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模型与AHP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洱县的耕地植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洱县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5 598.5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44%;高度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为769.3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4%。其中,以宁洱镇高度适宜和适宜植烟的面积最大,达2 449.55 hm2;而黎明乡适宜植烟的耕地面积最小,仅84.30 hm2。在目前的种植制度下,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种植烟草区域的种植制度基本合理,适宜种植烟草区域应积极推广烟草的种植,而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域的烟草种植面积应该适当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48-150
以广德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广德县耕地开展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工作,以了解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状况。其评价结果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分别为20600hm^2、33500 hm^2、15036 hm^2和5864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7.5%、44.7%、20.0%和7.8%。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特性的岷县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岷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力评价成果,选取9个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评价因子,将岷县马铃薯适宜性生长区域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达21 665.24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27%;适宜区面积为21 567.96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0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 146.49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28%;不适宜区面积为1 688.5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中寨镇、梅川镇、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禾驮乡,宜建立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区,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区及专用型薯生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CLRMIS的陇南市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陇南市武都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和ARCGIS10.2,基于层次模型分析和隶属函数模型上,进行了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下研究区马铃薯适宜性分为三个等级,高度适宜等级面积39 514.59 hm~2,占耕地面积的25.04%,适宜等级面积82 383.55 hm~2,占耕地面积52.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5 916.91 hm~2,占耕地面积22.76%。  相似文献   

5.
陇西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琪 《甘肃农业》2014,(12):9-10
陇西县中药材黄芪、党参适宜性评价分为四个等级,高度适宜面积为373454.8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44%;适宜面积为564829.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3.95%;勉强适宜面积为40497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33%;不适宜面积为320629.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27%。  相似文献   

6.
南乐县总耕地面积4.2万hm^2,棉花常年种植面积0.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8%。虽然棉花生产面积不大,但棉区相对稳定,种植历史悠久,是农业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现结合南乐县棉花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链接研究区测土配方项目成果工作空间数据库,选定肥、水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层次模型,拟合隶属函数,对凉州区水肥一体化适宜性区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域、适宜区域、勉强适宜区域对应的IFI得分区间分别为0.760 0~1.000 0、0.700 2~0.760 0、0~0.700 2,总的评价面积为146 732.80 hm~2。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29 495.88 hm~2,占耕地面积的20.1%;适宜等级面积103 158.92 hm~2,占耕地面积70.3%;勉强适宜等级面积14 078.00 hm~2,占耕地面积9.6%。表明区内耕地地力平衡,农田管理水平高,土壤水分供应有保障,水肥一体化适宜区域面积大,占总评价耕地面积的90.4%,可大力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古浪县南部山区辖7个乡镇,95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1.6万人,耕地面积2.67万hm^2,其中旱地面积2.1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9.4%。该区海拔2200-3300m,年平均气温4.9℃,年降水量300mm左右,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2500mm,适宜种植马铃薯。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自然环境恶劣,种植方式粗放,马铃薯生产广种薄收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转变。为了提高旱区马铃薯的产量,2007年我们示范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333.3hm^2,平均产量达到25665kg/hm^2,平均纯收入达到9525元/hm^2,较露地马铃薯平均增收3120元/hm^2。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规划遵义市两城区蔬菜生产布局、建设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利用遵义市两城区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蔬菜种植耕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两城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蔬菜的面积分别为22 859.23 hm2、10543.08 hm2、4328.73 hm2和803.05 hm2,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9.32%、27.36%、11.23%和2.08%,即遵义市两城区的大部分耕地均适宜蔬菜种植,适宜蔬菜种植的耕地面积大小顺序为高度适宜的>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将其蔬菜种植耕地划分为主要种植、次要种植区和辅助种植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依托,开展岷县岷归适宜性种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岷县境内绝大多数耕地适宜种植当归,适宜种植当归的面积为45 615.94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1.1%。高度适宜种植当归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洮河沿岸的中寨、梅川、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以及海拔较低的马坞乡,闾井镇、申都乡零星分布一些高度适宜区。不适宜种植的区域的主要为海拔高于2 800 m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42%。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指导县域种植业布局调整,应用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基于合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耕地苹果的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合阳县耕地高度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5509.99hm2,占全部耕地的6.29%;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45216.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2%;勉强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26301.7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02%;不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面积10574.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07%。最后,对合理利用各适宜性等级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GIS对广德县耕地小麦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军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35-138
基于广德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广德县小麦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7400hm^2、31150hm^2、26700hm^2和975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9%、41.5%、35.6%和13.0%。  相似文献   

13.
合作市油菜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合作市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将合作市境内耕地按油菜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宜种植种植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0.17%,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1.58%,勉强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5.33%,不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2.92%。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图层叠加求交的方法,把合水县土壤图、农用地地块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得到5487个评价单元。选取2012年≥10℃积温、年降水量、有机质、有效磷、耕层厚度、剖面构型、地貌类型、坡向和坡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采用特尔斐法和隶属函数拟合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和隶属函数,最后使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法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通过IFI大小来划分合水县耕地地力等级。结果一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0.920 0,占耕地总面积的2.71%;二等地IFI为0.920 0-0.885 0,占16.93%;三等地IFI为0.885 0-0.7250,占45.58%;四等地IFI为0.7250-0.6250,占26.82%;五等地IFI〈0.6250,占7.96%。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比双行靠种植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机械垄种比平种和双行靠播种出苗提早3d,成熟期提早5d。机械垄种比对照增产鲜薯3796.3kg/hm2,增产幅度13.6%;机械平种比对照增产鲜薯3379.6kg/hm2,增产幅度12.1%。机械垄种比对照增加收入3037.1元/hm2,比机械平种增加收入333.4元/hm2,机械平种比对照增加收入2703.7元/hm2。机械垄种比对照增加纯收入1687.1元/hm2,增幅为26.2%,机械平种比对照增加收入1353.7元/hm2,增幅为2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低等地障碍因素,为耕地的改良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和耕地管理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定量化对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4等,优等地(一至三等)、中等地(四至六等)、低等地(七至十等)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2.30%、62.84%和24.86%,以中等地为主,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现状良好。(2)对阿勒泰地区低等地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发现评价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灌溉能力和有效土层厚度的障碍度占比较高,分别为16.30%、13.41%、12.27%和8.32%,以轻、中度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尔津县、福海县和青河县,富蕴县的耕地障碍因素不明显。【结论】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受海拔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理清了低等地中障碍因素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 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 hm2,占2.30%;二级地20689 hm2,占36.78%;三级地31097 hm2,占55.28%;四级地3136 hm2,占5.60%;五级地20 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鹏  胡月明  符志雄  张正威  刘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23-13026,13029
信宜市是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由于其地形限制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占用、分割耕地的现象,信宜市的耕地利用状况不容乐观,耕地整理迫在眉睫。该研究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可利用空间扩展潜力、生产力提高潜力、生态景观改善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信宜市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西南部的镇隆、水口、北界等镇外,信宜市其余乡镇的耕地整理潜力均较高。根据耕地整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结合评价单元所处的区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坡改梯、排灌工程建设和田块平整3种耕地整理类型,并测算出每种类型的规模:坡改梯2684.39hm^2;排灌工程建设2151.17hm^2;田块平整1763.39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