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既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的需要,也是保护农民经济利益和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是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上市期,均衡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最有效方法,是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最为快捷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产后减损是实现保供给增效益的重要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既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的需要,也是保护农民经济利益和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是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上市期,均衡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最有效方法,是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最为快捷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增加有效市场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辽宁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铁岭县实施。该县认真落实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多措并举,推进项目落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11,(12):7-7
农业部将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产品产地储藏、加工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但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落后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环节的产地初加工方法仍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造成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隐患。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30号),云南省农业厅结合云南实际,以高原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以"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谋划,突出果蔬保鲜,部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2014年,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初助项目,有效改善了云南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充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30号),云南省农业厅结合云南实际,以高原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以"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谋划,突出果蔬保鲜,部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2014年,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初助项目,有效改善了云南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充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中央财政决定2013年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用于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为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2013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只在各省实施方案审核、公示地点、工作经费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财政以奖代补、部门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等综合措施,支持部分重  相似文献   

8.
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原农业部、财政部2013年启动并在部分省区选择试点实施的一项农业补贴政策。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扶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建设果蔬通风库、冷藏库、烘房等产地初加工贮藏保鲜设施,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湖南省是第一批获得实施补助政策的省份,已连续实施5年,补助资金由首年的2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供给量已达到一个历史新高.但因产后储藏、保鲜和制干等初加工环节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品质下降、损失严重,折算经济损失每年达3000亿元以上。同时,粮食过度加工每年损失75亿kg以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增产,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农业部和财政部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产地初加工领域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导致产后损失率较高,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为加快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这一问题,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设施政策。政策实施对于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均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意义及其巨大潜力,提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措施,以期减少粮食损失,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为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增加有效市场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我省实施。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30号)的精神,省农委和省财政厅制定了《吉林省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主产区和各县的需求情况,确定了农安县、  相似文献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契合消费者的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市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需要,是实现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转型和提升生活层次和质量的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个维度:政府-导向作用,"看的见的手";市场-激活作用,"看不见的手";农民-主体作用,农业发展的依靠主体和享用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是柑橘大省,每年柑橘产量有500多万吨,但目前具有储存保鲜能力的设施储量只有50万吨,不到四分之一。柑橘采后贮藏和粗加工能力还比较薄弱,柑橘主产区由于产地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带来较大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为了更好发挥项目中奖补设施的作用,农业部组织专家编制马铃薯、甘薯、苹果、梨等17种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红枣、枸杞等6种农产品热风烘干操作规程,方便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使用操作,从而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产品存在着供给不足的情况,主要是农民专业性差,与市场隔离,难以接触到前端技术和知识所导致的,因此,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一步是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产品供给中的作用,并且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几点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业》2012,(10):1
<正>抓好秋冬种生产,对于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耕地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举全省之力,切实抓好2012年秋冬种生产工作。1.高度重视秋冬种生产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抓好秋冬种生产是促进农业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农业结  相似文献   

18.
<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背景产地初加工是对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过程的处理,包括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后初加工主要由农民、合作社自行完成,由于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损失浪费严重。我们对四类农产品做过典型调查,粮食的产后损失率大概在7%~11%之间(不同品种、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每年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和干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维持农产品供求均衡和保证农民收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行为方式多采用立法的形式,最充分利用的则是经济手段,有时也使用一些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