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离不开气候因素的影响,而甘肃省天水市位处于西秦岭山地和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每年平均平均气温为9~13℃,育种有大量的冬小麦,其种植面积约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六成之上,为了提高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将对甘肃省天水市冬小麦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天水市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是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16.0万hm2,其中山旱地冬小麦约11.5万hm2,占总面积的80%以上。小麦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2000m的地区,种植区域宽广。生态条件复杂而严酷,基本上是雨养栽培,季节性干旱、冻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该市的小麦生产。同时,该  相似文献   

3.
甘肃油料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对甘肃省各市(州)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庆阳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张掖市、天水市油菜生产优势强;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胡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河西5市油料作物单产普遍高于其它油料作物主产区。同时提出了合理区域布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积石山县主要盛产冬小麦、马铃薯、玉米以及油菜等重要农业种植作物,近年来县内为了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专门引入并推广新技术,有效扩大几种核心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本文中主要以积石山县冬小麦栽培为背景,主要探讨了当地颇具特色的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同时讨论了当地冬小麦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梁26(中梁91250)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选育的丰产、抗条锈、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是2007年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07005)。1育种目标甘肃陇南和天水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  相似文献   

6.
冬油菜是天水市麦积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和玉米。近年来,麦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结出在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留膜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复种冬油菜的种植模式。大量试验示范表明,该模式不但能使冬油菜的单产提高30%左右,每亩还能节约成本132元。  相似文献   

7.
辣椒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也是菜农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甘谷线辣椒”是甘肃省传统的名特优农产品,也是天水市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区线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种植面积达533.33hm^2,但由于栽培管理不科学,影响了产量和效益的提高。为此,麦积区农技中心通过试验总结出了线辣椒全膜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是天津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60余年,冬小麦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相应推出,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生产使用的品种主要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育种单位。本市选育的冬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近几年呈现增长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冬小麦生产多是单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重大技术上难得统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冬小麦模式化栽培以及规范化播种技术为代表的构建高产群体、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化控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逐渐建立与成熟,大幅度提高了天津市冬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来源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1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1998年用自育高代品系9362-13-3-4作母本,冬小麦品种兰天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08)。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垦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限制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倒伏危害,本文提出合理密植、促控结合、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低倒伏危害,促进冬小麦连年增产的目的。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冬小麦抗倒伏栽培措施,以期对今后冬小麦生产中更好地采取措施抗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糜子是天水市秦州区栽培的小杂粮之一,年种植面积533.333 hm~2左右,占大秋作物总面积的0.3%。目前秦州区糜子种植存在投入少、栽培技术落后、栽培密度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糜子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解决糜子生产技术滞后的问题,筛选出适宜秦州区糜子栽培的最佳密度,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秦州区糜子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环县地处甘肃省东端,年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9.20℃,属于冬小麦栽培次适宜区.年播种冬小麦面积36万亩,占粮田面积的4 8.70%,人均种植冬小麦4.26亩.多年来,由于冬小麦越冬冻害死亡,导致其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份平均死亡率在10%~15%,减产7 500吨,最高年份平均死亡率达50%~65%,年翻耕改种面积达2 5万亩以上,占播面积的69.40%,减产35000吨,占正常年份小麦总产的73.10%,为了抓好冬小麦越冬管理,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现就冬小麦越冬死亡原因及防止措施,作如下分析,以供广大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康县通过开展冬小麦复种大豆高产创建活动,规范了种植模式,改变了种植习惯,复种大豆增产效果明显,介绍了冬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苗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导读:为了着力提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并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在该区开展了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示范,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区种植1万亩。目前,长势良好。示范表明: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冬小麦栽培中因播幅较窄、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能够充分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对于提高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择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广种植的辣椒优良品种很多,在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种植表现较好的有航椒2、3、4、5、6号(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陇椒2号(甘肃省蔬菜研究所培育)、天椒4号、天线3号(天水市农科所培育)、明欣早椒(兰州市种子公司培育)、七寸红(社棠镇农民自留种)等。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是我国最主要的药材产区,甘肃省在中药材资源、栽培面积、产量方面都有巨大优势。在省内部分地区已经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组织了大规模开发生产。文章主要结合甘肃省中药材的生产优势,分析中药材种植技术。甘肃省的中药材有当归、党参、甘草、丹参、芍药等,而且当归、板蓝根等这一类药材在全国赫赫有名,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中药材品种。中药材种植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在选地、栽培、管理等各方面做好管理,就可以保证药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温麦8号为母本、9157-3-2-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区域试验中,天选54号2 a平均折合产量为6 41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5.17%。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小麦生产试验,天选54号平均折合产量6 1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7.90%。天选54号属冬性早熟普通小麦,株高80.00 cm左右,穗长平均8.50 cm,千粒重41.25 g,容重756.20 g/L。籽粒含粗蛋白141.2 g/kg,湿面筋267.2 g/kg,沉降值26.5 mL。经接种鉴定,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水4、贵22-14、贵22-9、条中32号、条中33号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于天水市、陇南地区河谷川道区及塬台机灌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甘肃省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甘肃省玉米育种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与全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种质资源创新性不强和缺乏先进育种方法与技术等造成玉米新品种培育与种植生产之间相脱节,从而制约了全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力度,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实现"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最终促进甘肃省玉米生产获得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holdfast"为母本,"中梁22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05.7 cm,穗长7.18 cm,千粒重38.83 g,容重779.0 g/L;籽粒含粗蛋白130.8 g/kg(干基)、湿面筋294.0 g/kg,属中筋粉专用品系。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高抗至中抗,轻感白粉病。经2006—2008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 844.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15.0%。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系天9220—12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天882作母本,天选37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经连续5a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04—2005年度天水市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6550.5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43.OO%;在2005—2006年度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6858.0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0.90%。该品系株高100cm左右,穗长平均9.0cm,千粒重36.3g,容重792~819g/L。籽粒含粗蛋白136.6g/kg、赖氨酸4.29g/kg、湿面筋211.4g/kg,沉降值33.2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高抗,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2号、水4、水14等小种表现免疫,对条锈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5/5。该品种适于天水市及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