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缩节胺(DPC)对棉属4大栽培种的化控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缩节胺(0、21、42、63 g/hm2)对不同棉花栽培种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L)新海32号、非洲棉(G.herbadense L.)草棉、亚洲棉(G.arboreum L.)中棉和陆地棉(G.hirsntumL.)新陆中48进行喷施,观察化控效果,分析其对DPC化控的敏感性.[结果]喷施DPC对4大棉种均有显著的化控效果,表现为双向调节,二倍体棉种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植株横向抑制方面,四倍体棉种的调控效果表现较为复杂,与品种特性有关.[结论]4大棉种对DPC化控的敏感度不同,非洲棉反应最敏感,陆地棉敏感度最弱.  相似文献   

2.
以百玉1号为材料,分别在玉米拔节期(10片可见叶)喷施缩节短、恐高、黄金玉配3种化控药物,并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调查玉米株高、单株叶面积、茎粗、各节间长度、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喷施化控药物后,玉米株高分别降低26.33~42.33、17.33~28.33、16.00~19.00 cm;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喷施化控药物后,单株叶面积分别减少456.68~594.18、80.70~279.48、628.15~980.92,257.79~880.42cm2;3种化控药物均可使茎秆增粗,增粗幅度为0.06~0.23 cm,不同化控药物之间存在差异显著;化控药物对玉米产量有较明显影响,可使玉米增产8.30%~11.11%,其中缩节短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比清水对照增产11.11%.  相似文献   

3.
化控栽培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新兴技术,小麦实施化控栽培,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促进早熟、高产。一、防止倒伏1.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10-6多效唑溶液30公斤,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2.  相似文献   

4.
对化控处理下周麦21号小麦品种大、中、小群体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控处理对周麦21号各群体增产均有显著效果,对大、中群体的增产效应比对小群体的增产效应要大3.8~8.8个百分点,大、中群体更宜采用化控处理技术措施,为化控措施在周麦21号上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棉花不同时期的化控量试验,对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调查记载,以及对不同化控量棉花的产量分析,掌握不同化控量下的棉花叶龄进程、各阶段的日生长量及产量的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棉花生育规律的不同时期的适宜化控量,为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化控药物对玉米植株部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虎  杨文平  王昊  张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67-1970
以玉米品种洛玉4号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11片可见叶)喷施缩节短、恐高、黄金玉配和玉黄金4种化控药物,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调查玉米株高、单株叶面积、茎粗、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喷施化控药物后,玉米株高降低13.5~30.3 cm;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减小273.62~2 813.36 cm2,在抽雄期和成熟期单株叶面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种化控药物均使茎秆增粗0.06~0.21 cm,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株高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化控药物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增产5.13%~12.94%,玉黄金的增产幅度最大,达到12.94%,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化控措施能使玉米在单位面积内提高密度,增加穗数,控高防倒,通风透光,节省养分,便于管理,增产增收.目前,玉米化控所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玉米健壮素为主.  相似文献   

9.
三、适时化控1.初花期化控。7月上旬初花期棉株进入大生长期,每亩喷洒缩节安2~2.5克或25%助壮素8~10毫升,对水25~30公斤,视苗情决定化控用量。  相似文献   

10.
1 化促 化促是指在合理的肥料投入基础上,通过叶面追肥方法补充养分,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使其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而获高产。当前,巴楚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叶面肥有喷施宝、高效氨基酸液肥、有机络合微肥、磷酸二氢钾四种。棉花全生育期一般喷施四次。具体是:第1次当棉苗长至4~5片真叶时,667 m2用喷施宝5 ml,磷酸二氢钾150 g,加水25~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应,促进棉苗健壮生长,达到壮苗早发的目的;第 2次于棉花现蕾盛期,667 m2使用抗旱型喷施宝5 ml(0.5支)、磷酸二氢钾20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棉花多现蕾、早开花,并提高棉花抗旱性能;第3次于盛花初铃期,667m 2用高效氨基酸液肥150 ml(或络合微肥200 ml)、磷酸二氢钾25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促进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防止蕾铃脱落;第4次于棉花打顶后7~10天,叶面肥用量与第三次相同,促进多结秋桃、结大铃。第三、四次化促是在花铃期进行的,对提高棉花产量、品质作用很大。 2 化控 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造就理想的丰产株型,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目前,我县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化控药剂主要是缩节胺。 根据大田调查,一般667m2保苗株数在9 500~11 000株的情况下,株高在65~75 cm时产量最高,成熟好;株高在60 cm以下时,早衰现象严重产量不高;如株高在80 cm以上时,往往是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抑,空果枝多,成铃较晚,棉田郁蔽,吐絮晚,铃重轻,烂桃现象重,霜后花比例大,价格低,产量也不高,经济效益差。因此生产上一定要掌握好化控技术。早:即在棉花4~5片真叶时,对旺长、高产棉田棉苗进行微调,一般667 m2用缩节胺0 .5~1 g,这次化控主要控制第一果枝的着生高度,为"矮"打基础,化控时间一般在5月10日至20 日左右。第一次化控后,如果个别地块未控住,可再适当补控一次,化控用药量应根据棉花长势、地力、墒情、棉花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和洪水到的时间(即灌第一水时间),巴楚县灌第一水一般在6月20日后,全生育期灌水3~4次)来定,如果洪水未到,用量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能大,667 m2用1~2 g左右,如果洪水已到,用药量可适当大点3 g/667 m 2左右为宜。在灌第一水前3~5天,用2~3 g/667m2,不管在苗期有无化控,灌第一水前都必须化控,用药量根据地力、长势来定;在第二水前3~5天,667 m2用缩节胺3~4 g ,打顶后7~10天,每亩用缩节胺4~5 g,不可打完顶马上就化控,要待顶部果枝长出5~10 c m后化控,这样有利于利用棉花顶部结桃优势,多抓几个秋桃,提高棉花产量。一般全生育期化控4次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之一,已经融入作物栽培生产各个方面。概述了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进展,并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的必要性,指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对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打顶、化控对棉花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93-93
对2个陆地棉品种中35和中49进行打顶、化控组合处理,并对蕾铃脱落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化控可控制棉花的徒长,减少蕾铃脱落;打顶可以使棉花蕾铃脱落在打顶后明显下降。但在打顶后化控对减少脱落作用并不明显。试验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通过化控会减少现蕾的数量,必须将化控与打顶相结合,才可降低棉花蕾铃的脱落,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玉米化控试验,验证玉米化控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玉米抗倒效果显著,抗倒能力增强,但在密度6.0万7.5万株/hm2情况下对产量增加有抑制作用,减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15.
对关中棉区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的适期、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初花期用DPC30g/hm2化控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株型控制、叶面积分布、开花成铃和棉铃素质效果良好。蕾期化控延缓了前期弱生长势的转化进程,并对以后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花铃期化控作用较小。因此,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应采取蕾期不控,初花期适量控,花铃期酌情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氮肥与化控配合应用对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氮与化控是当前棉花栽培中两项重要的促控措施,而只有应用得当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1989年,我们进行了氮肥与化控配合应用对棉花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通过采用回归设计和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建立了以棉花皮棉产量、亩纯利润、铃重、衣分、僵瓣率、霜前吐絮率等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通过对模型方程的解析,揭示出氮肥、化控对产量、品质构成因素的作用和贡献,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合理经济使用氮肥和正确有效地进行化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花人工整枝包括去叶枝、打顶、打顶心、抹赘芽、打老叶等,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操作不慎易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对棉花进行了化控整枝的多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整枝株型紧凑,果枝粗短,生长稳健,叶片浓绿,透光好,易形成“伏桃满腰,秋桃盖顶”的丰产态势,又用工少,操作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李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59-160
介绍了谷子化控的特点,提出了化控免间苗谷种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大果花生适宜的化控时期。[方法]以商花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株高化控对大果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株高化控,花生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均随植株化控高度增加而增加;常规密度种植条件下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大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植株,饱果率和出仁率则相反;花生无论是常规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其产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增加,且花生株高达40cm时,产量最高,化控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比法分析麦业丰、EB麦壮灵2种化控药剂在大麦防倒伏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化控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麦节间伸长,使其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施用麦业丰可提高大麦分蘖成穗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三叶期施用麦业丰600mL/hm^2+抽穗期施用麦壮灵375mL/hm^2的处理抗倒指数最高,产量最高,达7482.75kg/hm^2,增产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