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了解乡村环境整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与意义,探索其整治规划的要点,并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考察探究重庆大足区棠香街道与龙水镇两个不同村落,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差异,探究村庄如何进行差异性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特色精品示范村规划设计为例,从景观提升角度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策略。同时本次项目除景观设计师参与外,通过邀请画家进村的模式,走访调研村落现状,提炼村庄风貌特色,共同描绘村庄场景的美好画境,表达村落设计愿景与发展定位。最终由设计师梳理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出设计策略,以指导下一步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要渠道,它极大提高了设计效果,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从政府、设计师、村民协作出发,结合"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理念的"五共"机制,以闸口村公共空间为例,探索公众参与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探究村落及其生动的生长肌理,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相关元素,为村民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乡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所裨益。在创建和谐社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导向下,幸福庄落后面貌的改善和振兴发展成为赞皇县幸福庄景观规划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调研队落实"促进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改善绿色生态环境这一中央新政的重点工作目标。调研队通过对幸福庄居民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理论分析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幸福庄原有的村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风民俗和乡土气息,尝试用设计来激活那些已悄无声息地抽离出日常生活的传统元素,让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传统,以一种新的方式重回日常;让丢失且又传承了千百年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以崭新的面貌还原于村民,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协同社会的高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落实"共同缔造"的工作模式最终形成"多元参与,四方汇智,共谋发展,助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13,(6):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新华林场作为生态建设的基层林业单位,肩负着生态保护和兴场富民的双重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林场克难攻坚、稳扎稳打,以打造美丽林场为目标,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正>在山体绿化基本饱和情况下,生态建设主战场已转向平原绿化,而村庄绿化是平原绿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浙江各地正围绕"美丽乡村"和"森林村庄"建设,村庄绿化工作搞得如火如荼。本文浅谈一些村庄绿化的技术要点。1村庄绿化设计1.1地形设计绿地中地形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水体设计应提倡自然软底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水体的驳岸应结合岸边绿  相似文献   

9.
刘洋 《花卉》2022,(10):85-87
我国提出美丽乡村战略已有时日,北京郊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解决北京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本文以顺义区南法信镇六个村庄为例,对北京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布置绿地、休闲空间、文化及健身设施的建议,致力于创造优美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处处相宜,家家美景”的良好环境,达到美丽乡村战略规划的环境整治目标,以期为相关设计和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塔石乡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调研分析,指出当前塔石乡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公共基础设施缺失、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并依据山村的资源特征和用地建设现状,确定以"魅力塔石"作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主题,根据设计构思提出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作为其关键载体的乡村民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以乡土元素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优秀民宿设计案例,来探讨乡村设计的原真性和生活性、实用性等.从文化传承、空间营造、环境保护等方面论述了乡村民宿设计中乡土元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自身...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规划科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标评价指标,分析乡村景观建设在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和长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乡村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陈馥羽  李欣雨  刘金阳 《现代园艺》2024,(3):104-106+109
在充分尊重当地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整村庄元素,建构新的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从当地植物环境条件、村庄现有特色产业、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等方面,分析当前村庄空间布局与规划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阐明了村庄发展规划应达到环境优、体系全、特色足等目标,注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运用,推动当地红色文旅发展,助力村庄产业多元化,重塑乡村肌理,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以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芦镇神泉村为例,对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思维下的景观规划实践,探索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实践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妙 《现代园艺》2023,(10):86-87+90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植物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绿地面积缺乏、绿地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担负着建设美丽、生态、文化多样性的新型乡村使命。因此,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乡村本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合理营造乡村植物景观,以改善乡村土地及农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发展迅速,乡村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乡村景观都面临着千村一面、村落特色文化无法留存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以福建省赤溪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挖掘村庄的景观资源,从乡村特色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提升赤溪村的乡村景观,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19,(23):140-142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中的雨洪管理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指现代城市建设应该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以及维持生态平衡能力的功能。然而,目前将"海绵"理念应用到村落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景区村庄"这一新的概念,更是缺乏对其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和实际案例的应用。基于此,阐明景区村庄的由来及含义,分析景区村庄中为何要引入"海绵"理念,同时探讨海绵型景区村庄的海绵体空间类型与有效建设途径,最后以实际案例作为引证,为我国现代化景区村庄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钟丽美  徐青青 《花卉》2020,(10):290-291
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这期间浙江省龙泉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推动"三农"发展、城乡融合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相关政策、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全力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营造有利条件,力求早日实现"干净、整齐、特色、乡愁、和谐"的美丽乡村。当然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绿美的结合,而最能作为呈现二者结合的载体则非花卉莫属,通过丰富绚烂的色彩为乡村加以修饰,这对于美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考虑到乡村实际情况,则选取食用花卉作为美丽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将重点分析食用花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为实际操作过程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衡水湖片区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以河北省委确定的"湖光秀色、诗意乡村"的总定位为基础,结合衡水"绿色崛起、一湖三城"的城乡发展战略,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衡水湖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提出了与衡水湖旅游景区相结合,形成"两带两区"空间结构的衡水湖片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建设的思路,以期为以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为导向的美丽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逐渐城镇化和空心化严重的现实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建设美丽乡村景观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探究中国古典园林对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启示,以中国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思想梳理和观点提炼,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特点、影响、造景手法及传统园林的局限性,针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进行对策分析,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制宜的设计观、朴素天然的色彩观的分析,提出中国古典园林也需继承创新,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推陈出新,建设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中国。以期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20,(5):105-107
空间优化对乡村资源整合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根据景中村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根据规划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生态空间修复提升3个方面着手,实现景中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