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议采用病死猪集中处理模式与规模场自行处理模式相结合。2012年,陕西省实施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笔者具体负责铜川市该项工作,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问题分析1.处理病死猪成本偏高。按照国家要求,应该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对大多数养殖场来说,处理病死猪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导致养殖户在动物病死后不愿意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和主动做无害化处理,甚至逃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随意扔掉,有人甚至将其偷偷卖掉,给环  相似文献   

2.
病死猪处理是困扰畜牧业者的难题之一。作为病死猪污染网络治理机制的实践,浙江省龙游县在原能繁母猪保险基础上,将全县所有生猪纳入保险,同时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向,将原用于直接补贴养殖户的资金转为补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企业。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立,使涉农财政投入形成了合力,提高了使用效率,并演变成一种有效的污染治理模式:全县病死猪从分散处理转向集中处理、从单纯注重"无害化"转向"无害化、资源化"并重、从处理终端扩展至"收集—处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无害化处理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畜产品质量、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意见和财政措施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广西因地制宜,按照"政府引导,养户为主,财政补助"的原则,采取高温-生物降解、高温化制-生态循环处理等,积极探索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与集中监管和分散处理与属地监管的模式,有效推进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但受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及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仍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宣传与执法,强化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建设能全面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俊 《养猪》2023,(1):119-121
辽宁省建成了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补充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了“无害化处理+保险”的联动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文章通过分析指出辽宁省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仍然存在处理设施设备覆盖面不全、病死猪病原检测力度不够、收集暂存和转运存在风险、处置与保险联动有待加强、补贴政策变动影响积极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养殖户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不法商贩谋取暴利,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等。文章主要分析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1??无害化补助实施中的问题
  1.1??养殖户对病死猪的处理存在问题
  国家虽然出台了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但有些生猪养殖户为了本身的利益,不按正常渠道处理,将病死猪仍在河中、废弃荒地等;甚至有些利益熏心之辈进行病死猪的贩卖和其猪产品的买卖交易。  相似文献   

8.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保障畜禽养殖环境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精心研究,创新举措,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建立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推行"定点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油脂作为工业用原料,残渣作为花肥或燃料,实现了目标上的变"废"为"宝"。有的地方是通过合理的运行流程,结合科学的推进措施,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如形成"户申报、站受理、镇集中、市处理"的"四步法"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食品安全一直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与国家人民的健康与生命息息相关。对于畜牧养殖行业而言,做好病死动物的处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畜牧养殖行业中,对于猪肉而言它是我国食品中最为常见的肉类之一。养殖户对病死猪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流入市场,无疑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因此,做好养殖户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养殖户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为促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一点意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病死动物的处理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工作是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选择.通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把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在为养殖户谋得实惠的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病死猪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难题,杜绝了病死猪乱抛乱弃、非法流入市场的现象,防范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吴江区自2012年开始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监管处理,并按规定相应地发放无害化处理补贴,病死猪处理方式经历了就地深埋、沉尸井、发酵降解三个阶段,处理对象也从最初的病死猪逐渐覆盖到病死羊、犬、家禽等,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生态、安全、可靠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了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100%降解、零污染排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6,(3)
正自从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再次引起社会民众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热点。为防止病死猪乱丢弃现象、流入餐饮业或肉制品加工企业,维护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漳州市早在2008年开始实施病死猪化尸池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先走在福建省其他地区前面,2013年又率先实施工厂化集中无害化处理,并且把工厂化集中处理成功经验与做法推广至福建南平,广东惠州、梅州,河南许昌、汝州,江西瑞金和安徽合肥等  相似文献   

13.
新罗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养殖环节中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已成为公认的难题,传统的几种无害化处理方式也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大小不等的死猪漂流、食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为探索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建设无害化集中处理厂,鼓励生猪入保险及建立完善的病死猪收集体系,能更加有效地杜绝养殖户随意处置及贩卖病死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从湖北省荆门市畜牧兽医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荆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将实行"五单二账"。近年来,荆门市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的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4个,区域收集点已建成41个、在建10个,共投资558万元,共有建筑面积1 829 m~2、占地  相似文献   

15.
<正>金华市婺城区是生猪养殖大区,是浙江省生猪调出大县,为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该区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于2015年12月建成并试行运作,于2016年1月开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病死动物。截止2017年6月共收集处理病死猪18.2万余头,实现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正>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保障养殖环境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如皋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精心研究,创新举措,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组织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设,科学推进定点收集、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着力构建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到位、覆盖饲养、屠宰等环节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全面提升如皋市动物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形势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感染非洲猪瘟的病死猪尸体的处理、加快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从病死猪危害及当前无害化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五种无害化处理技术,并对其运行成本、处理效果及残值利用等方面的比较,旨在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高温法处理方式更适合现阶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养殖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河南省2013年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以来,已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100个,日均处理能力1350t,病死畜禽收集点1990个,在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资金支持、执法监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设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勘查理赔相挂钩的联动机制——“河南模式”,但也存在体系规划不合理、建设标准不高、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研发、加强宣传引导等建议,以期为深入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畜禽保险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内乡县通过生猪育肥猪保险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机制的探索和建立,解决了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政府、畜牧部门、保险部门和养殖户的四满意和全县生猪产业的上档升级。本文介绍了内乡县生猪育肥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新机制的探索,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畜禽保险长效机制寻找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第一大生猪产出国,生猪产业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设施不重视,没有认识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为此,应该采取科学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