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资源总蓄积量和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估计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了准确反映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的精度,通常采用不同抽样方式布设固定样地,样地数量要满足抽样控制精度要求,通过总体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的蓄积量与小班调查计算的蓄积量进行比较以实现二类小班调查蓄积量精度控制。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域,2016年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数据和布设在实验林场的256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系统抽样、事后分层抽样和自助法抽样技术进行小班调查蓄积量总体精度控制,并比较几种不同抽样方法的精度和特点。结果表明:有林地小班总蓄积为3 263 235.87 m3,系统抽样估测有林地总蓄积为3 991 105.77 m3。事后分层抽样按照龄组、林型、郁闭度估测有林地总蓄积分别为3 899 872.16、4 036 672.73、3 988 058.20 m3。自助法抽样在N=20时有林地总蓄积估计值为3 948 893.46 m3。结果均超出3倍标准误,初次小班调查不符合调查标准要求,应当重新调查小班,...  相似文献   

2.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分别采用地形图或航片的传统方法和航天遥感图像资料(TM)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林地小班区划调查,蓄积量实测调查,生长量、消耗量调查,图面资料绘制等步骤进行了分析,并从2种方法的工作量、费用及效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劳动强度减少,费用减少,可以大幅度降低调查成本,提高效率,各地类界线准确,从而提高了调查精度.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分别采用地形图或航片的传统方法和航天遥感图像资料(TM)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林地小班区划调查,蓄积量实测调查,生长量、消耗量调查,图面资料绘制等步骤进行了分析,并从2种方法的工作量、费用及效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劳动强度减少,费用减少,可以大幅度降低调查成本,提高效率,各地类界线准确,从而提高了调查精度。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控制二类调查蓄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中系统抽样和回归分析技术控制总体蓄积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回归估计可充分利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的综合信息,提高控制二类调查蓄积量的精度,提高成果质量.通常情况下,回归估计的效率高于系统抽样.回归分析可提高抽样数据的利用效率,回归模型有利于监控小班调查质量,修正完善小班调查的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校正系统误差,避免因系统误差引起不必要的调查返工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参16  相似文献   

5.
小班定怀因子调查及填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海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出小班定性因子中最薄弱环节,并提出改正对策,为提高森林资源调查质量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我国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发展历程出发,进一步延伸到对于二类调查工作细节质量提升方面,对于更进一步了解二类调查工作现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对集体林区的小班划分,小班调查还没有明确的规程,亟待研究,本文提出以行政村作为永久性资源统计单位,权属不同为划分小班首要条件,以及目测结合实测的小班调查方法等。这将对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工作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航空象片信息提取小班调查因子。首先利用航片对每个小班的林分类型、龄组、郁闭度和最大冠幅进行判读;其次根据以往的资料,建立林木株数分布,每公顷株数预测,直径与最大冠幅及胸径与树高、年龄等相关模型;最后由判读因子和上述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求出林分蓄积量、断面积、各径阶株数,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等因子。该试验是在我国北方次生林区进行的,多数小班因子可由航片提取,蓄积量估测的精度达到85%以上,可提高工作效率1—2倍。为我国二类森林调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很对地区都进行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即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考地调查结果做好森林经营工作,对森林采伐予以有效控制。但是,从目前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情况来看,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本论文针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GPS和ArcGIS在基层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层林业调查中,利用G PS手持定位导航仪和ArcM ap地理信息软件,将调查小班坐标数据导入软件系统,进行电脑勾绘小班,形成小班图和小班表,做到了精度高、效率高、质量高,为建设数字化林业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TM卫片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M片卫进行二类调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乃至全国是一项新技术的应用。199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进行了TM卫片在二类调查中应用的试验。本文针对TM卫片在二类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优缺点及关键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应用TM卫片在二类调查中的最佳时相、波段组合和比例尺选择,以及基本图转绘、求积和如何解决卫生应用到二类调查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表明,应用TM卫片在内蒙古  相似文献   

12.
八达岭林场的分类经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森林分类经营评价指标的二类调查数据标准化 ,利用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筛选 ,确定分类经营评价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 ,分别通过评价模型和相关分析对小班的经营类型进行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以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选取华山松林小班的面积、坡度、坡向、海拔、地形指数、灌丛盖度、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小班蓄积和优势木年龄10个调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以小班分维数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火地塘林区华山松景观格局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部分华山松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为林区森林景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了林分起源、乔木平均高、郁闭度等14个林分结构因子,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林分结构因子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关系,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的模型,并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研究地区各小班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林小班的水源涵养功能优于针叶林小班,天然林小班优于人工林小班,水源涵养功能较好的小班多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天然起源、阔叶林或者混交林,植被总盖度>75%,林分郁闭度在0.5~0.8,林层结构为复层林,林龄为中龄林及以上。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经理学科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详细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3类: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及三类调查,我国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调查体系,但传统的调查方法已不能全面满足调查要求,要求新时期的林业工作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林业领域整合数据最详尽合理的来源就是二类调查,对其展开充分的利用及探讨,才能多角度根据相关数据资源应用林业制图综合技术完善工作。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探讨在二类调查数据基础上的林业地图制图综合技术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概念,目的,并结合梨树县森林资源情况,提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步骤,并提出相应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4种不同方法对小班杉木林蓄积量进行调查,分别记录工时,其结果表明用航空像片设计带状样地调查小班森林蓄积量实际精度达到97.7%,工效为标准地调查的1.7倍,模拟样地的2.7倍,全林实测的5.7倍。所以用航空像片设计带状样地,是调查小班森林蓄积量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次生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次生林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试验地概况及二类调查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金钩岭林场杨桦次生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阈值,对试验地91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不健康小班占总评面积0.76%,亚健康小班占80.49%,健康小班占18.75%,没有疾病和优质的小班.金钩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主要处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及时确定影响健康等级主导因子,加以经营和管理林分,提高林分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集体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是提高集体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调查与实践,认为当前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工作中存在实施单位设置不当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应采用不同的小班调查周期与数据更新方式等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以确保森林经理调查的科学性,经济性,可行性与调查成果的有效性和实有性。图1表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