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国内的森林资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一项重要资源,要想促进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就需要加强对其的培育以及管护,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张悦炀  邵立郡 《花卉》2020,(10):167-168
我国的森林资源种类丰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对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有效策略,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森林资源,使其不遭受破坏,为森林景观旅游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3.
《花卉》2017,(24)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了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遭受了严重破坏,加强森林管护工作刻不容缓。但当前我国森林管护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为全面、有效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花卉》2017,(22)
森林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森林管护又是森林资源保护最基础的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的天然林管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我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森林管护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森林管护工作,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的森林管护现状及当前管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期能为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还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轻风沙等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从森林资源管护方面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和防范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质量得以提升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植树造林、森林培育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林木资源保护与培育现状,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森林培育,并加快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从当前森林培育与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出发,并就如何加强森林培育与森林资源保护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生存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来实现的。制度建设的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森林管护制度建立和森林资源培育两方面来分析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途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加强森林管护工作的方法,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主要应从制度、宣传等多方面举措入手,提高森林管护的质量,应从强化森林管护工作的措施出发。  相似文献   

9.
《花卉》2018,(2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生态建设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化水平,导致了我国环境的生态平衡。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是目前各地区乃至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森林资源受到火灾,病虫害以及人为过度砍伐等严重威胁,如何做好森林管护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陕北延安地区的森林管护现状以及目前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是林业的主要工作,也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相关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林政执法力度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自然资源的重视与管护力度日益加大。而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管护,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此次研究围绕国家森林资源管护加以探究,并从森林调查、开发经营、管理、创新等层面提出具体的管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明 《花卉》2022,(16)
森林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为保护森林资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研究植树造林技术,强化森林经营管护是当前相关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保护森林资源,完善森林经营管护体系,本文阐述了当前植树造林技术的类型和植树造林技术应用与森林经营管护的意义,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和高效全面的管理机制、完善应对森林灾害的举措等措施将植树造林技术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重要的一项经济、林业和生态工程,是为了丰富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手段,森林管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持续不断加大对森林管护工作的力度。本文将从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着手,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翀 《花卉》2016,(22):62-63
森林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无论是对人类还是自然,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还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通过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益,尽可能的避免森林资源受到侵害,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规模。本文就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益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关系着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花卉》2017,(22)
随着植树造林政策的逐渐深入以及我国绿植面积的减少,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对于提升我国的绿色环境和减少风沙对一些地区的侵害是非常重要的,进而森林管护也就成了我国森业资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森林管护工作管理的好与坏与护林人员的管理对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护林人员的管理对策不能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建设,那么护林人员的管理对策有必要根据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进行调整,认真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对于开创森林资源发展的新局面非常重要,所以护林人员的管理对策对于做好森林管护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森林资源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森林管护,不仅能有效减少森林损耗,规避可能出现的森林资源断层问题,也有助于保护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森林灾害的发生。现就个人在森林管护方面的几点思考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牛志伟 《花卉》2022,(2):130-131
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管护是极其重要的保证环境措施,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造林技术,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植树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植树造林技术并提出森林经营管护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兰坪县地处天保工程林区内,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对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兰坪县森林资源现状出发,进而就如何做好兰坪县森林资源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从森林火灾预防、病虫害防治、护林的方式和措施以及森林管护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兰坪县森林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各省已经纷纷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而且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实现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划分,同时还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然林开发和保护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天然林的保护效率,对国家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解决森林管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的提高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