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蚕种经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蚕种业将面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具大冲击和激烈竞争,蚕种生产方式也会发生重大变革。“公司 农户”的蚕种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且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已被多家蚕种场认可和采用。如何提高蚕种质量,稳固占领蚕种市场,  相似文献   

2.
周晓辉 《四川蚕业》2001,29(3):48-51
<正>蚕种经营如何转轨适应市场经济,已成为蚕业界十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试从蚕种经营的特点和产销现状出发,结合市场经济理论,就蚕种经营如何引进市场机制,发表几点粗浅意见。1蚕种经营的特点和我省蚕种产销现状1.1蚕种经营的特点1.1.1商品性蚕种是蚕茧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只有成为生产资料,其价值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各级蚕种产销实行严恪的计划调控。因此,蚕种是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3.
郭冰生  韦波 《广西蚕业》2002,39(2):25-28
随着我区蚕桑生产的发展 ,蚕种需求量不断增加 ,各蚕种场生产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如何在生产量逐步提高的同时 ,巩固和提高蚕种质量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蚕种作为一种商品 ,越来越显示出其商品的属性和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 ,最根本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竞争。可以说 ,“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本文就如何在日益扩大的蚕种生产中 ,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蚕种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作一些初步探讨。1 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蚕种管理所从1996年起实行产销双方“合同订种”,这种计划中的市场机制的导入政策,激活了江苏省各蚕种生产单位“争优创名牌”的热情,激励各蚕种生产单位不再满足、不再陶醉于质量的合格,而是追求蚕种质量的全面提高。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在抓蚕种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同时,引导蚕种生产单位转变重蚕轻桑旧观念,围绕提高质量开展一切工作,加大了桑田投入、建设、管理力度,桑叶产质量显著提高,为蚕种生产优质高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农业部近几年对春用一代杂交种质量抽查结果:历年江苏省蚕种质量名列前茅,2001年…  相似文献   

5.
试论蚕种经营如何引进市场机制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金佩华,冯家新蚕种经营如何转轨适应市场经济,已成为蚕业界十分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本文试从蚕种经营的特点和产销现状出发,结合市场经济理论,就浙江省蚕种经营如何引进市场机制,发表几点粗浅意见。一、蚕种经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商品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特殊商品的蚕种,能否参与市场竞争,是当今蚕种事业面临的新课题。从目前蚕种的销售情况看,存在“以劣充优,以数代质”的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促进蚕种质量的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蚕种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就蚕种质量有关问题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杜克(Tuoker)是美国研究“科学管理”的学者。提出避免犯错误的十二条著名措施,通称《杜克十二戎》。一、不要以为科研项目越多,成果可越丰富。超过限度,力量不集中,结果是问题越多。二、如果一个科研题目没有能成功,就另换一班人马来弥补,这样做其实是徒劳的。不要以为能起死回生,失败了就不要强求,否则把有能力的人也丢掉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蚕种的生产、经营、销售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就目前形势来说 ,属过渡阶段 ,其特点是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模式 ,具体表现是合同订种 ,用户选择种场 ,种场选择冷库 ,冷库选择种场 ,实行优胜劣汰的淘汰制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明显地提高了蚕种质量。给种场、冷库带来了压力 ,也增加了机遇。各种场、冷库只有狠抓质量 ,搞好服务 ,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 ,以诚信赢得用户的信赖 ,为自己的发展创造生存空间。冷库作为蚕种生产的环节之一 ,流通的窗口 ,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  相似文献   

9.
徐鸿翔  赵刚 《江苏蚕业》2003,25(3):49-50
<正> 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前途和命运,质量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单位经济、科技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蚕种生产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蚕种的高质量对实现“蚕农增收、蚕桑增效”,蚕桑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确保蚕种高质量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蚕种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浙江省人民政府周洪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蚕种产销管理如何顺应这场伟大的变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  相似文献   

11.
蚕种生产是杭州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曾在杭州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加上2005年以来,茧丝绸行情疲软,蚕种产业在杭州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当前,如何紧紧抓住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和杭州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经济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通过加强蚕种基地建设、蚕种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蚕种产业竞争力,是杭州蚕种产业立足杭州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去冬今春以来,我区多家经销蚕种的现象愈来愈多,有证的、无证的以及个体商贩都来搞蚕种买卖。有的企业亦参予调种卖种,有的县、市工商管理部门给申报买卖蚕种单位及个体商贩颁发了营业执照,有的蚕区已成为多家倾销蚕种的市场。 多家买卖蚕种,弊多利少,打乱了我区原来计划供种和划区供种的格局,蚕种的需求数量和品种失控;蚕农买到的蚕种价高,成本增加;蚕品种五花八门,其幼虫皮斑有白色的也有花斑的,有的蚕农对调进的蚕品种从未养过,养成率低,造成减产或失收,蚕农叫苦不迭。这实质上是好了“倒爷”,坑害了蚕农。多家买卖蚕种的地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销售计划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生产的蚕种由于卖不出已造成经济损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已毁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区经济、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我区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厅决定召开这次全区蚕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4年度蚕桑生产情况,讨论蚕种及鲜茧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年蚕桑生产形势,制定今年蚕种生产计划和部署当前蚕桑生产工作重点,同时通过总结交流各地成功经验,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茧丝绸市场的不景气导致近二年蚕种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已影响到蚕种管理体制的稳定。为使江苏蚕业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加强蚕种管理的文件精神,借鉴了兄弟省的先进经验,今年江苏推出了抓“二制”促“三高”的新举措,即全省蚕种严格实行统一管理的蚕种管理体制,在这大体制内适度引进市场经济的质量竞争机制,旨在提高蚕种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推进蚕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蚕种的冷藏技术和浸酸设备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蚕种冷藏技术的突破1.复式种春、夏、秋兼用春用种采用单式冷藏法、夏秋用种采用复式冷藏法是多年来传统的冷藏处理方法,适合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如今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蚕种需求计划多变的情况下就很难适应了.我省1994、1995连续两年出现了春种紧缺的情况,在省蚕种公司的指导下,我场冷库尝试了将复式种改春种的后期应变处理方法,解决了春种缺乏的矛盾,达到了复式种春、夏、秋兼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时孵化法的实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全面深入的发展,蚕种供销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蚕种作为生物商品固有的计划性受到市场的冲击和挑战,加上母蛾镜检工作的滞后性,秋用蚕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进入滞育状态的蚕种给予冷藏浸酸处理(称为随时孵化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蚕种入库不足引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蚕种产销管理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已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首要问题。就此谈谈个人观点和认识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9,36(2):40-43
近几年来,我区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大多数蚕种场都是只重视增加制种量,以多销售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而在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计划生产、产销平衡、提高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方面则重视不够,因此,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仍不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原因和改进意见,供蚕...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不但对商品的内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商品的外观包装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造型美观、实用性强、便于生产、便于操作、经济实惠。笔者认为,蚕种质量包括内在质量与包装质量,蚕种包装质量是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蚕种的包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场的蚕种散卵  相似文献   

20.
杨官成 《蚕学通讯》2000,20(4):47-49
蚕种是蚕业生产的基础,由于蚕种生产与需求的特殊性,蚕种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过去,蚕种生产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生产计划,蚕种场按计划统一组织生产,职工按工资级别获取报酬,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种大锅板,平均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奖勤罚懒,不利于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更不利于提高蚕种质量和蚕种生产任务的完成。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区蚕种场通过探索,在蚕种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