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梯度浓度的Hg2+处理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和Hg2+浓度为0.10 mg.L-1试验组在Hg2+处理的96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50 mg.L-1和1.00 mg.L-1试验组在48 h内,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上升,但96 h后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Hg2+浓度大于1.50 mg.L-1的试验组中细叶蜈蚣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一直下降。同时,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率的均值与Hg2+浓度亦均呈曲线关系,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速率的均值与Hg2+浓度均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对细叶蜈蚣草(Egeria najas)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氢酶(CAT)的分子毒理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Hg2+可以抑制细叶蜈蚣草CAT和SOD的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Hg2+对细叶蜈蚣草生化毒理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建议可以用细叶蜈蚣草的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白洋淀底泥为栽培基质,用室内栽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及其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等级的提高,蓖齿眼子菜生长性状良好,且生物量及其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当水体中总氮浓度高于10 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3.06%;对总磷的去除率呈递减趋势,水体总磷浓度低于0.9 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6.63%.同时提出更加优化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 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 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 h∶0 h和12 h∶12 h)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总磷浓度为7 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 h∶0 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葫芦和香蒲对富营养化水体及其底泥养分的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水葫芦、香蒲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及其对底泥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其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分析其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及其底泥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显示:水葫芦比香蒲有更好的适应性,在不同浓度的水体中生物量快速增加,而香蒲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在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2~14.2 mg/L和0.2~1.0 mg/L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葫芦、香蒲均可有效地消减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处理3个月后,水葫芦净化系统的总氮、总磷浓度分别降至0.84~0.86 mg/L、0.035~0.044 mg/L,对水体总氮、总磷的去除量分别为72.0%~94.0%、82.5%~98.1%,总氮、总磷的负荷去除量分别为18.4~105.8 mg/(m2.d)、1.3~7.6mg/(m2.d);香蒲净化系统的总氮、总磷的浓度分别降至0.96~1.09 mg/L、0.030~0.062 mg/L,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6.0%~92.8%、77.0%~93.8%,总氮、总磷的负荷去除量分别为8.4~52.3 mg/(m2.d)、0.6~3.7 mg/(m2.d)。表明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香蒲可有效消减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氮、磷等内源污染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亚硝酸钠对鲫鱼肝脏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3.0 mg.L-1)亚硝酸钠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96 h)对鲫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 mg.L-1和1.0mg.L-1处理组在4 d暴露中,丙二醛含量平稳增加,差异不显著,2.0 mg.L-1和3.0 mg.L-1处理组,在4 d的暴露中,丙二醛含量增加明显,暴露后96 h显著升高,表明肝脏过氧化程度加深;(2)各处理组的T-AOC在暴露48 h后均表现出增加,且增加量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在暴露后的72 h和96 h,0.5 mg.L-1和1.0 mg.L-1处理组T-AOC仍保持增加,反映此时鲫鱼肝脏仍有抗氧化物质储备或产生,但对于2.0 mg.L-1和3.0 mg.L-1处理组,在暴露后72 h,T-AOC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在96 h,T-AOC水平已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抗氧化物质已经逐渐衰竭,抗氧化保护机制已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3.0 mg.L-1)亚硝酸钠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96 h)对鲫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 mg.L-1和1.0mg.L-1处理组在4 d暴露中,丙二醛含量平稳增加,差异不显著,2.0 mg.L-1和3.0 mg.L-1处理组,在4 d的暴露中,丙二醛含量增加明显,暴露后96 h显著升高,表明肝脏过氧化程度加深;(2)各处理组的T-AOC在暴露48 h后均表现出增加,且增加量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在暴露后的72 h和96 h,0.5 mg.L-1和1.0 mg.L-1处理组T-AOC仍保持增加,反映此时鲫鱼肝脏仍有抗氧化物质储备或产生,但对于2.0 mg.L-1和3.0 mg.L-1处理组,在暴露后72 h,T-AOC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在96 h,T-AOC水平已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抗氧化物质已经逐渐衰竭,抗氧化保护机制已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在水库库滨地带进行了营养物质释放与截流净化作用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方来水的条件下,农田表现为营养物质的释放,且输出的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近一步说明农田是水库水体的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源;近水端的湿生草本带也表现为营养物质的释放;乔灌草带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明显,但对总氮则表现为释放。当原水总磷浓度为1.6mg.L-1时,乔灌草带对总磷的去除率为4.21%;挺水植物带对总氮和总磷都有净化作用,去除率为2.51%,总氮的去除率为6.48%。  相似文献   

10.
在水库库滨地带进行了营养物质释放与截流净化作用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方来水的条件下,农田表现为营养物质的释放,且输出的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近一步说明农田是水库水体的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源;近水端的湿生草本带也表现为营养物质的释放;乔灌草带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明显,但对总氮则表现为释放。当原水总磷浓度为1.6mg.L-1时,乔灌草带对总磷的去除率为4.21%;挺水植物带对总氮和总磷都有净化作用,去除率为2.51%,总氮的去除率为6.48%。  相似文献   

11.
Hg2+对细叶蜈蚣草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细叶蜈蚣草(Egeria najas)叶绿素(Ch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氢酶(CAT)的分子毒理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Hg^2 可以抑制细叶蜈蚣草CAT和SOD的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Hg^2 对细叶蜈蚣草生化毒理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建议可以用细叶蜈蚣草的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用60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 mgCu/kg饲粮的添加水平,试验从20 kg开始,100 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 mg/kg的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中铜的残留量,试验猪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极显著的增加,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肝脏铜含量(y1,mg/kg)和肾脏中铜的含量(y2,mg/kg)与饲粮铜添加水平(x,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3963-0.2920x+0.0022x2(R2=0.814,P=0.036);y2=8.7583-0.0043x+0.0002x2(R2=0.975,P=0.02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为了保证肝脏或肾脏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0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127.76或90.27 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器官铜浓度之间相关关系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心脏。添加100~400 mg/kg的铜,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出血。  相似文献   

13.
生长肥育猪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54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建立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动态模型,探讨促生长的最适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mg/kg的铜添加水平,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结果表明:在20~100kg的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00~300mg/kg的铜,都可不同程度的起到改善生产性能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猪全期ADG提高7.67%~10.59%,F/G降低4.58%~11.76%(P>0.05)。ADG(y1,单位g)和F/G(y2)与铜添加水平(x,单位mg/kg)的动态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737.21+0.9343x-0.0025x2(R2=0.900,P=0.100);y2=3.1063-0.0036x+8.7×10-6x2(R2=0.795,P=0.20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在试猪20~35kg、35~80kg、80~100kg和20~100kg各阶段,当铜添加水平分别为223、269、147和186mg/kg时,ADG最高,分别为910、808、803和825g。当铜添加水平分别为300、311、158和206mg/kg时,F/G最优,分别为1.86、2.79、3.28和2.73。  相似文献   

14.
以薄皮甜瓜"M15"和"M43"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激素浓度、卡那霉素浓度和消毒时间等对甜瓜子叶节再生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甜瓜子叶节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为0.5 mg·L~(-1)6-BA+0.05 mg·L~(-1)IAA,芽伸长激素为0.05 mg·L~(-1)6-BA,生根激素为0.1 mg·L~(-1)IAA。农杆菌介导甜瓜转化最佳条件为预培养48 h,OD_(600)=0.6农杆菌菌液侵染15 min,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8~72 h,头孢抑菌浓度500 mg·L~(-1),卡那霉素浓度75 mg·L~(-1)。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苗,验证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甜瓜基因组,"M15"和"M43"抗性植株阳性率分别为84.2%和77.4%。  相似文献   

15.
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茎尖产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其曲线方程为y赞=9921.500lnx+2671.300(R2=0.9918);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回归方程为y赞=-2009.600x+35776.000(r2=0.9417);茎尖产量与薯块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赞=-0.636x+37246.000(r2=0.8264)。百薯1号表现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双高产,在连续采摘7次茎尖条件下茎尖产量可达22305.0kg/hm2,同时薯块产量仍可达19311.0kg/hm2;在完全不采摘茎尖条件下,薯块产量则可达34908.0kg/hm2。  相似文献   

16.
水解酸化-UASB-A/O工艺处理规模化养猪场污水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解酸化-UASB-A/O工艺对一规模化养猪场污水进行了处理工程设计,对于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为COD_(CR)=10000~12000mg·L~(-1).BOD_5=4000-4500mg·L~(-1),SS=300~500mg·L~(-1),pH=9~11,NH_3-N=3000~4000mg·L(-1)的养猪场污水,拟出水水质为:COD_(CR)≤400mg·L~(-1),BOD_5≤150mg·L~(-1),SS≤80mg·L~(-1)pH=6-9,NH_3-N≤600mg·L~(-1),满足GB18596-2001的要求.本文从水质水量、工艺、各构筑物规格以及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对此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先将毛泡桐叶片在MS,WPM,KM_8P和B_5等液体基本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然后建立毛泡桐叶片悬浮细胞培养及其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毛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悬浮诱导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0.2 mg·L~(-1) NAA+8 mg·L~(-1)BA;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起始密度为6.67×10~6个·mL~(-1);悬浮愈伤组织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 mg·L~(-1)NAA+17 mg·L~(-1)BA和1/2MS+0.1 mg·L~(-1)NAA.  相似文献   

18.
提出离子选择电极直接连续测定植物中的 NO_3~-—N 和 NH_4~+—N 的新方法。研究了此法的检测下限、线性范围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并成功地用一种提取液同时定量地提取了植物中的 NO_3~-—N 和 NH_4~+—N,分析测定了8种蔬菜和8种树叶中的含量。本法检测下限:NO_3~-:1.26×10~(-6)mol·L~(-1),NH_4~+:4.47×10~(-7)mol·L~(-1)。线性范围:NO_3~-:10~(-1)—10~(-6)mol·L~(-1),NH_4~+:10~(-1)—10~(-7)mol·L~(-1)。干扰离子主要有(?),Br,Cl~-,HCO_3~-,NO_2~-:和 Hg~(2+),Mg~(2+),引起干扰的最低浓度依次为:10~(-7),10~(-6),10~(-4),10~(-3),和10~(-5)mol·L~(-1)。当 Cl~-,NO_2~-,HCO_3~-,浓度等于10~(-3)mol·L~(-1)时,干扰顺序为:(?)>Br~->NO_2~->Cl~->HClO_3~-,而当 Cl~-,NO_2~-,HCO_3~-小于10~(-3)mol·L~(-1)时,则干扰顺序为:I~->Br~->Cl~->HCO_3~(-1)>NO_2~-。在本实验条件下,加入 Ag_2SO_4(1.0×10~(-3)mol·L~(-1)),可消除1000倍的 Cl~-,HCO_3~-,100倍的 NO_2~-,0.1倍 I~-,Br~-,对 NO_3~-的干扰,加入 EDTA(2.0×10~(-2)mol·L~(-1)),可消除10倍的 Mg~(2+),Hg~(2+)对 NH_4~+的干扰,并使阴离子干扰减弱。本法标准样分析结果相对误差 NO_3~-<2.2%,NH_4~+,-2.0%~2.2%;变动系数(n=4)NO_3~-:<1.7%NH_4~+:<1.7%;16种植物样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n=2)NO_3~- 96.5%~103.5%,NH_4~+:96.0%~103.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纯中华蜜蜂工蜂体内的碱性磷酸酶,研究金属离子及脲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 i+等正一价金属离子浓度为1.0-10.0 mmol.L-1时,对酶活力没有影响;Mg2+、Ca2+、Ba2+浓度为0-5.5 mmol.L-1时,对酶均有激活作用;N i2+、Mn2+、Co2+、Zn2+浓度为0-200μmol.L-1时,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在该浓度下对酶有抑制作用;Hg2+、Ag+及Cd2+浓度为0-150μmol.L-1时对酶有抑制作用;脲浓度低于3 mol.L-1或高于3 mol.L-1时,对碱性磷酸酶有变性失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