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卉》2015,(7)
<正>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荷泽、河南省洛阳、陕西省太白山,以及安徽省亳州市、铜陵市凤凰山和甘肃省、湖南省湘西等地。现在用于商业生产中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是产籽量很高、出油率很高的牡丹品种,其含油率22%,出油率在18%以上。牡丹籽油是利用现代萃取技术制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其中油酸21.54%、亚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凤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2 a、3 a、4 a生的‘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包括干旱胁迫30%,50%)、涝害胁迫(90%,饱和水),以70%为对照条件下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在50%水分处理下的株高、地径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量均与CK(70%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分胁迫处理则均表现为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胁迫至第56天时,30%水分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4 a生‘凤丹’牡丹最大,3 a生‘凤丹’牡丹最小。在90%和饱和水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2 a生‘凤丹’牡丹最大,4 a生‘凤丹’牡丹最小。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均在50%和CK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总之,3种株龄‘凤丹’牡丹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耐旱性较强,但均不耐水涝,其耐涝性强弱依次为4 a生、3 a生、2 a生。  相似文献   

3.
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材,记录了蓇葖果和籽仁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及质量,并利用GC-MS测定脂肪酸含量,分析了后熟对脂肪酸含量和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牡丹籽粒收获和脂肪酸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籽仁发育过程可分为籽仁发育初期、籽仁快速生长期、籽仁发育定型期和籽仁成熟期4个时期。未经后熟处理的情况下,授粉后120 d时含油量最高,之后下降。后熟处理显著提高了籽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及总脂肪酸含量,其中100 d,后熟30 d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因此100 d采收后熟30 d是较佳的采收组合方式。研究结果对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研究后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凤丹’是油用牡丹中最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结实率高,籽实饱满,籽油品质好,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产业前景较好。产业发展种苗先行,培育优质壮苗是确保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将‘凤丹’播种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种子准备每年7月下旬,当‘凤丹’瞢荚果由青色变成蟹黄色,且果荚没有开裂前采收,采收的瞢荚果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牡丹籽油新产品,本文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牡丹籽油进行包埋,得到牡丹籽油微胶囊。通过分析感官、包埋率、水分、休止角、堆密度、热重、微观结构等指标来评价牡丹籽油微胶囊的特性。结果显示,制得的微胶囊含水量3.76%,微胶囊表面含油量和总含油量分别为2.48%和19.7%,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7.41%,休止角为35.8°,容重为0.41g/cm3,堆积密度为0.22 g/cm3,流动性43.21°,温度达到181℃以上牡丹籽油微胶囊才会发生热分解。整体上产品黏性较小,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流动性好,热稳定性良好,基本可以满足各类食品添加原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生产上主栽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选择21个中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Zhongyuan Group)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及花粉活力进行了观察测定;选择花粉活力高(花粉萌发率50%)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应用人工授粉方法对‘凤丹’进行授粉,以‘凤丹’自然授粉作为对照,测定了结实率、单果种子数、单粒质量这3个与结实性相关的指标,并应用这3个指标计算平均每个授粉花朵结籽质量。结果表明:21个原牡丹品种和‘凤丹’花期均可相遇,满足‘凤丹’自然开花授粉的习性;不同中原牡丹品种的花粉活力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粉蓝盘’品种花粉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率达到91.3%;‘春红娇艳’品种花粉活力最低,花粉萌发率只有3.6%;‘鸦片紫’(17.30g)、‘紫菊’(15.07g)、‘粉蓝盘’(12.86g)、‘大红宝珠’(11.42g)、‘红宝石’(14.33g)这5个授粉品种的平均每个授粉花朵结籽质量高于‘凤丹’自然授粉(10.05g),适合作为‘凤丹’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7.
四川牡丹部分野生居群种子脂肪酸组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结实量大,专性种子繁殖,具油用开发潜力。对7个不同野生居群的四川牡丹种子千粒质量、种仁出油率、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不同居群种子千粒质量平均为(311.65 ± 46.45)g,平均种仁出油率32.23% ± 1.96%,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05);籽油中共检测到7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94% ~ 93.70%,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40.45% ~ 47.68%,不同居群籽油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种子出油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其他脂肪酸组分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姚汉辉 《现代园艺》2019,(17):72-73
油用牡丹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国家已将油用牡丹纳入木本油料体系。油用牡丹作为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可以缓和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严峻形势,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油用牡丹产籽量高,产籽盛期每年667m~2可产牡丹籽300~400kg,含油率22%,出油率在18%以上。牡丹籽油是木本坚果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多项指标超过橄榄油,其中α-亚麻酸42.35%,是橄榄油的40倍。阐述了油用牡丹的发育特性,介绍了油用牡丹的品种选择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5年生‘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dan’)为材料,研究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均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复合肥施用量为15kg/667m2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亦在复合肥浓度为15kg/667m2水平时达到最低值。说明盛花期以15kg/667m2复合肥为‘凤丹’牡丹施肥的最佳用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总结了影响‘凤丹’生长发育、产量的各项因素并结合阐述现阶段‘凤丹’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揭示了‘凤丹’产业精细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对‘凤丹’以及整个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健 《花卉》2019,(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饮食健康,其中食用油用量较大,很多食用油虽然能提供一些营养物质,但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这样使得很多专业人员对木本油料的物种进行研究,在研究后发现,凤丹果实中的籽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数量较大,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应用元素。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将8年生的凤丹牡丹单颗的产量、籽油含量、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方面内容予以测定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牡丹籽油数属于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在对油牡丹新品种进行培育时,可以选择高产杂交的形式进行培育,这样能提升油用牡丹的产油量。  相似文献   

12.
<正>油用牡丹又称油牡丹、油料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油用牡丹主要有两个品种: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凤丹也是传统的药用牡丹栽培品种,属中原品种群,适种范围广,苗木资源多,便于大规模推广种植。紫斑属于西北品种群,苗木资源少,短期内无法大面积  相似文献   

13.
‘豫农早艳’石榴是由‘突尼斯软籽’石榴芽变选育出的早中熟软籽石榴新品种。果实近球形,果形指数0.84;平均单果质量300 g,最大单果质量680 g;果皮底色黄绿,着玫红色晕,着色面积超过70%;萼筒较短,萼片开张或半开张;籽粒粉红色。‘豫农早艳’石榴百粒重37.0 g;出籽率62.3%以上,出汁率84.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7.1%,pH 3.4,维生素C含量12.6 mg·100 g^-1。风味酸甜可口,籽粒易剥离;籽粒硬度3.26 kg·cm~(-2),核软可食。果实生育期120 d左右,在郑州荥阳(东经113.35,北纬34.79)9月中下旬成熟,比‘突尼斯软籽’石榴早熟约10 d。该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树姿半开张;耐旱、耐瘠薄,较抗冻,适应性较强。货架期20 d左右,5℃冷库贮藏60 d左右。适合黄河以南石榴适生区栽培,第2年开花结果,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是指牡丹品种群中易于结实,且种子含油量高(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目前油用牡丹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凤丹遗传性状稳定,适种范围广,紫斑与凤丹白相比较产量差别不大,但更耐寒,栽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香玉’、‘鲁菏红’、‘胡红’、‘姚黄’、‘桃红飞翠’、‘脂红’、‘桃红献媚’、‘飞燕红装’8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花朵开放到衰老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瓣含水量变化对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花瓣含水量是影响牡丹花期的重要生理因素。花开放过程中,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迅速增加趋势,直至盛开后到达顶峰,蔗糖含量则呈现不断降低趋势。花瓣含水量变化受可溶性糖的调节。牡丹通过可溶性糖对含水量的调节控制花朵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刘飞 《花卉》2019,(18):3-4
本文主要以有机肥为角度,并以凤丹该油用牡丹品种为例,深入研究含有硼与钼这两种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因素条件下对于油用牡丹实际产量与籽粒品质方面的相关影响,以能够为今后油用牡丹科学施肥处理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或参考。经试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较高钼与硼含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因素条件下,油用牡丹实际产量与籽粒品质提升显著,且油酸与不饱和的脂肪酸性亚油酸实际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两个牡丹切花品种低温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莉  王荣花  李京春 《园艺学报》2005,32(6):1114-1117
 本文报道了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切花品种‘紫霞仙’和‘朱砂垒’在2℃低温贮藏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种牡丹切花随贮藏期延长瓶插寿命缩短, 花瓣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丙二醛含量上升, 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同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品种间的差异在于‘紫霞仙’的开花率、盛花持续天数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朱砂垒’, 说明‘紫霞仙’比‘朱砂垒’抗衰老, 耐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温度对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80℃贮藏的花粉生活力下降极慢,其次是-204、℃、室温下贮藏的花粉生活力下降迅速;不同温度下贮藏花粉、花粉管的长度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供试桃品种花粉的贮藏性能高低顺序为‘瑞蟠5号’‘黑桃’‘京春’‘中油八号’‘秦光2号’‘秦王桃’。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油用牡丹‘凤丹’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试材,设置4种株距和行距种植密度40cm×60cm、50cm×70cm、60cm×80cm、70cm×90cm。分别于盛花期和收获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株高、冠幅、新枝条数、新枝长度、花横径、花高、叶片数、叶长和叶宽9个关键形态指标以及单株果荚长度、果荚厚度、果荚质量、籽粒质量、籽粒数和千粒质量6个关键产量指标,以期筛选出兼顾优良性状和高产的最适种植密度,为‘凤丹’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高产高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冠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果荚质量、单株籽粒质量、千粒质量、果荚长度、果荚厚度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株高和新枝长度变化趋势则相反;花横径、花高、新枝条数和单株籽粒数先升高后降低,呈明显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在60cm×80cm密度下达到最大值,且此密度下群体产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密度(P0.05),其籽粒667m~2产量为153.0kg。综上,在60cm×80cm密度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形态性状和产量指标均达到较优水平,可被建议为高产高效合理化种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1号’‘香玲’核桃和‘凤丹’牡丹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核桃间种牡丹相互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核桃与牡丹间作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核桃行间间种牡丹极显著影响核桃的生长和坚果质量,但能提早幼树结果期;核桃行间种植牡丹提高了丹皮产量,而牡丹结籽量和质量下降。核桃与牡丹间作可显著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