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硫素营养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与小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硫素营养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基础肥力不高的情况下施用硫肥,高产型的垦鉴豆4和高油型的东农46均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情况下施用硫肥,高蛋白的黑农44和高产型的垦鉴豆4表现为减产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硫素与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系,阐述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硫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而是要针对品种本身特性、土壤硫素的丰缺,以及生产目标来确定是否施用硫肥以及适宜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甘蔗的硫营养与土壤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甘蔗种植区气温和降雨量均较高,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磷、钾、硫和阳离子代换量均较低。有近1/3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低,硫素供给不足;有近1/2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随着甘蔗生产的不断发展,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有较大面积正面临着缺硫和潜在缺硫的影响。相对于不施硫肥处理,甘蔗施用硫肥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产5.24%~9.43%,过磷酸钙中硫的增产效果和后效均低于含硫磷铵。甘蔗施用硫肥还能提高蔗糖分和纤维分,经济效益显著,其产出与投入比(VCR)为18.20~20.23,其中以施用含硫磷铵效益最佳。甘蔗施用硫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各部位的硫含量,但叶片的硫含量高于蔗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甘蔗对硫素的吸收量也增加,每公顷甘蔗的吸硫量达到44.1~67.0 kg;根据养分平衡分析,不施硫肥的甘蔗每年硫养分亏缺23.80 kg/hm2。  相似文献   

5.
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土壤硫素平衡,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品种在水稻上的增产效应以硫酸钾最好,硫磺次之;在油菜上以石膏最好,硫磺次之。硫素当季利用率早稻为7 5%,晚稻为10.9%,油菜为29 6%。在不施硫条件下,土壤硫素表现亏缺;在施低量硫条件下(每季作物施硫15kg/hm2)基本上可以保持土壤硫素的平衡;在施中、高量硫条件下,土壤硫素均有不同程度盈余。施用硫肥具有明显的后效,连续两年施用硫肥后,可以隔年或隔季不施。  相似文献   

6.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硫素的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为探明硫在春玉米中的积累转运规律及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包括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区包括配施硫肥和不配施硫肥2个水平,共有CK(不施任何肥料)、秸秆不还田不施硫、秸秆不还田施硫、秸秆还田不施硫和秸秆还田施硫5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各器官中硫素的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结果 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秸秆还田施硫的玉米产量比秸秆还田不施硫提高11.98%,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20.34%。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植株硫素的积累量,秸秆还田施硫的硫素积累量比秸秆不还田施硫提高13.37%,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52.67%。施硫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硫素积累量,施用硫肥的硫素积累量比不施硫肥平均提高36.07%,各器官硫素积累量整体表现为籽粒>叶片>茎秆>穗部营养体。秸秆还田施硫的硫素总转运量最高,达到15.29 kg·hm?2,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74.54%,硫素转运量对籽粒总贡献率提高17.27%。结论 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可以促进春玉米的硫素积累以及玉米植株营养器官中硫素向籽粒的转运,并最终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硫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硫素在春玉米地上部分积累转化规律的影响,为玉米栽培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以“富民985”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其中主区为氮、磷、钾肥高(H: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80,120,120 kg/hm2)、中(M: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10,90,90 kg/hm2)、低(L: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40,60,60 kg/hm2)3个施用水平,副区为施硫(S6,纯硫 60 kg/hm2)和不施硫(S0)2个水平,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LS0(低氮、磷、钾水平+不施硫)、LS6(低氮、磷、钾水平+硫肥)、MS0(中氮、磷、钾水平+不施硫)、MS6(中氮、磷、钾水平+硫肥)、HS0(高氮、磷、钾水平+不施硫)、HS6(高氮、磷、钾水平+硫肥),研究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对春玉米产量以及各器官硫素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春玉米千粒质量、穗粒数、产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增加了3.37%,2.67%和6.03%,其中HS6处理各指标均最高。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硫肥的增产率分别是7.72%,5.90%和4.48%,可知硫肥的增产效果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小。施硫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比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7.55%,其中完熟期HS6处理的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最高(24.05 kg/hm2)。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总硫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8.85%,7.21%和6.58%,硫肥对硫素积累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小。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的硫素总转运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3.35%,其中HS6处理硫素总转运量最高(11.96 kg/hm2);在相同施硫量条件下,硫素总转运率和对籽粒的总贡献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以上2个指标小于不施硫处理。【结论】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并促进春玉米对硫素的积累及营养器官中的硫素向籽粒中转运,但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硫肥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硫素水平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素水平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对硫肥敏感性不同,黑农35在每千克土施硫磺粉0 ̄0.04g范围内增加硫肥可促进干物质积累,施0.06g硫磺粉时降低;北9395和东农46均是每千克土施0.04g硫磺粉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在某些生育时期表现出降低的效应。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一致,二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硫可以协调大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平衡生长。苗期至始花期硫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很小,盛花期后处理间作用效果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土壤硫素资源及硫肥施用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硫素研究的综述 ,结合当前四川土壤硫素状况 ,提出了在四川加强对硫素的研究 ,注重硫肥施用的必要性和四川硫素研究方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间氮素积累及运转规律,以东农42、黑农35、垦丰9号、东农46和秣食豆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和茎秆氮素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荚皮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表现为荚皮叶片茎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荚皮中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成熟时全株氮素含量表现为秣食豆黑农35东农42东农46垦丰9号。高蛋白品种的营养体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但氮收获指数相差很小。不同器官的氮素运转量和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  相似文献   

12.
大豆氧乙酰丝氨酸(硫醇)裂解酶(OAS-TL)催化半胱氨酸合成,是硫素代谢的关键酶。试验以东农46(高油型)和黑农35(高蛋白型)为材料,检测鼓粒期后大豆籽粒OAS-TL在3个不同硫水平(0、0.02、0.08g·kg-1土)下的生理特性,鉴定克隆了该酶基因并分析了其调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OAS-TL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持续下降,2个品种籽粒OAS-TL活性表现为S20高于S0和S80处理;鼓粒前期施硫效果大于后期;②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一个编码OAS-TL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059bp,ORF长855bp,编码34.2ku的蛋白质;③半定量RT-PCR显示OAS-TL稳定态mRNA在籽粒发育早期表达较强,且处理间差异明显,发育后期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不同硫素处理间OAS-TL的表达有差异,S20上调表达高于S0和S80。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大豆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大豆籽粒的蛋白质积累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均随种子发育而增加,但不同时期蛋白质积累速度有一定差异。籽粒形成前期(开花后30 ̄50d)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开花后50 d,东农42籽粒蛋白质含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绥农14、东农163开花后60 ̄67d出现下降,后期呈现增长。施氮抑制籽粒形成前期蛋白质的合成,随着籽粒形成,抑制现象逐渐消逝。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对施肥量反应不同,东农42的需氮量高于东农163和绥农14。  相似文献   

14.
大豆豆荚光合特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豆东农42、东农163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豆荚和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鼓粒始期R5、鼓粒期R6、生理成熟期R7对豆荚进行遮光处理,研究豆荚对籽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荚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光合速率在生理成熟期R7最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呈下降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上升;整个测定生育期内,东农42、东农163豆荚叶绿素含量分别占其叶片的7.63%和7.25%,可溶性蛋白含量占其叶片的53.47%和48.82%;在鼓粒始期R5进行遮光处理表明,豆荚的光合产物对籽粒重的贡献率达到7.34%~15.06%。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大豆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垦丰9号、东农46、东农42、黑农35和秣食豆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茎秆及籽粒的可溶性糖积累及糖氮比变化规律,并对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呈单峰曲线;秣食豆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糖氮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升-降-升的趋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茎秆糖氮比值呈双峰曲线;秣食豆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升-降-升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氮含量除R6期外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中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在R2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东农250、四密21及屯玉88玉米幼苗叶片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C)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低温胁迫后,不同品种MDA含量与EC均呈增加趋势,屯玉88增加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四密21与东农250;Pro也呈增加趋势,但东农250Pro增加量却显著高于四密21与屯玉88。本试验采用的3个玉米品种抗低温冷害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农250、四密21、屯玉88。  相似文献   

17.
硫素营养对大豆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不同硫肥处理对大豆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对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明显的正效应,以S2和S3效果最好;施硫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尤其生育后期作用明显;茎秆全氮含量在苗期、开花结荚期以及成熟期,在S1~S3范围内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延长叶片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的时间,而其它时期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开花期,随施硫量的增加,荚皮全氮含量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并保持平稳。收获时籽粒全氮含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蛋白质含量总体上随施硫水平的增高而递减,而脂肪变化则相反。施硫肥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以及百粒重大幅度增加,对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genotypes with wide differences in seed protein concentration may permit detection of important yield-related processes.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law of protein accumu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we did an experiment with three soybean cultivars which have different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similar phase in pot cul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ws of protein accumulation of three soybean cultivars are similar in the course of seeding;protein content descended in the early stage,and increased steadily in the middle period,then increased quickly in the later period.But the speed of protein accumulation in soybean seeds was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eriod.In addition,high-protein cultivar(Dongnong 42)and intermediate protein cultivar(Dongnong 7819)were more than those of low-protein cultivar (Dongnong 434),including nitrogen in leaf and petiole,stem and pod,peak value of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the whol plant,value of nitrogen translocation,its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9.
氮素用量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东农423、东农425、松粳6号和松粳9号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抽穗后呈下降趋势,适量施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4个品种来说,东农425和松粳9号以N150处理下有较高的酶活性,东农423和松粳6号则以N100处理为最佳;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东农423、东农425和松粳6号而言,N150是保证高产最佳施肥量;松粳9号以N200处理为最佳。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抽穗后7,35d酶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