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是发展绿色养猪业的关键,乳酸杆菌是目前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组成成分之一.本研究分离、鉴定并筛选出了1株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杆菌,命名为乳酸杆菌L5株.雏鸡安全性试验、抑菌试验和肠黏液糖蛋白黏附性试验结果显示,所筛选的乳酸杆菌L5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抑菌性和肠道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动物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乳酸杆菌的作用及其安全性具有菌株的特异性,菌种的正确使用是保障动物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基础,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是目前乳酸杆菌鉴定的重要技术。本文就乳酸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其属、种、株水平上鉴定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动物试验,以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腹泻指数作为指标优化4株乳酸杆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比例.乳酸杆菌在日粮中的6个水平分别为:2.0×104,4.0×104,6.0×104,8.0×104,1.0×105,1.2×105,按6水平4因素均匀设计表安排动物试验,每个处理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加不同组合的乳酸杆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制剂以0.1%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测定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得分和腹泻次数.结果表明,4株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格氏乳酸杆菌在8.3×104CFU/g对防治腹泻的效果最好,嗜酸乳酸杆菌预防腹泻的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不同菌种的作用以及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和断奶后腹泻的情况,4株乳酸杆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合理比例为每g:格氏乳酸杆菌,4.0×l04CFU;罗伊氏乳酸杆菌,6.0×104CFU;嗜酸乳酸杆菌,1.0×105CFU;发酵乳酸杆菌,4.0×104CFU.  相似文献   

4.
韩亚超  王明跃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32-333,335
微生态制剂是发展绿色养猪业的关键,乳酸杆菌是目前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组成成分之一。分离、鉴定并筛选出1株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杆菌,命名为乳酸杆菌L5株。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发酵培养菌落总数可达8.25×108 cfu/mL。  相似文献   

5.
断奶会显著改变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保持仔猪在断奶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健康,是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日粮中补给罗伊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探讨罗伊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仔猪胃肠道主要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日粮补给枯草芽孢杆菌降低胃和十二指肠中乳酸杆菌含量,提高空肠、回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在各肠段的含量。日粮补给罗伊乳酸杆菌或者金霉素,显著提高各肠段乳酸杆菌含量,降低各肠段大肠杆菌含量。这些结果为微生物制剂在仔猪断奶上的应用提供肠道微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MS糖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健康成年鸡肠道中分离乳酸杆菌,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MS糖对鸡源乳酸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MS糖添加量3%~6%是乳酸杆菌生长最适的浓度范围.当MS糖添加量为4%时,乳酸杆菌产酸速率相对较快,产酸量有所提高,耐酸性和耐热性均显著增强.[结论]MS糖对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在家禽饲养中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为乳酸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乳酸杆菌分别按0.1%、0.2%、0.3%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罗非鱼,在饲养20 d后分别计算增重率、存活率及饲料系数,并以链球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7 d内的累积死亡率及攻毒后第2 d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果】以添加乳酸杆菌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乳酸杆菌的对照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链球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乳酸杆菌饲料的罗非鱼的抗病力高于对照组,且添加比例越高,抗病力越强。测定罗非鱼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可有效抑制罗非鱼肠道病菌的增殖。【结论】乳酸杆菌有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可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罗非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为乳酸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乳酸杆菌分别按0.1%、0.2%、0.3%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罗非鱼,在饲养20d后分别计算增重率、存活率及饲料系数,并以链球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7d内的累积死亡率及攻毒后第2d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果】以添加乳酸杆菌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乳酸杆菌的对照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链球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乳酸杆菌饲料的罗非鱼的抗病力高于对照组,且添加比例越高,抗病力越强。测定罗非鱼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可有效抑制罗非鱼肠道病菌的增殖。【结论】乳酸杆菌有利于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可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动物试验,以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腹泻指数作为指标优化4株乳酸杆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比例。乳酸杆菌在日粮中的6个水平分别为: 2. 0×104, 4. 0×104, 6. 0×104, 8. 0×104, 1. 0×105, 1. 2×105,按6水平4因素均匀设计表安排动物试验,每个处理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加不同组合的乳酸杆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制剂以0. 1%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测定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得分和腹泻次数。结果表明, 4株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格氏乳酸杆菌在8. 3×104 CFU/g对防治腹泻的效果最好,嗜酸乳酸杆菌预防腹泻的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不同菌种的作用以及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和断奶后腹泻的情况, 4株乳酸杆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合理比例为每g:格氏乳酸杆菌, 4. 0×104CFU;罗伊氏乳酸杆菌, 6. 0×104 CFU;嗜酸乳酸杆菌, 1. 0×105 CFU;发酵乳酸杆菌, 4. 0×104 CFU。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9,(8):1477-1480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月龄仔猪粪便中所含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仔猪腹泻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分别设计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收集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的粪便样本30份及正常对照样本3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的粪便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肠道菌群与腹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法优化益生素菌种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应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动物试验,以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腹泻指数作为指标优化4株乳酸杆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比例。乳酸杆菌在日粮中的6个水平分别为: 2. 0×104、4. 0×104、6. 0×104、8. 0×104、1. 0×105、1. 2×105,按六水平四因素均匀设计表安排动物试验,每个处理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加不同组合的乳酸杆菌制剂。复合乳酸杆菌制剂以0. 1%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测定仔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泻得分和腹泻次数。结果表明,四株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格氏乳酸杆菌在8. 3×104 CFU/g对防治腹泻的效果最好,嗜酸乳酸杆菌预防腹泻的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不同菌种的作用以及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和断奶后腹泻的情况, 4株乳酸杆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合理比例为每克:格氏乳酸杆菌4. 0×104CFU;罗伊氏乳酸杆菌6. 0×104 CFU;嗜酸乳酸杆菌1. 0×105CFU;发酵乳酸杆菌4. 0×104 CFU。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和肌肉注射囊素三肽的方法,将156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囊素三肽组,Ⅲ组为乳酸杆菌组,Ⅳ组为囊素三肽+乳酸杆菌组,试验期为42d。结果显示:1)21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增加了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P0.05);2)42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浓度(P0.05);3)42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值转化(P0.05),囊素三肽的注射显著提高了饲喂添加乳酸杆菌日粮的肉鸡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和肌肉注射囊素三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表达猪α-干扰素(IFN-α)成熟蛋白的重组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CECT5276),为将其作为口服疫苗来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奠定基础。【方法】从质粒pMD18-IFN-α扩增出猪IFN-α成熟蛋白基因,再将其定向克隆到干酪乳酸杆菌整合型表达载体pMJ67的lac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MJ67-IFN-α,电穿孔转化干酪乳酸杆菌。抽提干酪乳酸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猪IFN-αmRNA在干酪乳酸杆菌中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对重组干酪乳酸杆菌菌体进行分析,检测其表达产物的活性;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最适的乳糖诱导质量浓度。【结果】PCR扩增获得了501bp的IFN-α,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MJ67-IFN-α,转化干酪乳酸杆菌后获得了重组乳酸杆菌。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IFN-αmRNA在诱导16h时表达水平最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构建的重组干酪乳酸杆菌成功表达出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9ku的重组蛋白,其可与鼠抗猪IFN-α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结果表明,当乳糖诱导质量浓度达到8g/L时,猪IFN-α成熟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1.3μg/L。【结论】将猪IFN-α成熟蛋白基因整合到干酪乳酸杆菌基因组中,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能够稳定表达猪IFN-α成熟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乳酸杆菌制剂对蛋鸡饲料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对饲料中蛋白质、钙、磷等养分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饲喂乳酸杆菌和胆汁的蛋鸡,其盲肠和大肠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说明乳酸杆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蛋鸡对日粮中养分的消化率,并对肠道内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旨在对大熊猫阴道源乳酸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取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分泌物为试验组,人阴道分泌物为对照组,对其乳酸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生化特性、16S r DNA特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API 50CHL系统鉴定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分离到6株革兰氏阳性乳酸杆菌,分别为从大熊猫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的唾液乳酸杆菌GPV01、植物乳酸杆菌GPV02和Lactobacillus saerimneri GPV03,从对照组人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嗜酸乳酸杆菌WAV01、卷曲乳酸杆菌WAV02和植物乳酸杆菌WAV03,大熊猫和人阴道中均存在植物乳酸杆菌(分别为GPV02和WAV03)。该结果可为后续研究大熊猫阴道乳酸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大熊猫阴道益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麦类提取物对4株乳酸杆菌耐酸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胃酸环境,检测麦芽、小麦和麦麸3种提取物及葡萄糖和游离氨基氮对乳酸杆菌耐酸性能的影响.4株乳酸杆菌分别在pH 2.5的模拟胃酸环境中处理3 h,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活菌数.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约氏乳酸杆菌JJB3、SNZ10和罗伊氏乳酸杆菌MNZ8、KNZ4分别在90、30、60和30 min后完全失活;分别添加麦芽提取物和麦麸提取物后,4株乳酸杆菌在pH 2.5的模拟胃酸环境中处理3 h后活菌数没有显著变化;小麦提取物只对约氏乳酸杆菌SNZ10和罗伊氏乳酸杆菌MNZ8的抗酸性能具有保护作用.葡萄糖浓度变化显著影响乳酸杆菌的耐酸性,游离氨基氮含量对乳酸杆菌成活率几乎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麦芽提取物和麦麸提取物对4株乳酸杆菌在模拟胃酸环境中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用作乳酸杆菌制剂的过胃保护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通过仔猪小肠上皮细胞(ZYM SIEC 02)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猪源乳酸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对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黏附细胞的竞争、排斥和置换作用。采用乳酸杆菌在体外与ZYM SIEC 02共同孵育镜下观察其黏附效果;乳酸杆菌与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共同黏附ZYM SIEC 02观察其黏附竞争性;用乳酸杆菌预处理ZYM SIEC 02后再加入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孵育观察其黏附排斥性;用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预处理ZYM SIEC 02后再加入乳酸杆菌孵育观察其黏附置换性。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可以黏附ZYM SIEC 02,具有剂量效应。乳酸杆菌与致病性沙门菌或大肠埃希菌同时加入细胞一起培养时,能竞争性的黏附细胞且黏附抑制率也具有剂量效应。乳酸杆菌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致病菌,高含量乳酸杆菌(1010 mL-1)能使致病菌的黏附率下降。但是,用致病菌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乳酸杆菌,只有高含量的乳酸杆菌可以置换致病菌,而低含量乳酸杆菌却能增加致病菌对细胞的黏附。研究结果为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上防治仔猪沙门菌病、大肠埃希菌病,减少食物源性污染和提高食品安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野生型罗伊乳酸杆菌的高效电转化方法,为乳酸杆菌工程菌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醋酸锂(LiAc)和二硫苏糖醇(DTT)对不同浓度(0.5×109,1.0×109,2.5×109,5.0×109,10.0×109 mL-1)的罗伊乳酸杆菌分别预处理0,10,20,30min,制备罗伊乳酸杆菌感受态细胞,用于电转化,采用PCR和EcoRⅠ酶切鉴定阳性转化子,建立罗伊乳酸杆菌高效电转化方法。【结果】罗伊乳酸杆菌转化效率随LiAc和DTT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细胞密度的升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罗伊乳酸杆菌电转化的最佳菌体浓度为10.0×109 mL-1,LiAc和DTT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在该条件下转化效率达(32.60±7.12)×107 cfu/μg,比未经LiAc和DTT处理的细胞转化效率高104倍以上。【结论】建立了罗伊乳酸杆菌高效电转化方法,电转化的最佳菌体浓度为10.0×109 mL-1,LiAc和DTT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20.
以鲫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黄芪、乳酸杆菌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内乳酸杆菌数量、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黄芪和乳酸杆菌后,鲫鱼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多,而病原菌明显减少;也有利于鲫鱼的生长和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