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比半膜栽培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增加了土壤有效积温,为玉米增产扩大了空间.为了选择适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的玉米品种,特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为大面积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选用适宜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普安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普安县开展了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区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的基础上,从减少投入、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后作技术效益展示。结果表明,该项栽培技术能显著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春播保全苗,虽然较新膜覆盖栽培减产3.34%,产值降低610.5元/hm~2,但由于投入减少,纯收入增加3 289.5元/hm~2。  相似文献   

6.
对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半膜双垄沟、常规半膜覆盖3种覆膜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9 309.1 kg/hm2,较常规半膜覆盖增产31.0%,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隆德县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设计玉米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常规半膜覆盖6种覆膜方式,对其水分效应、温度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膜方式中,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的效果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次之。秋季全膜双垄覆盖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0—20cm土壤含水量比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分别高4.7和3.3个百分点;在玉米每个生育期,特别是玉米生育前期全膜覆盖较半膜覆盖有较好的增温作用,尤其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最为显著。由于全膜双垄覆盖水分、温度效应明显好于半膜平覆,增产效果显著。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分别较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增产56.71%、36.29%、31.29‰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从选茬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规格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证明,旱作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和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为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土壤的降水保蓄率和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0~60 cm土壤水分分别提高4.32、1.37个百分点,多贮水11.59 mm、10.29 mm,增幅分别达14.86%、13.19%,有效地解决了马铃薯因春旱无法播种和出苗的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40.58%,双垄面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39.39%。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开展了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与半膜覆盖起垄种植、半膜覆盖平辅种植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种植玉米产量为6 969.70 kg/hm~2,明显高于半膜平铺、半膜起垄种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该技术具有集雨保墒,增肥,抑蒸,抗旱,抑制杂草,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对春季一次性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1栽培技术优点1.1双垄全地面都覆盖地膜,春季微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1.2全膜覆盖能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  相似文献   

14.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08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村示范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60hm2,平均产量每666.7m2为749.2kg,增产35.4%;最高产量每666.7m2达850.7kg。  相似文献   

15.
陈旭 《现代农业》2012,(5):99-100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一、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马铃薯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C55和冀张薯8号适宜在原州区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栽培,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中适宜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干旱地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春旱、春寒出现频率高的气候特点,按照玉米生产发育规律及特点,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总结摸索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面覆盖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蒸发,通过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流,全部降水进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流沟播技术是集成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解决我县人民温饱、巩固我县扶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全膜双龚栽培技术是一项针对玉米种植的新兴创新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将膜面集雨、增温抑草、覆盖抑蒸、垄沟种植等技术集为一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玉米水分和温度,充分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抗旱效果。本文全面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以期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栽培,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