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纵卷叶螟,又名纵卷叶虫、白叶虫、裹叶虫、苞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有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又称黄纵卷叶螟)两种。全国稻区发生的主要是稻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也有大量分布。幼虫主要危害水稻,也在麦尖、粟、甘蔗、稗草、马唐、游草等禾本科作物或杂草上取食栖息,影响水稻发育,降低千粒重,秕谷增加,一般减产1~2成,严重达6成以上。1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有光泽。体长8~9 cm。前翅有内、中、外三条暗褐色横钱,外缘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又叫卷叶虫,是水稻主要的两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取食水稻的叶片为害,水稻抽穗期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1成,重的达2成以上,严重时稻田一片枯白,造成严重减产[1]。为了有效的开展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促进周宁县水稻的增产增收,本人对周宁县2014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影响了稻米的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6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正>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虫害有三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螟和稻蝽蟓等,粤东地区的水稻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是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别称为苞叶虫、卷叶虫等,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在粤东地区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甘蔗以及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1生物学特性1.1发生代数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代数,因纬度和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使水稻严重减产,且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为此,笔者于2005年使用专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叶不卷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水稻不仅严重减产,还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危害较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种,我站于2007年进行了骄子乳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取得理想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的三大最主要害虫。在泸州,水稻二化螟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中稻和再生稻,常造成枯心和白穗;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1年发生4代,幼虫取食叶肉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稻飞虱是泸州的常发性迁飞性害虫,1年可发生7代,常造成"冒穿"(即通火),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福戈在泸州水稻上应用4年以来,对水稻主要害虫的全程解决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现将其特点及使用技术总结如下。一、杀虫效果"事半功倍"福戈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害历年来发生、危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主要介绍包括立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与三化螟等水稻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技术,以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抗性,1龄幼虫取食汕优63/Bt水稻48h和72h后的死亡率由31.5%上升到95.6%。3龄幼虫的死亡率由2.7%上升到67.9%。汕优63/Bt水稻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高于3龄幼虫,但没有二化螟能在汕优63/Bt水稻上完成世代发育。在田间。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汕优63/Bt水稻上造成的白穗率和卷叶率分别为0.38%和0.24%。显著低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多年生水稻田间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及为害情况,为多年生水稻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盘拍法和目测法,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记录多年生水稻及当地常规水稻田间害虫种类和数量,并记录水稻的卷叶数及白穗、枯心苗数量;利用四分位法对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调查,多年生水稻第1季和常规水稻田间水稻害虫均共17种,隶属5目12科,且主要害虫均为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水稻害虫共13种,隶属4目8科,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常规水稻害虫共12种,隶属5目10科,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多年生水稻田和当年常规稻田中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第2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多年生水稻(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高于第1季,多年生水稻田(第1季、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高于当年常规稻。多年生水稻(第1季、第2季)和常规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均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多年生水稻第1季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同常规水稻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显著高于第1季和当年常规水稻。【结论】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主要害虫种类及主要发生时期与常规水稻田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2季)受害虫为害较第1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直接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宜兴地区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为严重,2005~2007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尽快找出可推广应用的高效、长效的替代产品,2007年笔者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1%威克达(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明确威克达E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与预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我国原是局部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20世纪5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70年代以后在福建省为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螟虫,成为常发的主要水稻害虫,特别是80年代初连续几年全省性大发生,一般减产一、二成,严重的达五成以上。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发生危害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是稻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历年由于螟虫为害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严重的达10—20%。特别是水稻三化螟,对麦茬稻、双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害造成大量的枯心和白穗,减产十分严重。历年来在螟虫防治上,长期多使用666粉剂,螟虫对此药产生一定的抗性,致使施药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而且有一定的残毒性,影响人、畜健康。1978年进行了呋喃丹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效试验。从结果来看,呋喃丹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杀虫效果为98—100%,较666粉剂具有药效持续时期长、杀虫率高、无残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 2年试种观察 ,转基因抗虫杂交组合抗虫效果显著 ,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的抗虫防效均达 10 0 %;而对照汕优 6 3在不治虫的情况下 ,束叶率 98 4 9%、枯鞘率 3 6 7%、白穗率 47 2 1%,抗虫组合在人工接种三化螟 90 0 0个 hm2 的情况下仍无危害 ;抗性表现为显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危害陕南水稻的三大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厂家的7种诱芯对三大害虫的引诱活性,并比较水盆式和三角板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中捷二化螟)、诱芯B(中捷三化螟)、诱芯D(纽康二化螟)、诱芯E(纽康三化螟)、诱芯G(广仁二化螟)均对二化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D效果最佳;7种供试诱芯均对三化螟无引诱活性;诱芯F(纽康稻纵卷叶螟)和诱芯C(中捷稻纵卷叶螟)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微弱引诱活性;2种诱捕器对二化螟诱虫总数差异显著。诱芯D较适合陕南水稻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诱芯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议在田间应用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17.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是一种迁飞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近年来,在部分稻区为害猖獗,局部成灾。2006年三明地区2、3代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一般稻田每667 m2虫量5000~40000头,高的超过60000头。损失率高达20%~50%。1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9mm,翅  相似文献   

19.
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宁虫素对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具有较高的和,其LC50分别为3.75mg/kg、2.02mg/kg和0.08mg/kg,该药对水稻螟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对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6.17,178.61和185.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及保穗效果,单位面积(666.7m^2)用30g、20g、10g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8.07%,91.15%,80.26%,14d的防效分别为100.0%,99.35%,93.34%;用25g宁虫素对二化螟田间防效为86.8%,保穗效果为88.8%。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 e),是保靖县中稻主产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对保靖县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调查了2007~2014年保靖县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发生规律,并调查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保靖不越冬,年发生3~4代,每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迁入,主害代为第二代,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蛾峰量最高达12 800只/667m2,漏治田稻纵卷叶螟为害造成水稻减产5~7成,最高达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