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工培育的双孢蘑菇(Agaricns bisporus)含有90%以上的水分。因此,水分管理非常重要。蘑菇培养料由包含有机养份的料层及覆土层组成。料层含水量达65~70%,覆土层的含水量为55~65%。  相似文献   

2.
曾辉 《中国食用菌》2010,29(1):23-27
通过对褐色蘑菇MC441透气袋栽培种不同的基质含水量、膨胀珍珠岩添加量、培养温度、冷藏温度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并与同样冷藏3个月后的美国Sylvan公司的褐色蘑菇栽培种SB65、SB295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MC441的麦粒基质最适含水量为42%~45%;在小麦基质中添加干重比例为3%的膨胀珍珠岩(含水量预先调至72%),可使MC441经过3个月冷藏仍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活力;MC441最适的培养温度在(21±1)℃;在2℃~4℃下,MC441经过3个月冷藏后出库成品率稳定在99%左右;MC441和进口的SB65、SB295之间,在产量和菇体大小方面不相上下,可以在国内替代进口菌种用于栽培褐色蘑菇。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1983,(2)
(一)水分:水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它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食用菌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需要水分,在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据邦纳等研究,蘑菇从菌蕾到子实体成熟,它的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也就是说蘑菇子实体的长大主要是细胞贮蓄养料和水分的过程。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都来自培养料,而培养料含水量又是出菇的重要因素。邓庄(1966)根据试验证明,香菇、毛柄金钱菌等木生蘑菇的菌丝体在培养料含水量达180~260%时生长最好,而其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则需要260~340%的含水量(即培养料干重的2.6~3.4倍)。  相似文献   

4.
水分不仅是蘑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蘑菇新陈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蘑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和利用,而菌丝细胞内的一切营养物质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在蘑菇机体的各个部位运转。蘑菇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水量高达90%左右,在蘑菇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蘑菇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覆土,其次是空气中的水分。但在蘑菇栽培管理中又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其实蘑菇既需水又怕水,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获得优质高产,就必须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灵活进行水分管理。如何对蘑菇实行科学管水,笔者经验是要围绕“十一看”、“十忌”。1蘑菇科学管水“十一看”(1)看菌株喷水。蘑菇菌株的贴生型菌株较普遍,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可比气生型菌株多,所以喷水要看菇床菌株类型。(2)看天气喷水。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大,菇床需水量也大,喷水量就要多;相反,阴雨天气或气候潮湿的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小,菇床需水量也少,喷水量就要少,甚至可停喷。(3)看生长期喷水。主要视菌丝所处的生长期而定,如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绒毛状菌丝变粗并形成线状菌索...  相似文献   

5.
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除发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外,还常因气候不适和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简介如下。 1.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盖层含水不足,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湿度,可预防空根白心菇的产生。 2.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铁锈色的斑点。预防的措施主要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打开门窗0.5—1小时。 3.红根菇: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或栽培培养料偏酸,或追施葡萄糖过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培养基注水器在于实体发育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而此时所需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基,因此培养基的含水量是出菇的重要因素。只有基质含水量充足时,才能形成良好的子实体。尤其是袋装培养料式的栽培法,在出菇2-3潮后,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后期菇的产量和质...  相似文献   

7.
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覆土时不同含水量的泥炭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覆土时的最适含水量为60%~65%,覆土含水量(55%)过低会造成双孢蘑菇商品菇率降低和产量下降,含水量(70%)过高会导致总产量降低;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不仅影响产量,且对商品菇子实体的外观品质也有重要影响,随泥炭含水量的提高,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和单重增加。尽管覆土后可通过喷水增加含水量,但在覆土时保持泥炭合适的含水量可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3):48-48
1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搔菌。 2调整含水量袋栽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和顺利转潮。培养料较干时每袋补清水50~100mL,2~4h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9.
王菊明  张洁中 《食用菌》1994,16(4):32-33
菌瘿蚊Mycophila sp. 是蘑菇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经过多年调查,弄清了该虫从培养料后发酵大通风时就迁入菇房繁殖,幼虫取食菌丝体,并聚集在菇体上为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由于该虫除两性生殖外,在栽培季节主要营幼体生殖,短期内能大量繁殖,因此在上海地区对秋菇的为害比春蘑菇要重,而且10月份的虫量占整个栽培期总虫量的85%~95%,尤其是头几潮菇为害特重,且秋菇又占总产量的70%。所以要确保蘑菇的高产优质,选择好防治适期很是重要。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 ①25%菊乐合酯:上海农药厂生产,经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测定,1:1000倍用药24小时的蘑菇子实体,残留量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留限量。②螨虫灵:高效杀螨、杀虫剂临时复配粉剂,残留量有待测定。 (二)供试害虫 ①室内试验虫源:蘑菇上采集的瘿蚊饲养在平菇菌种瓶中产生的幼虫。②蘑菇床虫源:  相似文献   

10.
蘑菇脓疱菌     
蘑菇细菌性脓疱病在世界上许多种菇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几个菇场普遍发现了这种病害.以往几年,曾做过病原的鉴定和筛选,探讨了病害的化学和生物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但对病原(脓疱菌)在培养料、覆土或蘑菇子实体中的习性并没有作详细的研究.本文阐述了脓疱菌(Pseudomonos tolaasii Paine)在菇床和商品蘑菇中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标准化保鲜技术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贮藏保鲜与下列理、化参数关系;(1)水份:菇体含水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采收后鲜菇后熟快慢进程;含水量高,菇体氧化一还原反应速度加快,呼吸加剧,呼吸营养基质损耗大,衰老历程加速。采收后鲜菇易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保鲜;数年实践证明,贮期结束白灵菇水分失重应小于或等于2.5%,如果菇体水分失重超过2.5%,  相似文献   

12.
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对蘑菇子实体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采用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可以起到洁净菇体、淡化损伤部位褐变和洁白菇体的作用,但会引起子实体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的上升;采用浓度0.09%~0.18%亚硫酸盐.处理10~30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蘑菇子实体的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1990~1994年从湖南济阳县引进麻菇菌种,在独山地区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堆式床栽,用堆料层次和薄膜覆盖控制菌堆温度和湿度,使菌堆中心料温保持在32~40℃,堆料含水量在65~75%.菌料pH植在8~9,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麻菇生产率可达30~50%。  相似文献   

14.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为改革这项工艺,我们于1978年开始旧菌床覆土层再利用的尝试。本县有些公社已有较大面积推广,部分菇房已沿用三年了。实践证明,旧菌床土层的再利用,只要处理妥当,不会影响蘑菇产、质量,且比常规覆土节省工作日达60~70%。 (一)具体做法 1.旧床土的保存。事先把菇房门窗畅开,让床土层凉干约1周,再将床土逐层耙下(尽量少带菌料)聚集  相似文献   

15.
胡志刚 《食用菌》1992,14(6):28-28
栽培蘑菇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活,其中尤以菇床的水分管理更为复杂而难以掌握.为了使菇农都不致因用水失误而造成减产或栽培失败,我们按各个栽培管理阶段制订了以下用水技术操作要领,供同仁参考.(一)播种期播种期是整个料层发菌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因这时培养料内的水量承担着供应整个料层发菌过程中菌丝对水分的需要.但这时期培养料的水量并不是在播种前才补充下去的,而是在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为慎重起见,一般在后发酵快结束时再检查一次料的含水量,以便采取措施调准含水量.简易的检查方法,是用手随意抓一把草料,用力  相似文献   

16.
高温蘑菇浙Ag HWZ—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Ag HWZ-1是一株性状与大肥茹(Agaricus bitorquis)相似,风味近似于双孢蘑菇(A.bisporus)的高温四孢蘑菇菌株。出菇适宜温度为27~30℃,菌丝生长温度18~34℃,最适为27℃,为至今国内报道的出菇温度最高的蘑菇菌株。PH值范围为4~9,最近为6。基质(棉籽壳)最适含水量为60~66%。菌丝在黑暗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抑制作用,高浓度CO_2可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纽结和发育仅需很少的新鲜空气。菌株对碳源利用以麦芽糖为优,淀粉、乳糖和甲基纤维素较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粉最优,尿素最差。菌丝在供试的三种基质上均能生长,在麦粒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7.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因气候不适宜,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定,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内心菇的发生。二、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锈色斑点,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要开门窗通风30min。三、红根菇出菇前高湿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  相似文献   

18.
赵成忠 《食用菌》2008,30(4):39-39
蘑菇秋栽出菇期水分管理包括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经常保持适宜水分,以及使菇房内在不同阶段有适宜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柱状田头菇香味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的香味组成进行了研究,现简介如下: (一)子实体培养方法:用zennyoji 1976年在日本蘑菇实验室里培植的柱状田头菇作材料,以80%的波齿水青冈木屑、20%米糠加65%的水作培养基,装在1.5升的培养罐里(约700克),于23~  相似文献   

20.
蔗田栽蘑菇     
我区属亚热带兼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其中10月~翌年3月平均气温16.1℃,适宜在蔗田栽蘑菇。近年来,菇农迫切要求扩大蘑菇生产,室外蔗田栽蘑菇,已成为我区菇农所喜爱的副业,现介绍如下: 一、菇房设计菇房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做两床,以原有蔗沟宽和畦长为度。每床设床架二层,相距60厘米左右,以畦上1.5米高以上的蔗茎为柱,竹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