进行实地测定,并参照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该旅游区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所有测点均在1 000个/cm3以上,其中杨坞村杨花瀑布旁空气负离子浓度高达80 0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环境噪声比较理想,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低(在0.05 mg/m3以下).这表明七里旅游区环境质量现状总体上良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适宜开发生态保健和休闲度假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16.
棕榈科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密度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厦门市内不同的棕榈科植物群落类型,比较棕榈植物群落内和林缘间、离静水1m和5m处空气负离子密度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主要指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空气负离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植物群落内负离子密度显著高于边缘,表明植物群落的存在能有效地提高空气负离子密度;离静水5m处的空气负离子密度略高于离静水1m处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多数的观测区内,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气温度与空气负离子密度呈负相关,但多数未达到显著关系;风速不是影响空气负离子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拔和坡向对伊犁河谷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昭苏和察布查尔县海拔1 400~2 800 m不同剖面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拔和坡向对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南坡不同海拔全氮(0.33~3.24 g/kg)在1 400~2 0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后在2 2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1.43~76.33 mg/kg)、铵态氮(22.84~110.17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北坡不同海拔全氮(0.08~1.13 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铵态氮(27.96~132.73 mg/kg)在1 400~1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后在2 0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0.73~13.8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除北坡相同海拔相同土层铵态氮大于南坡外,全氮、硝态氮及其他理化性质均呈南坡大于北坡。南坡海拔与含水量、全氮呈正相关,北坡海拔与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对伊犁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相似文献   

19.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昼间变 化为“V冶型特征,秋茄和水黄皮群落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昼间变化表现出双峰曲线的变化特征。空气负离子的 年变化特征表现为夏、秋高于冬、春,且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红树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 关。在释放负离子能力方面,秋茄群落释放空气负离子的能力要优于水黄皮和无瓣海桑群落。红树林内一年四季 的空气质量等级均在A 级或B 级,表现出优良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研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天目山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和温湿度记录仪,对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8:00—17:00)和年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1331个·cm^-3)〉紫楠Phoebesheared(1223个·cm^-3)〉银杏Ginkgobiloba(960个·cm^-3)〉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701个·cm^-3):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0,P〈0.01),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676,P〈0.05),瀑布、溪流等动态水体能明显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