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震荡、挫伤的疗效。方法 :5 0例视网膜震荡、挫伤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0例 )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 10~ 15 m L,加入 5 %葡萄糖液或 0 .9%生理盐水 2 5 0m 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续 10 d为 1疗程 ,1疗程未愈者重复第 2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未用血栓通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c=10 .793,P<0 .0 1)。结论 :血栓通注射是治疗视网膜震荡和挫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开灵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肝炎等治疗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时见报道 [1 ,2 ] 。为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笔者收集 1 0例清开灵过敏史者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0例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 43岁 ,有家族过敏史者 4例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肝炎、咽喉炎等 ,体温均≥ 39℃。成人用清开灵注射液 40 m L 加入 5%或1 0 %葡萄糖 2 50 m L 中静滴 ,儿童则用清开灵注射液 8~ 1 0 m L加入 5%或 1 0 %葡萄糖 50 m L 中静滴。 1 0例均在输液后 8~ 2 0min内出现皮肤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治疗组有效率为85 .7% ,对照组有效率为5 5 .0 % ,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10 .35 0 2 ,P<0 .0 5 )。结论:活脑灵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粉针剂为抗炎的常用药物之一。该药认为比较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一般不作过敏试验 ,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笔者曾遇到 2例静滴双黄连粉针剂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36岁 ,因急性扁桃腺炎并急性支气管炎在我科治疗 ,用双黄连粉针剂 3.6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 m L稀释静脉点滴 ,约 5 min后患者即自觉全身皮肤刺痒 ,皮疹呈片状相继出现 ,胸闷 ,呼吸困难 ,大汗淋漓 ,喉头水肿 ,发音不清 ,口唇与面色紫绀 ,血压 6 .8/ 5 k Pa,心率 12 0 / min,律整 ,心音低弱 ,脉搏 12 0 / min,呼吸 8/ min、深…  相似文献   

5.
注射疗法是指对引起疼痛及发病病灶和相关部位进行直接注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作者从本院疼痛门诊诊治病人中 ,随机抽取颈、腰、关节、四肢疼痛患者各 30 0例 ,就其注射部位和出现反应的时间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1 一般资料注射药物为 2 %利多卡因 2~ 5 m L加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 5 mg、维生素 B1 2 5 0 0 μ g、加维生素 B6 10 0 mg、生理盐水 5~ 10m L。 12 0 0例疼痛注射疗法患者中 ,出现不良反应 12 8例 ,发生率为 10 .7%。 12 8例不良反应中 ,男 6 5例 ,女 6 3例 ,年龄 18~6 2岁。其中颈部注射者 5 2例 ,占 40 .6 % …  相似文献   

6.
腋臭是皮肤科常见病 ,传统根治方法是手术 ,但部分患者难以接受。笔者用中药制剂消痔灵注射液治疗 30 0例不愿手术腋臭患者 ,收到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0 0例患者 ,其中男 98例 ,女 2 0 2例 ,年龄 17~ 38岁 ,病程 1~ 13a。检查者距入选病例 0 .5 m可闻到臭汗味 ,暴露腋窝后 ,鼻距腋窝约 10 cm臭汗味刺鼻。1.2 治疗方法配制注射液 :消痔灵 (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 ,批号9810 2 10 2 .1) 15 m L+2 %利多卡因 5 m L+生理盐水 10 m L。备一次性 5 0 m L 注射器 2个 ,7号针头 4个。用一个注射器抽取上液摇匀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患者全部采用XELOX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点滴奥沙利铂130mg/m2,2h;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3周为1个周期,其中第3周无需用药。化疗期间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每两个周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65例晚期胃癌患者,最终可评价病例62例,其中完全缓解1例(1.6%),部分缓解12例(19.4%),稳定17例(27.4%),进展32例(51.6%),总有效率为48.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95%CI:4.9~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95%CI:10.2~11.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疲乏、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多表现为Ⅰ~Ⅱ级。结论 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不可手术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DN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多西他赛75mg/m2静脉点滴,第1天;奈达铂80mg/m2静脉点滴,第1天、第2天使用,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4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中位生存期6.9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作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血栓通注射液等药物静脉点滴。均每日1次,14d为1疗程。以视力作为观察与评估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5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ELF方案治疗:足叶乙甙(VP-16)120m g/m2静脉点滴,第1~3天;醛氢叶酸(CF)300m g/m2静脉点滴,第1~3天;氟尿嘧啶(5-FU)500m g/m2静脉点滴,第1~3天;3~4周为1疗程。结果:总缓解率为38%(19/50),完全缓解率(CR)为4%(2/50),部分缓解率(PR)为34%(17/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为64%,Ⅲ-Ⅳ度发生率为12%;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0%和26%;脱发发生率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CF)和5-氟脲嘧啶(5-FU)化疗方案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2例胃肠肿瘤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 h,第1天;5-FU0.5 g静脉推注10 min,5-FU 3 g/m2持续泵入48 h治疗,21d为一个疗程,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作疗效评价。结果62例中可评价疗效的患者有58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6例,稳定(SD)19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CR+PR)48.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外周神经毒性、黏膜炎、腹泻,均以Ⅰ-Ⅱ度为主。结论奥沙利铂联合CF和5-FU治疗胃肠道肿瘤是一个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微量泵注射溶栓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UK)或隔天泵入东菱克栓酶,7~10 d为1疗程;同时静脉滴注4 0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 0 0m L,每天1次;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5 0 mg,每天1次,服用0 .5 a以上。共治疗6 6例(6 8侧下肢)。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于用药3d后均有明显改善,患肢膝近侧15 cm处周径比入院时缩小(5 .0±1.7) cm,膝远侧15 cm处周径缩小(4.3±1.4 )cm,用药溶栓期间未发现肺动脉栓塞。随访5 0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2 8% ) ,站立后踝部有轻度凹陷性肿胀2 6例(5 2 % ) ,复发2例(4% ) ,小腿浅静脉曲张8例(16 % )。结论:患肢末梢静脉微量泵注射溶栓剂治疗DVT疗效显著,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方法简单。治疗中无需反复多次监测凝血状态,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成功穿刺锁骨下静脉是确保大量液体顺利输入烧伤患者使之平稳度过休克期 ,为烧伤治疗奠定基础的关键。本文是对67例烧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67例 ,其中男 4 4例 ,女 2 3例 ,年龄 5~ 5 8岁 ,置管时间最长 2 8d,最短时间 3 d,平均 2 1d。1.2 方法术者消毒铺巾 ,选择穿刺点 ,锁骨中点下缘 ,方向为胸锁乳突肌外缘。便于掌握穿刺部位 ,助手协助术者抽吸麻药 ,用 5m L 注射器抽取 2 %利多卡因 5 m L,8号针头局部麻醉并拭穿 ,成功后改用穿刺包内的穿刺针 ,吸取带有生理盐水 2 m L,进行穿刺 ,针刺…  相似文献   

14.
林本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48-249,2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2例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按 0 .0 1mL/kg每 12h皮下注射。对照组 40例用传统中药血栓通注射液 75mg× 4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时间均为 10d。 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4.760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 10d及 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以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 ,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5 ) ,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花(灯盏细辛)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n=32)及常规组(n=24),常规组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20~30 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4 d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Hc=4.1284,P<0.05)。治疗组患者的缺氧状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常规组明显。结论:灯盏花注射液(灯盏细辛)能较好地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患者,男,59岁,患L4~L5椎间盘突出,右大小腿外侧麻木疼痛3个月,于5d前在外院欲手术治疗,因硬膜外麻醉行L1~L2椎间隙穿刺困难取消手术,转我院治疗。既往病人无特殊病史。胸片示:L3~L5椎体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L4~L5椎体间隙变窄。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4~L5椎体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导管给氧,行T12~L1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麻醉,穿刺时无明显突破黄韧带感觉,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3年 2月至 1998年 3月间 ,共进行尸体肾移植2 0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环孢素 A(Cs 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尸体肾移植患者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30~ 5 7岁 ,5 0岁以上患者 4例。原发疾病除 1例为多囊肾外 ,余均为慢性肾炎。全部病例均为第 1次作肾移植手术。供肾年龄 19~ 2 7岁 ,供肾动脉多支畸形 3例 ,静脉多支畸形 2例 ,未发现输尿管畸形。热缺血时间 5~ 12 min,10 min以内 18例 ,冷缺血时间 6~ 17h,10 h以内 18例。术前配型 :供、受体 ABO血型相符 16例 ,2例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速避凝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和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 4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的 TFPI水平。 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用速避凝、力抗栓、脑复素和血栓通治疗 ;对照组 17例 ,用力抗栓、脑复素和血栓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 TFPI活性治疗前为(94.2 1± 16 .40 ) U/m L,治疗后为 (175 .90± 6 4.0 1) U/m L(P<0 .0 0 1)。 TFPI含量治疗前为 (32 6 .79± 5 0 .79) μg.L- 1 ,治疗后为 (5 78.82± 85 .42 ) μg.L- 1 (P<0 .0 0 1)。对照组 TFPI活性和 TFPI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速避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 ,可增加 TFPI的含量与活性 ,从而有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津注射用盏花素50 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点滴,15 d 1个疗程,痊愈者可随时终止治疗.对照组:维生素B1 100 mg与维生素B12 0.5 mg混合肌肉注射,静脉点滴能量合剂,1次/d,15 d 1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 =24.503,P <0.0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安全、有效,无良反应,值得在眼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明确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 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用常规疗法加纳络酮 (3.2 mg+5%葡萄糖 2 50 m L静脉点滴 ,每天 1次 ) ,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 ,疗程均为 30 d。跟踪观察其 5 a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结果 :治疗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 3.1 % ,对照组为 2 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纳络酮能降低多发性脑梗死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