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利用抗病品种是减少小麦白粉病造成产量损失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性基因是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育种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综述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抗性基因,并展望了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发病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小麦白粉菌为专性寄生真菌,生理小种变异速率较快,单一抗性基因面临丧失抗性的风险,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增加小麦整体抗性.该文综述了小麦白粉病研究概况、致病机理、基因来源和定位克隆,以及江苏淮北麦区育种策略,为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Ⅶ.小麦品种抗白粉性的遗传宋玉立何文兰何家泌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源品种所含抗性基因的遗传特征,是加速和发展小麦抗白粉育种的科学依据。1国外确定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表明,在小麦...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解决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毒性频率、抗性基因来源、染色体定位、生理抗性、抗性基因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极容易变异,导致克服寄主原有抗性,可通过基因聚合使不同抗性基因实现有效结合,拓宽其抗谱,提高其抗性持久性,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构型为21Ⅱ,极个别在后期Ⅰ发现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SNTE0923对白粉病有较高的抗性。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绝大部分单株在遗传上趋于稳定,并且高抗白粉病,通过选育,可以做为抗小麦白粉病育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病原菌特性,总结了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基因、抗性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并探索了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各地麦区普遍发生。研究明确主要抗白粉病品种的抗性遗传表现,促进和提高抗白粉病小麦育种工作的效能,是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国外在这方面的成果很多,对许多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特性有所了解,已经确定了10多个抗白粉基因,在育成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对此研究较少。经验表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比较复杂,因品种由来的抗源、品种相与交配的组合而不同。据贵州农学院1979以来的研究,白免三号具一个显性抗性基因;高加  相似文献   

10.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优异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是开展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命名了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的39个位点共55个白粉病抗病基因,其中30个已开发出分子标记,另外还发现数个与成株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综述了国内外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来源、分子标记开发、克隆,以及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小麦生产提供抗谱更广、抗性较持久的育种材料,促进累加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的抗病亲本材料和它们杂交的F1代单株,以及在育种中使用的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在含有相应基因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约564 bp和140bp的特异带,而在含有Pm13和Pm21抗白粉病基因的4个F1植株中也检测到这2条特异带;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0个小麦品种(系)具有Pm21抗白粉病基因,而所有品种(系)均没有扩增出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标记带;结合田间抗白粉病性鉴定,所有具有抗病基因Pm13或Pm21连锁标记的小麦品种(系)都表现高抗小麦白粉病.说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唐宗祥  符书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9-4950
[目的]将黑麦Imperial及KingⅡ所带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2套小麦-黑麦附加系(中国春×Imperial和Holdfast×KingⅡ)为研究材料,研究黑麦Imperial及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结果]中国春×Imperial的附加系6R和Holdfast×KingⅡ的附加系3R和6R对白粉病具有免疫力。这说明黑麦Imperial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6R染色体上,而黑麦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3R和6R染色体上。黑麦KingⅡ的3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新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白粉病抗原。这说明3R和6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在小麦中表达。[结论]该研究为将黑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导入小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部分小麦种质成株期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库存的850份小麦资源为试材,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不同种质对成株期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采用种植感染行和浇水相结合的方法诱发白粉病,结果有41份小麦材料表现不同程度的成株期抗性。针对这41份小麦种质,在温室条件下,接种济南地区混合白粉病菌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有5份材料表现抗性。该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抗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s an important trait of interest in many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The information on gene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 cultivars is useful in parental selection. Winter wheat breeding line DH51302 derived from Liangxing 99 and cultivar Shimai 26 derived from Jimai 22 showed identical infection patterns against 13 isolates of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Bgt) that causes wheat powdery mildew. DH51302 and Shimai 26 were crossed to a powdery mildew susceptible cultivar Zhongzuo 9504 and the F_(2:3) families were used in molecular localization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Fourteen polymorphic markers, which were linked to Pm52 from Liangxing 99,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genetic linkage maps for the resistance genes Pm DH51302 and Pm SM26 in DH51302 and Shimai 26, respectively. These genes were placed in the same genetic interval where Pm52 resides. Analysis of gene-linked molecular markers indicated that Pm DH51302 and Pm SM26 differed from othe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on chromosome arm 2 BL, such as Pm6, Pm33, Pm51, Ml Zec1, Ml AB10, and Pm64.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action patterns to different Bgt isolates and molecular marker local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pedigree information, DH51302 and Shimai 26 carried the same gene, Pm52, which confers thei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玉叶  潘艳秋  靳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76-4279
[目的]促进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材料在小麦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STS、SCAR和SSR标记有效检测124个小麦品种资源中Pm21、Pm30、Pm34 3个类型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布。[结果]124份亲本材料中,7份材料含有Pm21基因(占5.65%),16份材料含有Pm30基因(占12.9%),4份材料含有Pm34基因(占3.23%);以2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存在的共有2种类型:其中1份材料含有Pm21+Pm30(占0.81%),1份材料含有Pm30+Pm34(占0.81%);没有发现以Pm21+Pm34 2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和Pm21+Pm30+Pm34 3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存在的类型。[结论]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Pm30和Pm34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品种资源进行检测,可为小麦育种提供广谱、持久抗病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