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塔石乡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调研分析,指出当前塔石乡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公共基础设施缺失、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并依据山村的资源特征和用地建设现状,确定以"魅力塔石"作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主题,根据设计构思提出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吕静  张皓 《现代园艺》2023,(19):119-12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地相继开展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方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迈入新征程,乡村景观风貌持续改善。然而,目前乡村人居环境“微景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众多宅前屋后附属空间和碎片空间尚未跟上全面提升的步伐等。以昆山市乡村微景观实践情况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启示,从规划设计方式和长效管控模式两方面入手,尝试性探索乡村微景观的营造策略和发展途径,为实现以村民参与为基础的乡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琳 《现代园艺》2022,(9):109-112
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逐渐走向高潮,然而快速且模式化的建设常会忽略其空间环境是否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相适应,造成空间闲置、异用等现象.因此,从环境可供性出发,以朱桥村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可供性进行测度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晋江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乡村景观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对乡村中散落荒置的点状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乡村中点状公共空间的四个特征,针对其特征分别提出其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将之运用到晋江市上垵村村口处点状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实践中,以期为今后的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景观建设逐步向乡村地区推进,这对原有乡村景观的格局和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保护乡村景观特色,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为研究背景,旨在通过对周至水街的调研,对其景观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对中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孟炎 《现代园艺》2014,(16):103-103
"美丽中国"自然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旨在提升村落形象,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本文基于对金华市各乡镇调研基础上,从村落最具代表性的入口景观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导向性入口、过渡性入口、标志性入口这3种入口形式,提出今后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营造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刘洋 《花卉》2022,(10):85-87
我国提出美丽乡村战略已有时日,北京郊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解决北京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本文以顺义区南法信镇六个村庄为例,对北京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布置绿地、休闲空间、文化及健身设施的建议,致力于创造优美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处处相宜,家家美景”的良好环境,达到美丽乡村战略规划的环境整治目标,以期为相关设计和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有限资金和资源建设乡村景观成了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梳理低成本景观的概念及研究现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对低成本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排序,进而提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农家乐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的传统文化面临众多危机,部分具有乡土特征、地域特色与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被破坏,所以,构建美丽乡村应摆脱传统新农村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对于乡村景观环境的有效改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独具地域特色与历史记忆、民族特色,有助于营造浓郁的乡村氛围,切实提高乡村优良环境与文化品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妙 《现代园艺》2023,(10):86-87+90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植物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绿地面积缺乏、绿地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担负着建设美丽、生态、文化多样性的新型乡村使命。因此,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乡村本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合理营造乡村植物景观,以改善乡村土地及农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4.
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建设方向,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发掘乡村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度假模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剖析已建成优秀度假村的项目,得到体验型旅游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并得出3个景观营造方法,希望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建立舒适、原真、便捷、生态、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5.
张洛川 《现代园艺》2023,(5):98-100
在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村依托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民展了旅游业,而乡村公共空间是旅游乡村的重要景观构成之一,如何与本土文化资源融合体现其多元价值,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建设初衷是乡村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红旅融合的角度,以大马峪村的公共空间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个体对公共空间设计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总结其空间设计特点,并对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和建议,为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校园室外空间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张家界市教字垭宝洁希望小学为例,针对乡村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利用乡村资源,利用运动、劳动和文化、教化的"两动两化"的景观手段,达到校园景观对乡村小学生的健身、养心的效果.营造出有利于乡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室外空间景...  相似文献   

17.
邢洪涛 《现代园艺》2023,(6):100-102+105
乡村被誉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港湾”,成为新时代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随着人们对康养型乡村景观的深入研究,打造生态康养的新型乡村已经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如何能延续乡村质朴文化特征,又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康养旅居需求的乡村景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从康养型乡村景观的重要性、存在的不足、秉承的原则、营造策略进行了一定探讨,以期能为不同人群提供一个原生性、舒适性、多样性、精神性的康养环境,为营造安全舒适的康养环境、构筑因地制宜的自然景观、继承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智慧健康的乡村环境,最终为康养型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设计原则与营造策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原则以及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2个层面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需要重视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和景观绿化工作。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本文对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绿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上海市乡村的植物绿化景观营造为着眼点,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乡村绿化工作中的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为新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活力。花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以其鲜艳的色彩和沁人的芳香备受人们青睐。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乡村花卉景观具有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和空间。在对台州市乡村旅游开发中花卉景观的调研与考察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台州市乡村花卉景观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