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被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利用微生物修复与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成为当前治理石油污染最为理想的有效方法。介绍了营养成分、接种量、pH、石油含量、温度、培养转数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是现代新型的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在解决石油污染土壤问题中引进微生物修复技术。总结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类型;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微生物种类、复合菌群及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石油高效降解菌;影响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效率的多种因素,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淋洗施肥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淋洗施肥修复方法处理石油污染盐碱土壤,评价该修复方法对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修复效果,并且采用最大或然数法和Biolog方法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82 d的培养,淋洗施肥处理中油和脂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处理和施肥处理高(19.7±4.3)%和(13.8土3.4)%,土壤盐分去除率分别比对照处理和施肥处理高(66.5±2.9)%和(41.3±6.2)%,说明该处理是一种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有效方式.淋洗施肥处理明显提高异养细菌、石油烃降解菌、烷烃降解菌和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了微生物对土壤中油和脂的降解.此外,淋洗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促进了微生物种群的稳定,这暗示着土壤微生物种群正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4.
谭银萍  马媛  吕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353-4358
石油污染越来越多的在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积累且很难被消除,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证明,对石油污染采取微生物修复是行之有效和环境友好的,因此对微生物降解菌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介绍了石油污染现状、微生物降解技术及途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修复对黄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微生物法对石油污染黄土壤进行实验室模拟修复研究,通过测定修复过程中的不同组分烃、不同形态氮和有效磷含量,石油烃降解菌数量对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经过5周的修复处理,生物刺激法处理的土壤中总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分别为14.54%、21.98%、33.14%,土壤铵态氮含量由初始添加的210.4 mg·kg-1降低至97.2 mg·kg-1,土壤硝态氮含量在修复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经过生物刺激修复的土壤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降解菌数分别为1.60×105、3.09×105、7.08×103,而未经修复处理的土壤中三种烃降解菌数量分别为2.69×10~4、2.57×10~4、4.07×103。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刺激法可有效去除黄土壤中的石油烃。影响石油污染黄土壤生物修复作用的限制性因素为土壤中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未经修复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相比,生物刺激处理使土壤中烃降解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修复法对油污土壤进行了修复处理,对修复过程中不同组分烃浓度的变化、土壤四种酶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脂肪酶)、微生物对不同组分烃的代谢活性等生物因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组分烃的浓度变化及土壤生物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不同组分烃,修复进行11周,土壤中烷烃、多环芳烃去除率分别为46.8%和39.9%。修复处理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脂肪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对烷烃、多环芳烃的代谢能力,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烷烃的降解与微生物对烷烃的代谢活性、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与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微生物修复作用可提高土壤中不同组分烃与微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壤的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当今土壤的石油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与迁移。对作物的影响及生物修复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大连市黑石礁海域海水,加入风化好后的柴油配制成模拟石油污染海水,通过分别改变催化剂的掺杂比、溶液pH、催化剂添加量、光照时间和柴油初始浓度等因素,研究各因素对上转换材料TiO2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光催化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海洋中柴油初始浓度为0.1 g/L时,催化剂掺杂比为15%,催化剂添加量为40 mg,溶液pH为7的条件下催化降解2.5 h,海洋石油污染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88.85%。  相似文献   

10.
陈梅梅  马超  刘光全  刘鹏  赵林  汤小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5-8256,8284
[目的]探讨本源微生物修复稠油污染土壤最佳生态条件。[方法]从辽河油田稠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本源微生物高效降解菌株,首先通过对pH、稠油浓度、营养元素、接种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本源微生物降解稠油污染土壤的最佳生态条件。[结果]影响微生物降解稠油污染土壤降解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石油浓度接种量pHKNO3KH2PO4;微生物的最佳生态降解条件为:KNO3为0.45 g,K2HPO4为1.10 g,pH=8,接种量为2 ml,石油浓度为0.2%,此时降解率高达61.87%。[结论]该研究为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Blumer M  Sass J 《Science (New York, N.Y.)》1972,176(4039):1120-1122
In September 1969, approximately 600 metric tons of number 2 fueloil were spilled in Buzzards Bay, Massachusetts. Two years later, fuel oil hydrocarbons still persisted in the marsh and in offshore sediments.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is slow, especially below the immediate sediment surface and appears to proceed principally through microbial utilization of alkanes and through partial dissolution of the lower-boiling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boiling range of the spilled oil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homologous hydrocarbons (for example, phytane and pristane) have been well preserved. The finding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geochemical stability of hydrocarbons. Fuel oil is an appreciable fraction of whole crude oil. This fact suggests that oil products and crude oils have a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相似文献   

12.
混合烃污染土壤微生物-电动修复中的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微生物降解和电化学氧化分别在去除不同烃类时的具体作用,分别以正十六烷、环十二烷和芘作为直链烷烃、环烷烃和多环芳烃的代表性污染物,以具有不同烃类降解能力的菌株所构建的菌群为降解的微生物,以二维对称电场为修复平台,以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修复方式中不同烃类污染物降解的时空特征和微生物数量、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效率显著高于单一修复,在联合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和细菌数量明显升高,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降解作用和电化学氧化作用在不同烃类污染物的去除中均体现出了互补性,其中正十六烷和芘的去除较多地依赖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而环十二烷的去除则较多地依赖于电化学氧化作用。另外,微生物降解作用在场强较弱的位点贡献较大,而电化学氧化作用在场强较强的电极附近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土壤微生物既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又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物指示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从土壤环境质量表征的微生物学指标和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两个主要方面,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作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指示,PAHs高效降解菌株筛选,微生物降解PAHs的途径和修复方法等.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响应机制和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油泄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重大经济损失,微生物修复是解决石油污染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青藏高原石油污染土样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低温石油降解菌,并研究了该菌株对石油的乳化性能、降解特性、降解条件以及对不同碳链烃类的利用。本实验用血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23-1,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23-1),比色法测定该菌株的乳化性能为19.6%,超声波法测定乳化稳定性为37.5%,表明其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具有增溶作用。质量法测定L. fusiformis 23-1对石油的降解率为57%,适宜降解条件为:初始pH为7.5,温度为25 ℃,培养8 d后获得最佳降解效果。GC-MS方法测定该菌株的石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对石油中不同碳链的烃类降解能力不同。L. fusiformis 23-1能产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降解石油能力,可用于石油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苏丹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在有、无氮磷钾肥的条件下,对苏丹草的生长发育和石油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90 d的修复,施肥处理的石油烃去除率比无施肥处理的对照高10.31%;苏丹草的株高、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叶绿素a/b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均有所降低;芳烃(16种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和烷烃(C8~C40)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39%和6.44%。不论是对照还是施肥处理,烷烃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芳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的不动杆菌。[方法]采用低能N~+对不动杆菌菌株a8进行诱变,测量离子注入前后不动杆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并研究其降解能力和降解机理。[结果]当N~+的注入能量和注入剂量分别为15 ke V和8.0×1015ions/cm~2时,不动杆菌的降解率可提高至95.03%;利用该注入参数对出发菌种a8进行3次连续诱变后,获得1株能有效降解59种烷烃的突变菌株AQ-15;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Q-15降解长链石油烷烃的酶Alm A基因进行分析,发现酶结合位点之一的47th氨基酸由原来的天冬氨酸(Asp,D)变为甘氨酸(Gly,G),从而提高了酶的活性,达到了高效降解长链石油烷烃的效果,揭示了离子注入后不动杆菌降解率提高的机理。[结论]选育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的不动杆菌菌株AQ-15。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生物降解有机物可能成为净化土壤和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生物降解手段的成本与焚化、贮存或土壤清洗相比要低.重点探讨了微生物对油污地石油降解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的相关因素,包括营养物质和化合物、氧气、水、温度、核酸等,还探讨了油污地降解过程中植物的作用及生物降解微生物的作用,以期为油污地的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是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主要途径。文中主要介绍PAHs的降解菌,降解机理和PAHs的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可为降解菌株的分子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将促进通过基因工程优化降解菌、更有效地检测PAHs环境污染及实现PAHs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