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俗称牛尾巴、招财鱼等,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在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等水域均有分布,是一种重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易管理,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流水中其数量明显下降,进而促成了乌苏里拟鲿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开发其人工繁育、扩大养殖面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义 《科学养鱼》2007,(6):20-20
拟鲿(Pseudobagrus spp)俗名牛尾巴梢,分类学上录属于鲇形目、鲿科、拟鲿属。为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我们开展了网箱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苏里拟鳞(Pseudobagrus ussuiensis)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拟鳞属(Pseudobagrus),作为拟鳞属体型最长的鱼类,俗称牛尾巴。雄鱼体长可达100cm,分布于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黑龙至珠江水系。  相似文献   

4.
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是钱塘江特色经济鱼类之一。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钱塘江细体拟鲿资源,本研究进行了钱塘江细体拟鲿的池塘养殖试验,以期为今后养殖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二口,单池面积0.3公顷。鱼池长方形,进排水方便,底部平坦,淤泥较少,有效蓄水深可达1.7米。每池配备电机功率3.0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外河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隶属鲶形目、鲿科、拟鲿属,又名乌苏里鮠,地方名牛尾巴,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乌苏里拟鲿的自然产量仅次于同科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位居第二位。鳞科鱼类绝大部分为小型鱼类,尼克里斯基于1985年研究证实乌苏里拟鳞是鳞科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0米。  相似文献   

6.
研究山西沁河水系野生乌苏里拟鲿群体、黑龙江水系野生和养殖乌苏里拟鲿群体的形态学区分,为沁河水系本土拟鲿的增殖放流提供形态学判别依据,以利于优良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沁河拟鲿采集于山西沁河安泽段(35.91°N,112.33°E),黑龙江野生拟鲿采集于黑龙江抚远江段(48.37°N,134.25°E)、养殖拟鲿采集于抚远当地水库(48.30°N,134.27°E)养殖网箱,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途径对山西沁河野生种群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研究其形态学差异。(1)15个形态学指标和其他分类性状的形态学分析、线粒体DNA的CO I、Cyt b基因以及D-Loop区的序列比对结果均表明,沁河捕获的样本鱼为乌苏里拟鲿;(2)形态学差异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乌苏里拟鲿与黑龙江野生及养殖乌苏里拟鲿的形态差异均较大,尤其是眼径/头长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聚类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群体单独成为1支,黑龙江野生群体和黑龙江养殖群体聚为另1支;(4)筛选出4个判别贡献率较大的形态学指标,建立了3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对山西乌苏里拟鲿群体综合判别率为84.6%,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沁河野生群体与黑龙江2个群体组中心相距较远,测量值分布独立于2群之外的区域。为避免人工放流过程中的基因污染,需要放流本水域的群体子代,以保护当地特色的种质资源;建立准确率高的判别函数将有助于简便地分析放流种类是否为该水系种群繁育的后代。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技术,对25个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区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个体识别出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显示黑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略高于松花江群体。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两群体间产生了较大水平的遗传分化,并根据分子钟分析推断黑龙江群体起源早于松花江群体。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松花江和黑龙江乌苏里拟鲿未经历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8.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乌苏里拟鲿又名乌苏里,俗称牛尾巴,属鲇形目、鲿科,是黑龙江流域水系特有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乌苏里拟鲿在松花江流域自然产量较低,且渔获物呈逐年小型化趋势,所以市场价格与日俱增。因此,对乌苏里拟鲿的人工养殖就显得尤为重要。该鱼在南方养殖比较普遍,从养殖到繁育都已形成规模,但在哈  相似文献   

10.
池塘培育瓦氏黄颡鱼大规格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俗称江颡,隶属鮎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黄颡鱼属中最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在长江水体中产卵孵化的鱼苗游到湖泊中摄食生长。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长江、淮河等水域中的珍品,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1.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西江钳或白须钳,是西江四大名贵鱼类之一,现在市场收购价一般在80~120元/千克,在分类学上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中国大陆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韩江、九龙江、钱塘江、元江及海南岛的南渡水系。  相似文献   

12.
黄颡(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属,俗称盎司鱼、牛鱼,是鲿科鱼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食用方便,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大众喜爱。黄颡属于一年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时间跨度大,从5月开始,持续到8月底,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5月、6月、9月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渔获物调查信息,基于FiSAT II软件对鲤(Cyprinus carpio)、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鲫(Carassius aur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光泽拟鲿(Pseudobagrusnitidus)、?(Hemiculterleucisculus)、银鮈(Squalidusargentatus)和似鳊(Pseudobramasimoni)8种优势鱼类的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估,旨在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变动趋势和生长情况,为该区域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8种鱼类生长指数(b)为2.74~3.11,近似等速生长;生长系数(K)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为2.83~5.25;似鳊和鲫的资源开发率小于0.5,其余种类在0.5及以上;鲤、瓦氏拟鲿、蛇鮈、光泽拟鲿、?、银鮈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89 mm、253 mm、134 mm、102 mm、71 mm及52 mm以上,鱼类资源可得到有效恢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开发过度;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5.
斑鳠,又名芝麻Yan、Yan鱼,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的珠江、钱塘江、九龙江等水系中。斑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乌苏里拟鲿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的最适温度,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24、26、28和32℃)对乌苏里拟鲿胚胎受精、孵化及仔鱼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组(32℃)的乌苏里拟鲿受精率、存活率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低(24℃)、高温组(32℃)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和中温组(28℃)(P<0.05);高温组(32℃)5—20日龄的乌苏里拟鲿生长缓慢,但20—30日龄生长加速,到30日龄时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利用二次方程对乌苏里拟鲿仔鱼(0—30d)的生长率(AGR)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为:AGR=0.0225T-0.0004T2-0.2988通过求导推算极值的方法,得出乌苏里拟鲿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8.13℃。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鱼类物种4目9科20属24种,其中,似(Belligobio mummifer)、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克氏光唇鱼(Acrossocheilus kreyenbergii)、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为信阳地区淡水溪流鱼类新记录种。从区系组成来看,连康山保护区的鱼类包括了中国平原、北方平原、南方平原、北方山地及新近纪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呈现古北界和东洋界相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乌苏里拟鲿,俗名牛尾巴,为鲇形目、鲿科、拟鲿属鱼类。笔者于2006年开始对野生乌苏里拟鲿进行驯养、繁殖试验,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繁殖、养殖技术。试验表明,乌苏里拟鲿适应性较强,具有个体大、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乌苏里拟鲿隶属于鲿科,拟鲿属,别名乌苏里、黄昂子、牛尾巴。在对山西南部沁河流域内采集到的类似乌苏里拟鲿的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后,发现样本就是乌苏里拟鲿,其为山西省沁河流域段内的土著鱼类之一。目前,该鱼已被山西省列为重点保护、开发、增养殖与推广研究的土著名特优品种之一。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不断的破坏,在沁河流域段内野生乌苏里拟鲿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11年山西省鱼类本地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种群、区系分布、渔获物组成、河流断面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生长及鱼类资源状况等。结果显示:山西省主要河流中共有95种鱼类,分属8目14科。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68种,其中黄河干流最多,计42种。从渔获物组成看,各河段的第一优势种为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或 Hemiculter leucisculus;经济鱼类中,丰满度系数最大的为滹沱河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最小的为黄河干流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黄河干流,该河段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鱼类资源变化表明,山西省主要河流鱼类资源量呈锐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