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坷  万志 《现代农业》2002,(8):27-27
根据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鱼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发生前定期灵活的进行体内和体外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流行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会出现烂鳃症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存在知识表示不精确且推理效率低,不同的专家系统之间知识共享困难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鱼病诊断专家系统.通过改进的“六步法”对鱼病诊断知识本体进行建模,进而建立鱼病诊断专家系统.该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大大提高了知识表示的精确性和推理效率,且能够实现鱼病诊断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目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并比较常见的鱼病已有几十种。这些鱼病中,常有一些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的病症,必须加以正确诊断。现将相似鱼病症状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愈鱼病的目的。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烂鳃症状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6.
<正> 养鱼生产者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合理施药,避免失误,才能有效防治病害,确保高产高效。 (一)科学选药。对症施治 1、要准确诊断鱼病 不同鱼病一般表现出不同症状,但也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如V_c、V_(b2)缺乏症、细菌性败血症和严重的鱼类肝病等均表现出血症  相似文献   

7.
正1.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首先要看季节,不同的季节发病原因也有所不同,要根据气候特点来诊断鱼病的起因。4—9月份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高发期,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搞好鱼病防治工作,提高养鱼成活率。因此,4—9月份要每月用药1次预防疾病发生。鱼病发生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细菌性疾病,另一种是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用漂白  相似文献   

8.
防治鱼病的常用给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彬 《新农村》2013,(1):34-35
鱼病防治因给药方法不同,机体吸收药物的速度不一样,药物达到体内的浓度也有区别,药物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至关重要。防治鱼病,应根据鱼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感染情况、病情性质,采取相应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节约开支、增产稳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网箱养鱼,鱼病发生的情况和在池塘中情况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网箱中养鱼,放养的密度较大,如果发生了鱼病,会很快的蔓延、感染,短时间内危害严重;第二,网箱内外水体不断地进行交换,所以用药困难,药物无法达到防病治病所要求的药物有效浓度和作用的时间。本文对淡水网箱养鱼鱼病的防控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常见的鱼病有传染性鱼病、寄生虫鱼病和缺氧浮头。养鱼户应加强鱼病防治,发现鱼病,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一、传染性鱼病传染性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俗称“老三病”,预防措施如下:1.池塘每隔10~1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在4~10月这段时间流行.因此,掌握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鱼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发生前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体外鱼病的药物预防主要采用全池遍洒法.预防体表细菌性疾病,常用漂白粉,使池水成1毫克/千克的浓度,每隔15天左右泼洒1次,可预防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等;也可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亩鱼池平均水深1米时,用生石灰15~20千克.预防体外寄生虫鱼病,如车轮虫、小瓜虫、中华鳋等,可每月泼洒1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成0.7毫克/千克浓度,或用晶体敌百虫(含量为90%)用量为0.3~0.5毫克/千克浓度.  相似文献   

12.
鱼病正确诊断是其治愈的关键之一,在缺少仪器辅助诊断的广大农村,如何用肉眼诊断鱼病就显得尤其重要。鱼常见病中有不少症状相似、而病原体根本不同,这就迫切要求养殖者掌握一些诊断技巧,用肉眼加以区别诊断,以利尽速治愈。  相似文献   

13.
鱼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鱼病防治效果,介绍了鱼病预防的措施和治疗方法,以期为鱼病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鱼病防治方法可以使渔药用量少,效果好。而方法不当,不仅用量大,效果不好、无效,而且有可能造成鱼病更重、死亡或人畜中毒等。在鱼病防治中,应仔细检查鱼病,选择合适的渔药和工具,准确地计算和配制,正确地使用渔药,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减少鱼病,降低损失,提高产量。一、检查鱼病  相似文献   

15.
采用网箱养鱼,鱼病发生的情况和在池塘中情况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网箱中养鱼,放养的密度较大,如果发生了鱼病,会很快的蔓延、感染,短时间内危害严重;第二,网箱内外水体不断地进行交换,所以用药困难,药物无法达到防病治病所要求的药物有效浓度和作用的时间。本文对淡水网箱养鱼鱼病的防控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鱼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是4~6月。在防治方法上,只须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效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一般可将鱼病分为体外鱼病和体内鱼病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一种利用鱼类和养殖水体的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按照鱼类的生态习性和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及鱼病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进行防止鱼病的产生,控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灭鱼病的方法。现简单谈谈养鱼生态防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合理混养 此法不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鱼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作用。因为不同种鱼类上的寄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虫只能寄生于某种寄主,别的鱼类对其有免疫力,由于混养,实际上就使这种鱼的个体密度稀松了。此外,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特别是混养杂食性的鱼,如罗非鱼,能把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部分原细菌群蚕食掉,起到了净化水质作用,减少了鱼病发生的机会。因此从预防鱼病的角度看,也应提倡鱼类混养。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9,(9)
正确诊断鱼病,是治好鱼病的关键,只有诊断无误,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不少鱼病的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必须加以区别。渔农在没有显微镜、解剖镜情况下,怎样区别确诊这些疑难鱼病呢?简介如下。1.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及鲩内变形虫病病鱼肠管均呈红色,病毒引起的还兼有口腔、肌肉、鳃盖、鳍条等充血,肠粘膜皮肤一般不腐烂脱落等症状;而细菌性肠炎,没有口腔肌肉充血症状,但肠道粘膜往往溃烂化浓,乳黄色的腹水很多;鲩内变形虫病症状相似于细菌性肠炎,但一般只表现于后肠部。  相似文献   

20.
鱼病是水产养殖中的重点工作,它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只有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加强对各类鱼病的综合防治,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常见的鱼病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鱼病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