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为规避和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价值偏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规划整治研究,以乡村景观的本土特色为依据,通过分析概括村落"产、村、景"发展现状,以此提出和探讨基于"产、村、景"发展的规划实践策略,旨在使美丽乡村越过"美丽"的表象,重返乡村生产生活之中,并得以健康、平衡发展,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按照"建设美丽义乌、创造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展现地方特色,重视文化传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以实际行动助推美丽义乌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各地历史文化名村的逐渐遗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海南"文山村"为例,针对乡村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历史建筑景观风貌破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因素分析,试图通过环境教育,提出美丽乡村环境改善和地域特色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大田县桃源镇大湾新村为例,详细分析村(宅)旁、路旁、坡耕(抛荒)地、乡村公园4类乡村绿地建设,提出美丽乡村4类绿地绿化作业设计的对策和建议,为美丽乡村绿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居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热点讨论的话题,但往往聚焦城市而忽略乡村。乡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胜土,结合其独特的背景和现状情况来规划设计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丰顺县有多条村被广东省定为省级贫困村,是重点扶持对象,对于贫困村落美丽乡村项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丰顺县留隍镇连片示范村为例,从强化农产品及相关产业开发、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村落文化与文物胜迹保护、村落基础设施提升、污染环境治理等多方面进行剖析,提炼出"保护"、"治理"、"提升"、"产业开发"4大路径来提升村落的人居环境,从而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要渠道,它极大提高了设计效果,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从政府、设计师、村民协作出发,结合"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理念的"五共"机制,以闸口村公共空间为例,探索公众参与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和村庄景观在我国都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营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乡,是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寻求的理想与抱负。文中结合对临沂市兰陵县孙于沟村的调研情况,针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浅谈了由"乡情为骨,乡韵为魂"延伸而出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营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B08庭院改造项目为例,探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尊重当地村民意愿,充分发掘乡村地域文化,形成由设计师引导,村民主动参与设计和施工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丽乡村政策的逐一出台落地,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乡村植物作为乡村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乡村景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后石沟村影视基地提升工程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梳理乡村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及设计策略,探讨适合青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绿化配置模式,以期对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丽美  徐青青 《花卉》2020,(10):290-291
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这期间浙江省龙泉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推动"三农"发展、城乡融合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相关政策、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全力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营造有利条件,力求早日实现"干净、整齐、特色、乡愁、和谐"的美丽乡村。当然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绿美的结合,而最能作为呈现二者结合的载体则非花卉莫属,通过丰富绚烂的色彩为乡村加以修饰,这对于美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考虑到乡村实际情况,则选取食用花卉作为美丽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将重点分析食用花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为实际操作过程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2.
邓根新 《花卉》2016,(6):73-74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村镇绿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村镇绿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程度,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探讨了村镇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丽乡村概念及建设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美丽乡村项目口上村为例,从前期调研、特色挖掘、规划布局、产业策划等几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在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开发产业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等重要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对今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有所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精品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对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精品村景观进行实践调研,系统地阐述了台州市精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台州市精品村建设需要科学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精品村景观生态保护、彰显精品村景观建设地域特色、树立精品村景观地方文化融合理念、建立完善的精品村景观管理机制等建议,为台州市精品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园艺》2020,(1):126-129
随着2017年浙江省提出"新千万工程",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深度需求,乡村旅游市场愈发广阔,乡村景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综合平原水乡和乡村景区特征,分析乡村景区建设主要问题和要求,探讨了乡村景区建设思路。以国家3A景区三林景区为例,在三林村自然人文特点和产业基础之上,提出产业升级、联动发展、村企合作、品牌建设等多个发展策略。以乡村景区化建设,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新时代景区化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西湖区双灵村村庄整治工程为例,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处理手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农家乐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景春 《花卉》2020,(6):58-60
环境整治型模式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庄内村为实例,从溪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绿化提升、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等几个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杭州美丽乡村建设也同步升级,强调挖掘乡情元素,突出杭派风的特色。瓦作为江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材料,对于延续杭州乡村历史风貌具有重大意义。以杭州蒋家村、东梓关村、凤凰村、欢潭村4个历史文化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阅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杭州乡村瓦元素的应用情况、局限性、景观营造策略等。结果表明:乡村瓦元素在4个乡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尤其是欢潭村应用形式丰富,景观特色鲜明。尽管瓦元素在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初见成效,但依旧存在形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文化内涵等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结合多元素合理搭配,丰富瓦元素应用形式,注重文化氛围营造,以期通过瓦元素构建起杭州历史文化村落新风貌。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