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防治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g/667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3.
使用1%联苯·噻虫胺GR 3.5kg/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20ml/667 m2、40%氯虫·噻虫嗪WG 50 ml/667 m2、5%杀单·毒死蜱GR 5kg/667 m2进行防治甘蔗螟虫试验,药后60d的防效达90.3%~94.3%,药后90d的防效为80.1%%~90.0%。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有效防控水稻螟虫的杀虫剂,选择多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螟虫的防效较高,控害率为93.16%~97.34%,杀虫效果为96.28%~98.97%。  相似文献   

6.
随着密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烟粉虱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药剂,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番茄烟粉虱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乳油13.3~20g/667m2,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30g/667m2,多杀霉素25%悬浮剂16g/667m2,噻虫胺50%水分散粒剂14g/667m2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药剂;2011年6~7月间在修文县久长镇进行药剂筛选试验;丁硫克百威5%颗粒剂3 000g/667m2处理对稻水象甲幼虫较好的防效,药后5、10、20d的防效分别为54.20%、71.57%、78.53%。其次为氯虫.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25g/667m2处理,药后5、10、20d的防效分别为45.44%、62.47%、66.02%,建议生产使用丁硫克百威5%颗粒剂2 500~3 000g/667m2、氯虫.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25g/667m2。  相似文献   

8.
选择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对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和甘蔗蓟马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结合甘蔗下种,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750g/hm2与底肥一起施用,对苗期稻蛀茎夜蛾防效为70%~75%; 结合甘蔗大培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与追肥一起施用,药后45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达98%以上,对甘蔗蓟马防效达70%以上; 在甘蔗伸长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对水450kg/hm2淋浇甘蔗根区,药后15 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为90%以上。农药根施防治甘蔗害虫,方法简单易行,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害虫防治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9.
药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g/667m2、吡·噻3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15g/667m2防治水稻褐飞虱,由试验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达20d。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速效性好,药后3d防效达90%左右,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与目前常用药剂吡蚜酮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处理移栽前的早稻秧苗,移栽后调查各处理受二化螟为害程度,比较不同药剂的防虫效果。调查发现,氯虫·噻虫嗪、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对早稻1代二化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875、1 750 m L/667m~2处理,药后30 d对二化螟造成枯鞘的防效在80%以上,药后41 d对二化螟造成枯心的防效在70%左右,且无药害发生。40%毒死蜱乳油300 m L/667m~2对二化螟枯鞘(心)防效较低,药后30~41 d防效均在50%上下。试验还发现,合理提高供试药剂用量,可延长秧苗"送嫁药"的持效期,减少大田用药次数,从而减少总用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