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核桃内果皮硬化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及生长素在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新露’核桃为研究试材,形态学观察及木质素沉积分析表明,内果皮硬化与其表面维管束分布具有密切关系,靠近维管组织附近的内果皮硬化先于远离维管的区域。IAA含量在内果皮硬化过程中呈V字形变化;IAA在5个时期平均含量最高(16.467 ng·g-1),约为IBA、ICA和ME-IAA总和的6.8倍。木质素合成中间代谢物分析显示,木质素单体对香豆醇在内果皮硬化区的含量是未硬化区的16倍,芥子醇在内果皮硬化区的含量极高,但在未硬化区未检测到存在,且随着硬化进程这两种物质在内果皮硬化区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录组与蛋白组关联分析获得了内果皮硬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369条,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同时存在差异的基因关联结果较好,相关系数最低为0.48124;但差异表达基因整体关联结果较差,相关系数最高为0.22112。利用Metascape构建了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前20个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网络,发现内果皮硬化主要涉及苯丙烷类代谢、氧胁迫响应、细胞壁组织与生物合成和氨基糖与核酸糖代谢4个生物过程。荧光定量结果表明,AUX/IAA基因JrIAA9、JrIAA16和JrIAA27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IAA含量的基本一致。由此推测生长素IAA在内果皮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这对后续开展露仁发生机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桃果实内果皮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木质素沉积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熟桃‘京玉’和‘大久保’果实为材料, 测定桃果实内果皮在细胞分裂和硬核期糖的含量, 分析糖积累的变化情况; 通过间苯三酚—HCl对‘大久保’桃果实内果皮进行染色, 观察木质素沉积的进程; 应用常规戊二醛—锇酸双固定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内果皮细胞壁的发育进程。结果表明, 桃果实内果皮在花后40 d前, 细胞不断分裂增生, 初生细胞壁不断膨大, 糖的积累快速增长, 大约40 d时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量达到最高; 到40 d后, 糖含量及山梨醇代谢迅速下降。此时内果皮开始木质化, 内部逐渐呈现红色, 大约半个月后, 整个内果皮都变红, 木质素从内到外基本沉积完毕, 说明木质素沉积发生在糖积累高峰之后, 糖的大量积累为木质素前体的合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糖积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内果皮发育的好坏。  相似文献   

3.
方位及冠层对核桃内果皮木质素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张萍  黄闽敏  张强 《果树学报》2020,(5):696-704
【目的】明确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对内果皮中木质素、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核桃品种’新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树冠不同方位、不同冠层对内果皮中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方位、不同冠层上,木质素含量随着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持续增加趋势;PAL、POD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南面上层>南面中层>南面下层>北面上层>北面中层>北面下层>中部上层>中部中层>中部下层;PPO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北面下层>北面中层>北面上层>中部下层>中部中层>中部上层>南面下层>南面中层>南面上层。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与PPO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树冠南面和上层接受的光照强度最大,木质素含量最高,PAL、POD酶活性最强;PPO酶活性最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表明光照强度诱导了核桃果实内果皮中木质素的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核桃硬壳发育期内果皮木质素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HCl法观察了内果皮木质化过程,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核桃硬壳木质化始于6月初,6月中旬初步成型,7月下旬完成。从硬壳木质化至坚果采收,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酚类物质含量在采前略有下降,POD和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PO活性整体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AL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薄壳扁桃和厚壳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以薄壳和厚壳扁桃各12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染色、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其发育期内扁桃内果皮结构差异,测定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及PAL、C4H、4CL、CAD、POD、PPO的木质素积累相关酶活以及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来研究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增加,PAL活性变化与4CL活性、CAD活性、PPO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r=0.6671**、0.6893**、0.6776**),与POD活性变化显著负相关(r=-0.5418*)。4CL活性变化与CAD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r=0.6701**),与PPO活性变化显著正相关(r=0.552*),与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r=-0.5566*)。PPO活性变化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极显著负相关(r=-0.6888**),与半纤维素显著正相关(r=0.5998*)。本研究发现,扁桃内果皮木质素沉积是从导管部分开始,厚壳扁桃比薄壳扁桃能更早完成内果皮的木质化,厚壳扁桃在花后51d即可完全木质化,薄壳扁桃的硬化周期则比厚壳扁桃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琯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以揭示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花后135、165、195、215 d 4个时期的琯溪蜜柚果实,测定汁胞粒化率及木质素含量以及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并进行汁胞细胞壁木质素沉积的显微观察。【结果】在琯溪蜜柚花后195至215 d果实发育成熟期,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CrPAL1、CrPAL3、CrC4H1、CrC4H2、Cr4CL、CrCCR3、CrCAD3、CrPOD2和CrPOD7等9个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强,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这期间果实汁胞粒化明显加速,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明显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积累,番红染色显示木质素在蜜柚汁胞细胞壁中明显沉积。【结论】琯溪蜜柚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汁胞粒化过程中细胞壁木质素的合成。研究结果为今后琯溪...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纸皮核桃内果皮硬化期转录本表达情况,获得3个代表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为系统研究纸皮核桃内果皮木质化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内果皮硬化期3个样品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软件筛选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通过Trinity软件拼接得到76 814条Unigene,筛选出了609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ne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ABC转运子合成、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结论】筛出了纸皮核桃内果皮硬化期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主要代谢途径,为今后系统研究纸皮核桃内果皮木质化的分子机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菁  赵书岗  王红霞  张志华  李夕勃 《园艺学报》2015,42(11):2144-2152
 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HCl 法观察 了内果皮木质化过程,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 果表明:两个品种核桃硬壳木质化始于6 月初,6 月中旬初步成型,7 月下旬完成。从硬壳木质化至坚果 采收,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酚类物质含量在采前略有下降,POD 和PAL 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PO 活性整体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 极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OD 活性与木质 素、纤维素、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AL 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扁桃内果皮的发育与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薄壳‘纸皮’和厚壳‘长石头’两个不同壳厚类型扁桃品种为试材,分析内果皮不同发育时期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两个扁桃木质化过程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在积累,酚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PAL、CAD、C4H、PPO、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长石头’扁桃内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在花后55 d和40 d起始终高于‘纸皮’,但内果皮的酚类物质含量始终低于‘纸皮’,‘长石头’扁桃内果皮PAL、CAD、C4H、PPO、POD活性高峰值显著高于‘纸皮’;扁桃内果皮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酚类物质含量呈现负相关;PAL、CAD、C4H、PPO、POD活性与木质素快速积累后期呈现负相关。【结论】较高的PAL、CAD、C4H、PPO、POD活性和大量的木质素所需要的前提物质促进了木质素的积累,从而使内果皮木质化加厚。  相似文献   

10.
细胞壁代谢严重影响鲜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的食用品质。以‘大白棒’豆荚为试材,研究其4个发育阶段内源激素含量、细胞壁主要成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内源激素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豆荚发育过程中GA3和6-BA含量呈下降趋势,乙烯(ET)生成速率和茉莉酸(JA)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豆荚在花后前10d以增长为主,花后10d后以增粗为主;花后前10d蔗糖合成酶(SuSy)促进蔗糖合成,随着SuSy活性和纤维素酶(Cx)活性的下降,蔗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升高;花后5 d时G木质素在木质部沉积,花后10 d时G木质素和S木质素均在韧皮部沉积,逐渐增多并向两边扩散,S木质素仅在韧皮部沉积;花后5 d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为木质素生物合成提供底物,随后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增加,促进木质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促进O2-向H2O2转化,与增加的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木质素的氧化聚合;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共价性果胶(SSP)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呈下降趋势,离子型果胶(CSP)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JA正向调控豆荚发育和纤维素代谢,ET、GA3、6-BA、ABA则相反;JA通过抑制O2-向H2O2转化和POD活性来调控木质素的聚合,ET、GA3、6-BA、ABA通过增强PAL和POD活性来促进木质素合成;IAA和SA参与调控果胶代谢。  相似文献   

11.
山楂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在烟草中异位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中克隆过氧化物酶(POD)编码基因,通过转基因验证其在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为揭示山楂内果皮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山楂克隆基因,以p RI 101-AN为构建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基础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结果】从山楂中克隆出编码序列长度为996 bp的POD72基因,命名为Cp POD72。山楂POD72与木本和草本植物POD7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较高。构建了Cp POD72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了66个烟草转化植株。RT-PCR检测结果显示Cp POD72基因在烟草转基因植物中异位表达,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转Cp POD72基因烟草植株中木质素含量增加。【结论】Cp POD72基因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软核山楂与硬核山楂内果皮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结构及其差异,为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择以及杂交后代品质的鉴别提供形态学依据。试验材料为软核品种新宾软籽和硬核品种山东大绵球。采用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比较山楂内果皮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采用间苯三酚浸染法和石蜡切片法,比较内果皮木质化程度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硬核山楂内果皮纤维素含量(249.7±9.4)g/kg和木质素含量(252.6±5.0)g/kg均显著高于软核山楂内果皮纤维素含量(175.5±5.1)g/kg和木质素含量(134.2±1.8)g/kg,约为软核山楂的1.42倍和1.88倍;在花后16~46 d,软核山楂靠近种仁处内果皮3~4层细胞逐渐木质化,直至全部木质化,而硬核山楂内果皮近45层细胞逐渐木质化,直至全部木质化;硬核山楂内果皮厚度、细胞层数与细胞直径均显著大于软核山楂,在花后46 d时,硬核山楂内果皮厚度[(1 662.75±63.83)μm]、细胞层数(45层)约为软核山楂内果皮厚度[(454.41±18.33)μm]的3.66倍、细胞层数(26层)的1.73倍,硬核山楂内果皮靠近中果皮处细胞长轴直径[...  相似文献   

13.
菜业资讯     
《蔬菜》2021,(2):83-8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细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为了解答miRNA如何调控细胞壁生物合成的问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鉴定了23个靶向细胞壁生物合成基因的miRNA,命名为细胞壁miRNA(CW-miRNA)。以miR775为例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核桃内果皮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燕  徐龙  王新建  张锐 《北方园艺》2012,(12):117-119
以核桃果壳硬化期的内果皮为试材,针对核桃内果皮木质化程度高且富含多酚多糖的特点,比较CTAB法Ⅰ、CTAB法Ⅱ和试剂盒3种方法提取核桃内果皮RNA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RNA均可见3条带。CTAB法Ⅰ提取的RNA略微拖带,OD_(260)/OD_(280)为1.540,RNA产率为75.9μg/g,RNA完整性差,质量低;CTAB法Ⅱ的RNA图谱较完整,但亮度较弱,OD_(260)/OD_(280)为1.801,产率为86.1μg/g,但RNA提取过程耗时太长;试剂盒法提取的RNAOD_(260)/OD_(280)为2.055,RNA产率96.4μg/g,RNA图谱清晰、稳定、明亮,证明得到的RNA多糖及酚类等去除较彻底,纯度、完整性和产率均较高。因此,应用复杂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的试剂盒法可获得高质量与高产率的核桃内果皮总RNA,完全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热激转录因子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以‘红福七寸’和‘红芯七寸’胡萝卜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Na Cl处理下肉质根木质素含量以及根和叶中胁迫相关的生理指标,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13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在肉质根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胡萝卜肉质根中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且在100 mmol·L-1Na Cl处理下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91倍(‘红福七寸’)和1.83倍(‘红芯七寸’),表明盐胁迫诱导了胡萝卜肉质根木质素的合成。q RT-PCR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中的Dc F5H和Dc COMT表达水平与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相似且高度正相关,可能为盐胁迫下胡萝卜肉质根木质素生物合成响应的关键基因。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盐胁迫处理下,胡萝卜根和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诱导胡萝卜肉质根的木质化,木质素合成通路基因参与了对盐胁迫的响应,Dc F5H和Dc COMT可能是盐胁迫下调控木质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果实成熟软化方面的研究资料,介绍了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果实的软化与PE(果胶甲酯酶)、P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等酶的活性增强有关,果实成熟过程中PE、PG等细胞壁酶活性升高,使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细胞壁物质降解,细胞壁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果实硬度下降,果实变软。酶活性的升高受基因的调控,采后生物技术的研究为抑制果实成熟软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野核桃坚果营养成分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疆野核桃内在营养成分的测定及分析,探究新疆野核桃坚果品质,为新疆野核桃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野核桃10种不同类型坚果为材料,测定新疆野核桃坚果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元素等15项品质指标,通过变异分析、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新疆野核桃坚果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新疆野核桃不同类型间营养成分除蛋白质和镁元素外,其他指标含量均达到极显著的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w,后同)在17.85%~19.95%;可溶性糖含量为4.23%~6.53%;维生素E含量为2.86~8.67 mg·kg-1;脂肪含量为54.64%~72.15%;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8%~9.7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6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4%~34.55%;矿物元素含量为10 525.11~12 827.19 mg·kg-1;总黄酮含量为0.01%~0.21%。【结论】新疆野核桃坚果营养成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脂肪酸、矿物元素。不同类型新疆野核桃各营养成分含量均体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且不同类型都有自身的优势指标。  相似文献   

19.
蔷薇科包含很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园艺植物,它们的开花模式多样,而不同的开花模式又直接影响了开花观赏期和果树产期,在园艺生产上非常重要。以拟南芥为代表的模式植物中,TERMINAL FLOWER1(TFL1)基因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已被深入研究,它是调控植物花芽分化的关键基因,可以维持花序的无限生长状态,延迟拟南芥的开花时间。然而,人们对蔷薇科植物开花调控机制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在本文,我们回顾了TFL1同源基因在蔷薇科植物开花时间调控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了TFL1同源基因在各种蔷薇科植物开花转型以及童期向成熟期转换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遗传功能,为今后深入研究TFL1调控蔷薇科植物开花时间以及童期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蔷薇科包含很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园艺植物,它们的开花模式多样,而不同的开花模式又直接影响了开花观赏期和果树产期,在园艺生产上非常重要。以拟南芥为代表的模式植物中,TERMINAL FLOWER1(TFL1)基因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已被深入研究,它是调控植物花芽分化的关键基因,可以维持花序的无限生长状态,延迟拟南芥的开花时间。然而,人们对蔷薇科植物开花调控机制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在本文,我们回顾了TFL1同源基因在蔷薇科植物开花时间调控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了TFL1同源基因在各种蔷薇科植物开花转型以及童期向成熟期转换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遗传功能,为今后深入研究TFL1调控蔷薇科植物开花时间以及童期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