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与此同时,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发生着变革。在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历史,学校的整体定位基础上,对近几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更好发展,为我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农业水土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宏观发展趋势,同时,综合评述了该学科在我国几个主要高等院校中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特色,指出今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应该在农业节水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应用及其设备研发、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5个领域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铭贤学院成立的工科部,在一百多年的建设发展中,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在探索人才培养、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发展,逐步壮大农业工程学科,形成了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应用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目前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工程硕士专业硕士授予权及农业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旱作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施农业工程省级工程中心,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等学科研究平台,研究条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教育》2005,(9):i0001-i0001
水利学院目前拥有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点和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3个硕士点,在灌溉排水、水土结构消能、水资源评价及优化规划、工厂化农业设施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以学科为依托组建了水利与建筑科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学科简介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创立于1952年,现设有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完整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老一辈科学家如农机专家张季高教授、水利专家减镐教授、农村能源专家鲁楠教授和农电专家张英书教授等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王铁良(1965~),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建专业,同年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要加强农业工程学科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把农业工程学科列入国家亟待发展的25门技术学科之一。经过几代农业工程人的不懈努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土地利用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农业发展势头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在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水土工程的研究依旧是主要课题之一。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农业发展势头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在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水土工程的研究依旧是主要课题之一。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源于1958年创办的东北农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0年11月正式成立水利与建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于1986年批准为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研究生,是黑龙江省唯一具有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以来,招收硕士研究生151人,授予硕士学位43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名。全院教职员工41人,专业教师33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教职员工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1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学…  相似文献   

11.
贵州岩溶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农业水土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该地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该地区农业水土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迟道才(1964-),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二级教授、特聘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节水灌溉工程学科带头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灌溉与排水学术方向带头人,辽宁省特色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2004年1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做博士后,2005年9月~2006年3月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现兼任美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微灌学组成员、辽宁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水科学学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利工程专业高级考评员、辽  相似文献   

13.
在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是保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论述了发展农业节水对保障伊犁河流域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地发展节水农业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人口激增、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水体萎缩污染、土壤污染等,而中国要求解决“三农“问题,要保证粮食安全.因此,这些新问题给农业水土工程提出更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要求扩展和深化水土工程科学研究.其中包括总结集成前人研究成果配套推广、全面开展节水养水,实现流域节水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三水资源调控最佳模式研究,受污水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灌排区管理最佳机制模式研究,合理水费研究,以及建立生态灌区的研究等.作者对新时期农业水土工程内涵作了界定,分析了一个时期以来农业水土工程领域出现萎缩现象的原因以及振兴之策.  相似文献   

15.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F0002-F0002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沈阳农业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几十年来,本学科坚持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色,按照“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使学科实力不断壮大,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学科点,2003年被列为农业工程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历史使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人口激增、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水体萎缩污染、土壤污染等,而中国要求解决“三农”问题,要保证粮食安全。因此,这些新问题给农业水土工程提出更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要求扩展和深化水土工程科学研究。其中包括总结集成前人研究成果配套推广、全面开展节水养水,实现流域节水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三水资源调控最佳模式研究,受污水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灌排区管理最佳机制模式研究,合理水费研究,以及建立生态灌区的研究等。作对新时期农业水土工程内涵作了界定,分析了一个时期以来农业水土工程领域出现萎缩现象的原因以及振兴之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致力于解决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神经网络技术凭借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自学习、自适应能力、泛化能力及容错能力,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BP神经网络在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水土资源及其他方面的预测、评价、识别与优化等方面,旨在对BP神经网络在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应用进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教育》2005,(9):F0002-F0002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前身为学院农学院水利系,创办于1952年,1995年成立水利学院。学院现设有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点和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个硕士点以及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三农”越来越重视,农业水土工程越来越多,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培养优秀农业水土工程专 业人才,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要结合农业水土工程特点开展教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更 好成效。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农业水土工程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开展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教 学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水土配合不协调等原因,导致出现人均耕地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不足等现状。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新时期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如今的发展情况。本文根据现今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做出分析,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