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珍稀大径级材树种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珍稀大径级材在安徽省培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有利条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育途经、技术路线和保障措施,旨在为安徽省珍稀大径级材的培育,提升森林质量,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珍稀大径级材树种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珍稀大径级材在安徽省培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有利条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育途经、技术路线和保障措施,旨在为安徽省珍稀大径级材的培育,提升森林质量,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汪清林业局改培大径级材基地建设的试点经验,并对东北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抚育间伐、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样地监测等.针对试点产生的问题,就如何加快珍贵树种大径级材培育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林分密度与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和直径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较多的大径材,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用材林以初植密度1 200~1 800株/hm2和最终保留密度750~1 050 株/hm2为宜.探讨了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措施,提出抓紧编制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并制定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省《秃杉速生丰产林》地方标准,结合腾冲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对秃杉中、大径级用材林抚育间伐进行了专项调查。从培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培育目标,分区生长指标以及抚育间伐的原则、对象、范围,为秃杉中、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径材是我国极为紧缺的战略物质,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珍贵树种,通过5年的试验研究,形成了从立地条件选择、壮苗培育、造林、幼林抚育管理和密度控制等配套的秃杉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技术,提高了林木生长量,30年可培育出径级达40cm以上的大径材,超过国家行业标准LY/T 1951-2011《秃杉速生丰产林》中大径级用材林的生长量指标,比原标准缩短培育周期10年以上,在我国珍贵树种大径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落叶松良种基地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木兰林管局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林管局培育和发展珍贵树种资源基础条件好,该文对该局培育和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的优势、前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强化培育和发展珍贵树种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珍贵大径级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探讨了珍贵大径级材在安徽省培育的意义及有利条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培育大径材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方法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大径级材培育是促进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木兰林管局近十年森林资源即种类、数量、质量的变化情况,反映了木兰林管局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无论是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在十年中都得到了提高,分析了效益得到提高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支持及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蛟河地区开展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改培育大径级材林试验,结果表明:松江林场的天然次生蒙古栎林改培效果最为明显,其每年胸径增长量为0.44cm,平均增长率为5.59%,材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73%;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间伐强度对培育大径级材林影响差异显著,最佳间伐强度为28%,最佳立地条件为西南坡或南坡,胸径生长量最佳的为坡下,坡度为4°的长势良好,郁闭度为0.9的改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生长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管辖区的新丰林场试验林为基础,分析了修枝强度以及修枝剩余物的不同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及冠层变化的影响。修枝强度设置3种,强(冠高比4/5)、中(冠高比7/10)、弱(冠高比3/5);对修枝剩余物处理分别为放置、清理、粉碎,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修枝对林木的胸径生长率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中度修枝对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率的促进和Vissky系数的提高较为明显;针对修枝剩余物不同处理试验的初期结果显示,粉碎处理和清理处理的林分,有利于林木胸径生长率的提高,放置处理的林分更有利于提高林木树高生长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汪清林业局选定4块样板林,分别对采育林后续经营、低质低效林改造、红松果材林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材林培育4种经营模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育林后续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3 cm,公顷蓄积增长量高3.70 m3,平均年生长量高1.85 m3;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0 ...  相似文献   

16.
林分结构研究以往多注重于一维直径、树高结构或二维空间分布格局,对林分的三维特性研究较少。应用森林结构三维模型,以吉林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和金仓林场的原始林、天然次生林和柞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指数SCI为:原始林4.03,原始次生林3.16,柞树纯林2.74;2)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数量:原始林7.67m,12.60、原始次生林6.58m,10.97、柞树纯林5.36m,8.13;3)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多样性指数:原始林1.799,3.327,原始次生林1.780,3.164,柞树纯林1.445,2.322。原始林的水平聚集程度、垂直结构和三维结构异质性都最大,其次是原始次生林,最小的则是柞树纯林。三维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和评价林分的结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阐述了研究应用陆地卫星 MSS 数据进行森林调查的技术流程,评价调查精度并比较外业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实验研究表明,利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数据的计算机分析,可以计算林区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绘制森林分布图和蓄积量分布图。同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节省地面工作量的优点。在我国北方林区,特别是交通不便、尚未开发的林区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112块固定样地1987—2003年间4次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其株数径阶分布特点,并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描述其直径结构。研究表明:该林分直径结构为异龄林结构;Weibull分布函数和负指数分布函数均能表达云冷杉过伐林直径结构,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的效果比负指数分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