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螨类是山东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为害较重的有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在山东省主要以成螨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越冬死亡率为40.0—84.6%;开始活动时,各虫态螨多集中在老叶和成叶的叶面主脉和低洼处为害;被害叶片成禁铜色,无光泽,叶正面有大量白色灰尘状蜕皮壳;被害叶质变脆,引起落叶,被害茶丛芽叶萎缩硬化。茶橙瘿螨在山东省以成螨和其它虫态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但越冬死亡率高,达93.4-98.1%;开始活动后各虫态螨多集中在幼嫩芽叶和成叶上为害,被害芽叶、叶背呈红褐色锈斑,叶脉变红,叶片卷曲,芽叶萎缩,甚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缩短茶树无性苗繁育周期,提高无性苗质量,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又名金萱)茶树嫩枝为扦插材料,采用全光照弥雾快繁育苗技术,研究了插穗顶梢保留与摘除、不保留成熟功能叶、保留1~3片成熟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并于扦插前对茶树嫩枝不同部位芽叶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净光合速率也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以第2片成熟功能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顶部一芽一叶含量最高。带成熟功能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为100.00%,而不带成熟功能叶的一芽一叶插穗和一芽二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仅为5.00%和23.33%。根系生长以带3片功能叶留梢插穗最好,生根早且根量大,10βd内就有大量白色根点从茎段基部冒出,60%~70%茶苗形成二次根仅需37βd,且地上部新形成的成熟功能叶数也最多,但是新梢高度增长值小于保留顶梢带1片成熟功能叶插穗,基部茎粗增长值小于带2片成熟功能叶插穗。成熟功能叶片数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和生根率;保留顶梢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优于去梢插穗。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后冬小麦的增产机理,采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光合物质同化量。苗期各叶位叶片和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30.00%~43.00%和30.89%,整株光合物质同化量增加45.02%;拔节期展开叶、未展开叶和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30.41%、26.02%和31.81%,整株光合物质同化量增加47.06%;灌浆期叶片、叶鞘、节间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18.05%、17.00%、17.51%,整株相对光合强度提高31.37%,光合同化量增加65.08%。那氏778诱导剂浸种的小麦在生育前期以提高展开叶和冠层上部各器官的同化能力为主,生育后期在冠层下部弱光条件下各光合器官同化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那氏778诱导剂浸种还提高了冬小麦的同化物向穗部、根系等输入的比例,生育前期(苗期)主要以向根系和未展开叶输入为主,分配比例分别提高4.06和2.46个百分点;生育后期(灌浆期)主要以向穗部输入为主,分配比例提高10.5个百分点,这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4,26(6):42-42
研究表明,在抗虫茶树品种上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2龄幼虫期、蛹期和从卵孵化到雄虫羽化的时间比在感虫茶树品种上要长。在抗虫茶树品种上,2龄产卵前期和从卵孵化到雌虫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也受到抑制。在抗虫品种初枫和狭山绿上分别只有18.5%和23.8%的雌幼虫可以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
叶片在茶树上的空间配置构成了叶片的冠层结构,它是接纳阳光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光效和形成产量的首要条件,茶树产量潜力,就是功能叶(成熟叶)吸收矿质元素进行光合作用,将其同化产物转移到新生芽叶中去的能力。掌握茶树这种产量潜力和叶片分布规律,就能有效地控制茶树,使更多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自然生长的茶树叶片呈立体分布,无一定采摘面。而栽培茶树,在剪、采严格控制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茶树叶片着生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的情况表明,茶树叶片着生角度的大小(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并不显著影响单位叶面积的同化效能,但对叶面积指数有正作用的趋势,相关系数为+0.6805(r_(0.05)=0.811),从而有利于提高整株或整园的光合生产力。茶树叶片着生角在一定程度上受叶厚和比叶重(单位叶面积干物重)的制约,在成龄茶树叶厚对叶片着生上斜角的相关系数为+0.9059,达到了 P=0.05的显著标准(r_(0.05)=0.878)。即叶片越厚叶片着生越上斜。测度茶树叶片着生角的大小可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对夹叶夹角法”,即待枝梢顶部相邻两叶完全定型成熟后,量取叶片两端连线所成的上夹角,而后取此夹角的二分之一的余角(即二叶的平均上斜角)作为表征该品种茶树叶着生状况的代表值。品种间叶片着生角度差异以成龄茶树较大,幼龄茶树差异较小,故不宜以苗期鉴定代替成龄时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一、茶树碳素营养的积累和消耗茶树碳素营养的积累,主要依靠已定型的健壮叶片的同化功能,也就是依靠已成熟叶片的光合作用。正在生长的芽叶,不能或很少积累养分。贮藏营养是多年生植物的一大特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营养物质,除一小部分留在叶内供其自身生长及呼吸消耗外,绝大部分运至茶树其他器官。其中,有些营养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凤庆县所植茶树全系云南大叶种,其叶究竟有多大?我们作了一些观察: 该县永和大队的十三龄茶园中,茶树成熟叶片叶面积为:18.1厘米×7.4厘米至29.1厘米×10.2厘米,平均叶长为20.9厘米,叶宽为8.0厘米。后山大队马鹿塘生产队有一块七十年左右茶园中,茶树的成熟叶片面积为25.2厘米×11.2厘米,可见云南大叶种其叶之大也!  相似文献   

10.
茶树体内单糖含量低于双糖含量。单糖与双糖的比,成熟叶片平均为(1∶3.24)0.31,一芽二叶嫩梢为(1∶4.45)0.22,成龄茶树越冬老叶在春茶萌发至采摘初期单糖增加,双糖减少,糖总量也下降;发芽早的品种单糖增加少,双糖降低最多,糖总量亦大幅度下降。成龄茶树各季成熟叶片,单糖含量以秋梢叶最高,夏梢叶最低,春梢叶居中;双糖含量春梢叶最高,夏梢叶次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氧电极方法,测定不同季节发育成熟的叶片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测定温度的敏感性,以期了解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适宜温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1.材料:在浙农大华家池茶树品种园内选取五年生水古种茶树的春梢成熟叶、夏梢成熟叶和秋梢越冬叶,分别于1985年8月  相似文献   

12.
何首林 《茶叶科学》1988,8(1):43-48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期,用~(14)C 标记的对-氯苯氧乙酸(P_(51)),对四年生福丁大毫茶树成熟叶片进行定位定量一次性涂布处理,显微放射自显影图象结果表明:P_(51)进入茶树各器官比较迅速,处理后8小时,在茎、叶、顶芽和腋芽中即可见到~(14)C-P_(51)的踪迹。茎、叶主脉维管束是 P_(51)在茶树体内得以进行反复运转的主要通道,而且这种运输表现为多向性。通过叶片的渗入和茎、叶脉、叶柄维管束的运转,进入茶树体内的 P_(51),最终主要是分布和积累在茎的形成层、叶肉栅栏和海绵组织、顶芽和腋芽的分  相似文献   

13.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通讯》1998,(2):11-14,21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我所研配,岳阳化肥厂和浏阳永和磷肥厂生产的两种茶树专用肥对茶树生产、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专用肥同尿素比,1993 ̄1995年平均增产率盆栽试验达56.8%以上,田间试验达13.2%以上,大面积推广增产率在12% ̄25%左右;施用茶树专用肥正常芽叶比例增加7.7 ̄13.9个百分点,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提高3.2% ̄3.8%,茶多酚含量提高1.7%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快速检测茶树中总有机酸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茶树新芽、幼叶、成熟叶,以及凋落叶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经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再经过先碱化后酸化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茶树叶片中的总有机酸,有机酸的添加量为2.0~45.0 mg·g-1,回收率为96.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5.7%,该方法是茶树叶片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简单快捷方法。运用该方法,新芽、幼叶、成熟叶、凋落叶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值分别为44.9、20.1、21.1、1.99 mg·g-1。  相似文献   

15.
茶树品种抗旱性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0个抗旱性不同的茶树品种(系)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抗旱性强的品种表现出在非胁迫环境下其体内有较高的CAT活性,且能在干热胁迫中使SQ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或提高到较高水平,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干旱胁迫中产生相对缓慢,叶片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也相对较轻。抗旱性弱的品种正好相反。POD活性和非胁迫环境下的SOD活性与品种抗旱性无关。茶树品种叶片MDA增加率与SOD胁迫诱导后活性、CAT原初活性和CAT胁迫诱导后活性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46^**、-0.8987^**、-0.9763^**,与SOD胁迫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对电异率与MDA增生率呈极显著的正报关,相关系数为0.9719^**。它们可作为茶树品种抗旱性强弱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我所研配、岳阳化肥厂和浏阳永和磷肥厂生产的两种茶树专用肥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专用肥同尿素比,1993~1995年平均增产率盆栽试验达56.8%以上,田间试验达13.2%以上,大面积推广增产率在12%~25%左右;施用茶树专用肥正常芽叶比例增加7.7~13.9个百分点,茶叶中水制出物含量提高3.2%~3.8%,荣多酚含量提高1.7%~2.6%;提高了土壤的磷、钾含量,但碱解氮有所降低。在全省累计应用面积3万hm2,平均每公顷茶园增产鲜叶900kg、增值1800元,共计增加产量6750t,新增产值54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槠叶齐盆栽茶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湿度胁迫下茶树新梢生育、叶片功能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茶树经长期(53天)的不同程度的土壤湿度胁迫处理后,随着植株脱水程度的增加,新梢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加,叶片的衰老与脱落过程加快;在相同的土壤湿度胁迫下,茶树干物质的积累减少,且干物质向产品器官分配的比例下降,而相应的向地下部分分配的比例增大.最后,就茶树干旱减产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茶树弯枝养蓬的优越性:1.保留幼龄茶树的生物产量.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能.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产量.促进快速成园,早期丰产。一般能提早一年半到二年时间投产。2.避免茶树修剪时创伤造成树势削弱,维护茶树正常生长发育。3.可以迅速扩大复盖面.增加分枝数和芽梢数量,骨干技多.主干粗壮,根系既长且多而密。根据试验观察,四足龄茶园复盖度可达90%,比定型修剪茶园复盖度60%增加30%.茶蓬分枝数比修剪的增加一倍以上。4.茶树分枝部位低,有利于矮化栽培。分枝部位一般离地面5厘米左右.这部分处在阶段发育最幼嫩的地方,最先得到…  相似文献   

19.
茶树叶片含糖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九七九年三月至翌年三月期间,涉及六个无性系的四十多次所取的一百八十八个样木的测定结果如下: 一、茶树体内单糖含量低于双糖含量。单糖与双糖的比,成熟叶片平均为(1:3.24)0.31,一芽二叶嫩梢为(1:4.45)0.22。二、成龄茶树越冬老叶在春茶萌发至采摘初期单糖增加,双糖减少,糖总量也下降;发芽早的品种单糖增加少,双糖降低最多,因而糖总量亦大幅度下降。这可能是因发芽早的品种取样时单糖已大量用于新芽萌发伸育,因此耗损大量贮藏物质而致使双糖为主的糖总量却下降,发芽较迟的,这一过程正在强烈的进行之中。三、成龄茶树各季成熟叶片,单糖含量以秋梢叶最高,夏梢叶最低,春梢叶居中;双糖含量春梢叶最高,夏梢叶次之,秋梢叶最低。四、成龄茶树越冬期间,春夏秋梢上各段成熟叶片单糖、双糖和糖总量从秋——冬随气温降低而增加,冬——翌春随气温回升而减少。峰值出现在元月。单糖春夏秋叶增加比率基本接近,而减少的比率稍有不同;双糖则春夏叶增加比率较大,而秋叶增加比率较小,减少又以秋叶最迅速。淀粉含量春叶仍在增加中,夏秋叶则有所下降。五、萌发新梢比驻芽新梢下的成熟叶片光合作用强,而且糖总量也随之增加;无论那类新梢上面第一叶比下部第三叶光合作用强,糖总量也增加得多。六、光合作用强的成熟叶片,单糖增加较少而双糖增加较多;一芽二叶等采摘嫩梢糖分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与成熟叶片有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对茶树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黑刺粉虱和小绿叶蝉虫体细小,为害茶树不是象茶毛虫、茶尺蠖那样明显,所以往往被广大茶农所忽视,其结果小虫酿成大害。一、“两虫”在我区的危害状况黑刺粉虱一般以危害春茶为主,它以幼虫伏于叶背吸取茶树叶片的汁液,它的分泌物还能诱致茶树煤病的发生,使茶树光合作用受阻,大量的叶片脱落。小绿叶蝉以为害夏秋茶为主,特殊年景也要为害春茶,小绿叶蝉以针状口器刺入幼嫩新消芽叶吸取汁液,受害后茶树出现新相幼叶萎缩,叶脉,叶尖枯焦,茶树的新招生长严重受阻。上述“两虫”的为害,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据五乡一镇43个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