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流束窄处断面窄深,形成河道水沙输移的卡口,该区域行洪能力相对较弱,桥梁建设更加威胁河道防洪安全。以陇海铁路咸阳渭河桥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程方案在3种洪水频率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桥梁建设期,四桥并存引起桥位处水位壅高值最大;疏浚量大的工程方案建设后过水面积增大更多,桥位水位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如工况1建设后300年一遇、10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下分别降低0.9m,0.9m,0.6m;卡口河段的桥梁建设宜结合适当的疏浚工程,以增加行洪河宽及过水面积,平顺水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阳泉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道铺设具体情况及其所在河段的水文资料,结合地区实用水文手册,分析计算了管道工程穿越桃河、义井河的设计洪峰流量以及项目建设可能给现有水利规划、行洪安全、河势稳定性、防汛抢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河道,管道敷设于地面高程以下,对河道泄洪和河势稳定没有影响;发生设计洪水时,穿越桃河、义井河的污水管道埋设深度满足50 a一遇以下频率洪水的规范要求。同时,提出了对河道防洪、周边环境与河流水质影响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博河、精河流域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洪水成因及特征、历史洪水、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博河、精河流域防洪近期、远期目标:近期以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河道治理、堤防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远期建成干流、支流水库、完善堤库、堤坝、堤林结合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当出现特大洪水时不造成较大损失。防洪对策是:不断优化防洪布局;加强河道整治;治理山洪沟;加固病险水库、建设防洪水库;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境;加强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道堤防工程系黄河下游防洪的主要屏障,适时搞好其维修加固,对抗御黄河洪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惠民县河道堤防工程老化评定,对老化评价的内容、方法及成果分析计算进行了研究,为黄河下游河道堤防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岫岩县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城市段主要有大洋河干流穿城而过,其河道现状行洪能力是河道防洪安全核心,同时也是防汛主管部门汛期指导防汛的重要依据。采用MIKE11水动力模型计算和模拟河道及河网的一维洪水演进过程分析河道现状行洪能力,针对超过河道堤防标准的超标准洪水,采用MIKE 21水动力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图研究,溃口洪水分析采用二维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目标区域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以及受灾人口等情况,为保护沿岸居民防洪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长治市自然地理特征及与流域产流、汇流有关的河道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域的暴雨洪水特性,绘制了全市6 h暴雨等值线图、Cv等值线图及100 a一遇6 h设计暴雨分布图和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根据各县洪水发生频率与设计洪水情况,绘制了各主要河段100 a一遇设计洪水分布图和洪峰模数分布图;同时,研究了重点防治区的现状防洪能力。通过分析长治市的山洪特性、洪灾及其防治措施建设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可为市域山洪灾害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型流量下河道流场和水位的变化特征,讨论城市生态公园修建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安全影响。[结果]3种典型流量洪水下沿线水位均低于堤顶高程,对城市行洪安全不构成威胁,因此行洪安全可以保证。但由于河道行洪宽度变窄左岸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岸堤的冲刷,采取岸堤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的。[结论]河道形状的改变会影响水的流态,水流速度过大会影响河堤结构稳定性,最终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燕塞湖桥工程的防洪安全,须进行防洪计算与分析。结合燕塞湖桥工程的具体位置,确定计算范围、流量、起点水位及河道糙率等基本参数,并采用恒定非均匀流模型、桥梁壅水计算模型,分别计算河道水面线、桥壅水高度。同时结合模型试验,对计算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力计算和物理模型的壅高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发生日趋频繁,由此引发的暴雨洪水对人民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广德县域内溪涧密布,无量溪河和桐汭河是域内主要的河流。经过各届政府努力,广德县通过山塘建设、水库病险加固、河道整治和封山育林等,但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依然偏低、防洪体系不健全,一旦遭遇暴雨,导致洪水爆发,给广德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广德县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的防治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极端天气影响,土地利用与防洪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洪涝风险增加。以四川省渠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历史洪水记录与多年水文观测数据重建洪水水位数据序列,快速估计城镇洪水水位并进行淹没分析。通过分析洪水频率与水位的关系、洪水水位差以及不同位置洪峰相关性,更新渠县沿江主要城镇各重现期洪水水位;结合沿江城镇发展定位和预期人口规模,重新核定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结果表明:渠县主要城镇的洪水水位较历史水平平均上升40 cm,其中10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年一遇洪水水位分别上升至254.75,253.48,250.54 m。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渠县主城区和三汇镇的防洪重现期标准应分别提高至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其他沿江城镇和乡村的防洪重现期标准保持为10年一遇。与现行防洪标准相比,提高设防标准可减少农地淹没面积超过30 km2,减少建设用地淹没面积7~8 k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和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是: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的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河道疏浚清障等。  相似文献   

13.
湖北长江特大洪水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湖北省1998年长江防洪基本特点,分析了湖北长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一是防洪标准低,二是江湖关系恶化,三是堤防自身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分蓄洪区运用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高加固堤防、扩大河道行洪能力、建设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主要支流上兴建控制性水库、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及提高非工程措施防洪水平等防御特大洪水的综合性对策,并对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长江防洪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马营河位于右玉县东北部,属黄河流域苍头河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马营河流域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没有全面开展,两岸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毁坏也比较严重,全河段的综合防洪能力低于5 a一遇洪水标准。加之近年来河道采砂,私挖乱采,大量弃渣与垃圾堆放在河道,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和生态环境。为了防洪减灾,保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开展马营河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营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河道治理现状,规划布局了堤防、护岸、疏浚、蓄水、排水及植物防护等工程,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和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月31日至8月3日,榆次区连续发生3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暴雨笼罩范围及暴雨中心均位于山丘区,最大10 min、60 min及24 h时段降水量创历史最高,洪水进城,街道淹没,损失惨重。通过对暴雨洪水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湿地蓄洪区管理、河道清障、搞好上游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防洪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退台式透水混凝土砌块挡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挡墙,其技术核心是将透水砌块应用在河道挡墙中,并结合气候、水文等因素采用科学的植物配置,主要解决河道防洪安全与河道景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西宁市城北区北川河朝阳电厂引水口至门源桥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对退台式透水混凝土砌块挡墙在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阐述了透水混凝土砌块挡墙技术的原理与施工要点,介绍了设计思路、施工工艺,分析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工业园区建设数量众多,但水土保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存在着园区总体规划缺失水土保持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数量极少和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工业园区水土保持的宣传和监督管理,逐步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和实施率;在方案编报中,要重点把握好园区水土保持方案与后期入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分区与水土保持目标、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投资等几个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神池县的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野猪口河和涧口河等4条,均为间歇性季节河流,纵横全县10个乡(镇),平时干涸,雨后暴发,极易造成洪水灾害。2012-2013年间,重点对朱家川河黄泥井桥至石窝村10 km河段进行了治理,新建重力式浆砌石堤防10 932 m,旧堤加高加固2 072 m,丁坝11处共48条,支流入河口工程6处,漫水桥3座,排水口18处,河道清淤疏浚1 000 m,以及相应的附属建筑物,工程总投资2 911万元。工程修建后,可有效提高防洪标准。介绍了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并对河道治理与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潼区间泥沙与洪水复杂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沙为主线,结合几场典型洪水,对黄河河潼区间泥沙与洪水的复杂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分布不同会使河道冲淤变化产生显著差异,暴雨分布于细沙区对下游河床的影响较快."揭河底"、沙坎、异重流等使洪水出现特殊现象."揭河底"会明显降低河道的削峰能力;沙坎会拦蓄部分洪水然后被冲开,使洪水反常增大;异重流及洪水中夹杂的煤块会增加洪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考虑水系演变的湘江流域洪水风险四维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刻画水系演变对洪水风险的影响,该研究区别于传统洪水风险评价方式,着重考虑水系演变的综合定量化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构建基于水系演变的洪水风险评价体系,运用有别于主观赋值、具有一定客观性的熵权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洪减灾能力4个维度开展1995-2015年洪水风险评价体系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水系大体呈衰减趋势且各市域之间水系变化差异大,其中河网密度和支流发育系数衰减率最高,分别达30.96%、34.01%,河道趋于主干化,单一化;2)基于水系演变的洪水风险评价表明,期内,区内洪水风险程度逐渐提高,高风险地区发生在上游的永州市南部、郴州市西部、中游的衡阳市以及下游长沙市辖区;3)定量化水系演变的流域洪水风险四维评价体系合理可行,且能更科学和细腻地反映城镇化背景下水系演变对洪水风险的影响,为流域农业生产和区域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