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关山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平原西侧,太行山南麓,南太行山的弧形转折端,因此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锲形关隘,号称太行八径之三。适夕阳当关,紫霞劲射,辉煌夺目,人称紫霞关。此关始于春秋战国之前,至于明代,历史上此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山由此而得名。南太行一颗璀璨的明珠关山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行政区划隶属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5千米的  相似文献   

2.
常首梁 《现代农业》2012,(9):104-105
一、南太行旅游资源概况南太行旅游资源开发概况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绵延于豫西北部,西与山西交界,为太行山系的南段,因而通常称之为"南太行"。南太行山旅游区就是随着南太行山及其边缘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区域。行政区划涉及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和焦作四市,包括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该区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带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省涞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涞源县六旺川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围绕涞源县养鸡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全国现代养鸡产业创新示范区,开展了为技术创新和成果展示搭建平台,推广太行鸡标准化养殖技术,打造"桃木疙瘩"品牌,助力太行鸡产业发展等工作,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正>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中国五矿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西汉置县,有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历史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风景秀美的太行龙湖、华北最大的溶洞——太行龙洞等,强力度实施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两园一剧"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  相似文献   

5.
封面介绍     
正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山在6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频繁的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中使太行山强烈隆升,经过数百万年的千古锤炼,太行山终于形成。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确保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新太行的关键举措。我县于1994年、2004年先后启动了太行山一期、二期工程,20年多年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太行山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现结合我县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珍稀植物太行花的生物学性状及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花为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作为一个中国特有属种,仅残存于太行山东缘河南、河北境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呈零散分布,所占区域狭小,植株稀少,处于濒危境地。本文介绍了太行花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并对这一珍稀物种更加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具有强劲产业联动性的旅游业被很多贫困国家作为脱贫的一种工具,逐渐成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方式。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南太行地区地处山区腹地,旅游开发条件优越和脱贫任务艰巨并存。为实现南太行地区旅游扶贫的精准化不仅要精准动态识别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还需政府出资出力打通交通及信息的通道,通过"景村共建"实现景区与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太行花的形态鉴别及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查阅自太行花属植物命名以来的相关文献,核对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太行花属植物标本采集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咨询相关植物分类专家。太行花与缘毛太行花主要区别为叶片是否被缘毛;太行花分布在太行山中段东缘河南地区,最南端分布在大别山,缘毛太行花集中分布在河北武安、涉县地区,临近的山西、河南地区偶有分布;太行花和缘毛太行花生长在海拔为600~1700m峭壁阴坡石灰岩石缝中,少量生长在阳坡,还有少量生长在砂岩。该研究准确可靠,为太行花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渊建立唐朝后,在地方实行州县制度.唐太宗即位后,为加强国家管理,裁并全国州县,并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分天下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即所谓的"贞观十道".河北道辖境"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恒山,北通渝关、蓟门"(1)(卷3,《尚书户部·郎中员外郎》),相当于今河北大部、京津地区、辽宁西部和河南、山东黄河故道以北,其主体在今天河北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石板岩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约20千米处的南太行山深处的太行大峡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露水河从南到北贯穿全村,各自然村依河两岸呈南北点状分布。这里紧邻林长高速、安林高速、林长铁路,旅游交通方便快捷。石板岩乡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植被覆盖率为8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该乡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具有雄、险、奇、秀、幽、旷之特点,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在  相似文献   

12.
恭门与平安     
<正>从张家川县城出发,一路东去,至县职业中学,有两条路可以去关山。右边的公路,是305省道,直通恭门镇,到了恭门镇便可上关山,过闫家店,马鹿镇,入陕西陇县。如果把关山比作一匹汗血烈马,那西边张家川的恭门镇和东边陇县的固关,便是两只马蹬,左蹬右踩,便可东进八百里秦川,西去大漠边陲,但历史总不公平,因着中原的繁华富庶,固关一直突显在历史尘烟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范喜梅  李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91-4492
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ts Yu et Li.)为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是一个中国特有属种,残存于太行山东缘河南、河北境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太行花是多年生草本耐阴植物,4月底至5月开花,7月至8月结实,最适宜生长在沟谷上部的悬崖峭壁缝隙中或者峭壁下林内的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是蔷薇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14,属古老的残遗种。总结了太行花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地理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36°51′~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与山地(丘陵)比例为7∶3。花生种植业是该市的传统产业,随着城乡人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21,(5):25-26
正在石家庄市赞皇县太行山深处,当地人养着一种鸡,叫太行鸡。它个头不大,体型清秀,是有着悠久养殖历史的蛋肉兼用型鸡种!它野性十足,不好捕获,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臧素敏却是它最好的伙伴。缘起于太行作为养鸡大省,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01,(9)
提起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们都知道那里有条红旗渠,而对20世纪50、6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林县“扁担精神”就模糊了,对“扁担精神”的发祥地——石板岩乡,更是陌生。林州市石板岩乡位于南太行山东麓太行大峡谷内,全乡40多个村庄星星点点地悬挂在百里峡谷两侧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上。自古以来,人们出山都得翻越座座高山,条条沟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1975,8(1):66-75
新乡地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北靠太行山。区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约8,300平方公里。西北部为太行山区和丘陵,中部和东南部为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东部低,西、南、北三面高,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一簸箕形。本区地形受黄、沁、卫河多次改道和泛滥冲积的影响,形成岗洼起伏,坡降平缓,排水不畅。平原地区地下水受太行山潜流和黄河侧渗(河床高出堤北地面5—8米)的补给(见示意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资料、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拟建的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进行分类和采用卢云亭先生的"三三六"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可分为6大类,25类,56亚类,以碎屑岩地貌景观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公园内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景观组合好,形成了独特的"方山-洞穴-台地梯田"组合景观;地质公园的建设有助于旅游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拓展“太行山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行道路”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坚持“太行山道路”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太行山区部分野生花卉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行山野生花卉特点及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矮牡丹、连翘、山杏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为加强该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