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技术,在农作物播种前5~12天,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在等离子体能量的刺激和臭氧的强氧化下杀死表面的细菌,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病、抗旱、防倒伏等能力。2011年初引进等离子种子处理设备开展了40公顷春播玉米,100公顷夏播玉米等离子种子处理试验,对玉米生长的几个环节进行了观察、研究。1对春播和夏播玉米对比试验在播种前5~12天使用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电流强度选用1.5安培的电流对种子进行连续的2次处理,5天后可以进行播种,但  相似文献   

2.
胡俊杰  金伊洙  刘畅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22-4625
利用不同电流强度和处理次数组合的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电流强度和处理次数组合的处理B(电流强度为1A、处理次数为3次)与处理C(电流强度为2A、处理次数为1次)对辣椒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电流强度弱或处理次数少组合的等离子体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水稻种子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2010年江川农场进行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水稻种子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大豆种子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机处理后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对提高大豆的产量性状具有促进作用,并可提高大豆产量.其中处理剂量为1.5A的效果较好,增产率为6.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室内冷等离子体处理机不同功率的种子发芽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效果与品种和处理功率相关,在实际生产应用上,要根据品种选择适宜功率进行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小麦种子发芽率、成苗率显著提高,出苗整齐度也高于空白对照和常规拌种处理。另外,种子经冷等离子体机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和穗粒数等,说明其在促进种子萌发和小麦生长方面作用明显;且增产效果明显,产量相对空白对照增加43.21%,相对常规拌种处理增加10.37%。因此,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体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属于物理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是由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来完成,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激活种子的酶活力,使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生命力,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增高[1-3],植物出苗期提前1~2d,产量提高,品质得到改善[4-8];还可以提高大豆和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化肥利用率以及增产增收[9-10],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增产增收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强度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电流强度为0,0.5,1.0,1.5,2.0,2.5,3.0 A)处理苦参种子,通过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及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等离子体对苦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种子通过不同参数的等离子体处理后,苦参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出现了"双峰"现象,其中,在电流强度为2.0 A时3项形态指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74,12.16 cm和8条;另一峰则不稳定存在于某一强度下;经处理后苦参根系的干、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0.5~2.5 A等离子体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以电流强度为2.0 A时苦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6.67%;等离子体处理显著增加了苦参幼苗根系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分别在电流强度为2.5,0.5,1.0 A时最大。综合分析表明,2.0 A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处理对促进苦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打破苦参种子休眠,促进物质转化,加速种子的萌发,增加发芽势,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形成齐苗壮苗。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效果,对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效果进行了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玉米拔节率提高8.6个百分点,抽雄期提前1.1 d,收获期绿叶数多1.4片,产量、产值分别提高528 kg/hm~2、1 056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为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农业生产实现稳产高产和增收的目的,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必须注意精准掌握种子处理次数、电流强度和处理时期,精细掌握对处理种子的要求,并精确掌握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物理技术在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利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筑糯2号玉米种子进行不同电流(250~2000mA)等离子体处理,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流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的植株性状、产量和抗病虫能力均比对照(未处理)明显提高,植株株高提高30~40cm,穗位高提高10cm左右,每株果穗数增加1~2个,果穗长增加2~4cm,产量增加0.1~0.5kg/株,其中,以电流1500mA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进行了等离子体种子4种不同剂量、6个处理区的试验。经过在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玉米吸收养分,(N P2O5 K2O)总量比CK1提高10%以上;比CK1提高化肥利用率即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为7.4%~8.2%、11.3%~19.7%和15.7%~23.5%。明确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1.0A×2的剂量,比CK1增产8.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2)
<正>等离子体具有能量,发光、形成高温、产生电磁场和电磁波还可以辐射出带电粒子,能够吸收无线电波。等离子体科学发展较晚,应用范围不普遍。目前主要用于航天试验、军事国防、金属切割、材料表面镀膜、电子工业、核聚变能源研究等领域。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属于刚刚开始,它开辟了等离子体应用的一个新领域,也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新的途径。1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的原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发明是受航天育种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大连博事等离子体公司共同承担攻关研发的国家科技部"863"农业发展计划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和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离子体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年来我市多个乡镇的试验结果证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增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第一生物和现代农业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农业发展的科研项目.是一项使农作物显著增产的国家高新技术。极具推广价值,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综合优势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是实施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前提条件,被农民朋友称为可致富的“太空机”。  相似文献   

15.
李帅  曾英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98-100,130
以玉米优势腐败菌黄曲霉为试验对象,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污染黄曲霉菌的玉米籽粒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和真空度对黄曲霉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最佳工艺为:等离子体处理功率447W、等离子体处理时间160s、真空度80Pa;在此条件下,等离子体对黄曲霉的杀菌率为85.42%.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特有植物青岛老鹳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针对老鹳草种子种皮外表有一层排列紧密的马氏细胞,具有不透水性和不吸水性,致使种子发芽率低或不发芽等问题,为提高老鹳草种子发芽率,设计一台小型硬实种子处理机.种子处理机利用种子与种子及动、静摩擦盘对种子双重摩擦的方法,破坏种皮外表层的马氏细胞,经摩擦后的种子获得较高发芽率.对处理机进行多次多因素试验,测得输料螺旋杆的转速、螺旋螺距和摩擦盘之间压力是影响种子破皮的关键因素,以上述因素为变量进行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转速为500r/min,出料压力为4 000Pa,螺旋螺距为100mm对种子破皮效果最佳.试验研究对小型硬实种子处理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水稻的影响,2002~2005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对水稻种子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试验,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并从中筛选出增产效果最佳的处理剂量。该试验说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能够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模拟太空环境,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充电磁场作用相结合,激活种子的生命力,提高发芽率,使作物根系发达、苗期提前、长势旺盛、抗旱抗病能力增强。等离子体处理机就是这样一种机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由吉林省农机推广站负责在吉林省实施完成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分别在吉林省内的30个县(市)对20多种农作物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据全省2005年年终统计:在同等条件下,同未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田块相比,全省玉米平均增产幅度在6%~12%,大豆平均增产8%~14%,水稻平均增产10%~15%,瓜菜增产更加明显增产高达10%~25%。实践证明:通过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处理,激发种子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对农作物生…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效果,开展了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其出苗率、开花率、下针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7.5、10.2、2.2个百分点,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花生种子可明显促进其生育期提前;等离子体处理较对照常规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增产343.2kg/hm~2,增收2745.6元/hm~2,该结果可为花生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