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攀枝花奇石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境内水系众多,金沙江贯通全境,雅砻江曲曲折折,奔流不息汇入金沙江。众多的水系造成了丰富的石资源,近年来市内爱石、藏石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花木盆景》2014,(5):81-81
“赏石天地”栏目现面向全国石友真诚约稿。每个玩石的人,都一定认为自己的藏品是独一无二的,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玩石感受。想必很多玩家都有着以石为友、以石会友的情怀,现在机会来了,将您收藏的奇石照片寄给我们,把您寻石、藏石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体会说给我们听,与全国的石友一同分享这份专属于您的美丽。  相似文献   

3.
<正>朱富有,五十又五,字耕夫,号劳力。务农过,当过兵,现从政。玩石10余载,珍藏以汉江釉光青为主的精品观赏石200余方。石不能言最可人,万象皆从石中出;一石尽览人间趣,斗室能藏世外天;岁月匆匆近夕阳,玩石藏石乐无边。  相似文献   

4.
寻珣 《花木盆景》2014,(6):94-95
如果有一个石种让你联想到沧海桑田,联想到沉稳厚重,联想到风雨中昂然挺立,我想那一定是硅化木。从木到石,由一株枝叶繁茂的树木演变成一方承载了厚重历史痕迹的石头,完全地摒弃过去,重生继而涅槃,这个过程是何其的漫长,这种痛又是何其的切肤彻骨。这一切在虽为万物之灵的我们看来,是不敢想象的。站在那一件件各具情态的硅化木面前,不管它是拟人或是状物,不管它体量或大还是小,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浮现一些关于小鸟欢唱、花开叶落的图景,尽管它的前世与今生再无瓜葛。硅化木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呈不透明或微透明状。我国古代玩石前辈对其产因已有具体的了解,像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就有"东阳多名山,金华为最大。其间绕古松,往往化为石。"的诗句,并明确指出"松木入水历一千年则化为石"。千年的沉淀,硅化木已不仅仅只是记录自然历史的变迁,更承载了人类赏石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进入南宋之后,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的发展,文人间的爱石之风比北宋有增无减,并且开始为观赏石类著书立说。南宋著名的盆景石玩爱好家有陆游、范成大、赵希鹄等。这些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咏石诗文、记石专著、爱石故事以及画石绘画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宋山石类盆景文化(图4-111)。  相似文献   

6.
图腾     
正来宾纹石的观赏要素是纹。但来宾纹石的纹却绝大多数并无具象,这对于唯具象为贵的玩石者来说,对于那些主张把评石四大要素的"纹"改为"图"的所谓专家来说,都是十分遗憾的。然而,来宾纹石却不但不被冷落,反而十分受到推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许多玩石人,他们对于石上的纹,并不十分在意于是否构成了具象的图,而只在意于这些纹  相似文献   

7.
拾墨 《花木盆景》2021,(3):94-97
刘运勇,江西萍乡市人,现任中国画面石专委会理事,柳州大湾石协会理事,龙城石语成员,萍乡市观赏石协会会员,新余观赏石协会顾问。从2011年玩石至今,现在柳州市城中区学院路开设石馆"赏石阁",占地130平方。他近几年颇为喜欢戈壁石,觉得戈壁石动感强,变化强,虽然画面石出得不多,但是强项也非常突出,他认为玩石头追求一个全面,更为满足自己。人生座右铭是唯有百炼,方能成钢。有朝一日,当你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你终将发现;踏实做好自己,持之以恒就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8.
寻珣 《花木盆景》2014,(2):92-93
玩石是一门杂学,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地质学、美学、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书法、绘画、力学、文学、材料学……所以,石友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玩石头的时间越长、玩得越深入,越感觉自己的知识面狭窄,也就越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元化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见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石头玩出水平,玩出境界,从而形成自己的玩石风格。简言之,在玩石中,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自己的成长、灵魂的丰富。  相似文献   

9.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南宋诗人陆游之吟唱。古往今来,众多诗人赞石、咏石,留下了不少咏石诗句,成为诗苑一朵朵亮丽奇葩。  相似文献   

10.
黄薄双 《花木盆景》2023,(11):81-83
<正>我玩石头也有十余年,由于地处江西省萍乡市,所玩石种多以水冲石为主,捡石活动也常在山涧之中、河滩之上,其乐融融。基于对石头的爱好,我有机会去过全国一些的奇石交易市场,也在当地石友的引领下捡过石头。2014年10月8日,在萍乡·中国奇石文化节上,萍乡几位石友认识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的参展商孔惠斌。  相似文献   

11.
正2002年春,在一个花场见到几垄木麻黄小苗,高矮参差,勾起我的兴趣,可否利用这苗做个丛林盆景?忆记得1996年到九寨沟,车过松藩后,草木荒芜山头无青,触目的:"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退牧还林绿化大地"等大型标语,宣召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对以粮为纲国策的修正。这小苗似乎有了题目,可着意动手,试弄个时代印记的作品,玩盆景设题做树只此一盆。此时水旱盆景盛行,我虽欣赏却畏难而没涉触,总觉得做好水旱要处置好树、石、山、水、饰件等关系及比例,旱丛林少人玩,  相似文献   

12.
讨论建立现代赏石理论,首先要符合时代的朝流,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通用性的赏石理论。就赏石来说,现代人玩的赏石种类繁多,不能再局限于古人对太湖石等少数石种鉴评标准的基础上玩加字游戏,必须放弃“瞎子摸象”的方法,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现代赏石理论既要能包罗万象,又要简明易懂,  相似文献   

13.
杜鹏 《花木盆景》2023,(11):76-79
<正>“国画石,又叫草花石,早些年柳州玩石老一辈称其为“太古石画”,足可说明国画石形成的年代十分久远。国画石画面图像变化丰富,因具有中国画笔墨之韵味而得名。它产于广西柳州境内,来宾市、黔江下游的石山之腰、武宣县一带。广西国画石之美,美在其色彩斑斓,美在其气韵悠长。本期,带着大家一起欣赏这石头上的国画。”  相似文献   

14.
作品赏析     
附石讲究内功,特别是岭南盆景,要求更高。三角梅为岭南常见树种,粗生易长,盆景花桩既有花,又有景观,树种优良。选其附石,易于保养,耐剪,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寻珣 《花木盆景》2014,(1):92-93
为给读者朋友提供多元化的赏石知识,自本期起,新增子栏目《寻珣说石》,栏目内容包括奇石的立姿取势、命名立意、台座设计……希望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实例,能让广大奇石爱好者更多地了解到玩石、藏石的知识性、趣味性,给您的赏石之旅带来一缕春风,一丝暖阳,也衷心感谢您对本栏目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冰封古梅     
正龙骨石产于湖南湘西保靖县和花垣县境内,因其形状各异,形貌别致,石孔与石孔相连的石骨骼好似龙骨,因而湘西玩石人就叫它为"龙骨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龙骨石被发现并逐步被石界认可,成为石友争相收藏的对象。现今,龙骨石资源几乎枯竭。龙骨石生于土中,开采出来表面和石身的孔穴中沾满泥土,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风干后,略经修整即可赏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奇石文化是以奇石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文化,是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一部分,是自然美范畴的审美文化。中国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掀起了藏石、品石热潮,藏石队伍空前壮大,石商、石农异军突  相似文献   

18.
赏石悟道     
陈慧明 《花木盆景》2007,(11):69-69
古往今来,爱石、玩石、赏石、悟石者不乏其人。赏石是一个综合活动,要求人们在文学、地理、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都要有所造诣。朋友们说,赏石悟“道”。这个“道”,是道理的道、是道德的道、是规律、是精神、是法则、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相似文献   

19.
1983年我们在开原县战远公社双城4队,在抓好果园清扫、早春深翻和地面施药的基础上,进行了树上喷药防治山楂花腐病的试验。试验园地势低洼,历年花腐病较严重。供试树为15株18年生早熟伏里红山楂,以单株为小区重复3次。供试药剂有石硫合剂、10%可湿性多菌灵和40%可湿性福美砷。以喷清水为对照。经试验初步看出如下结果:一、山楂萌芽后喷1次3度石硫合剂,展叶时再连喷3次0.8度石硫合剂的,比展叶后只喷1次石硫合  相似文献   

20.
李树华 《花木盆景》2006,(11):50-51
北宋文人地位的提高、文房清雅风习的盛行,大大促进了怪石、山水盆景在宫廷和民间的普及、流行。北宋著名盆景石玩爱好家有欧阳修、苏东坡、米芾和徽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