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14,(9):46-47
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威马逊"在海南海口、文昌和琼海三市登陆,接着横扫广东雷州半岛,之后又从广西钦州湾西岸的防城港市光坡镇登陆,正面袭击钦州港口、茅尾海及大风江牡蛎主养区,给海南、广东和广西三省区的贝类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失贝类养殖损失最严重的是广西省。牡蛎养殖业是广西特色渔业的支柱产业,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茅尾海(防城港、钦州)及钦州港口、大风江(钦州、合浦)和廉州湾(合浦、北海)。据统计,2013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1.9万公顷,年产量47.3万吨,产  相似文献   

3.
正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C. hongkongensis),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目前,钦州大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但天然采苗存在季节性和不可控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及气候变化,天然大蚝苗种采苗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广西均排第一位,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种苗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其辖区内的茅尾海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2016年以来,钦州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推进大蚝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钦州大蚝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品牌价值45.48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白肉蚝是两广人食用牡蛎的最佳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贝类。笔者曾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从事大蚝养殖多年,研究与总结有"近海养蚝技术""单杆蚝钳""茅尾海白肉蚝采苗技术研究"和"茅尾海蚝苗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与对策",并在《广西水产科技》发表。现根据这四项技术的要点,推出新的养蚝模式。1场地选择1.1采苗场地广西钦州茅尾海是白肉蚝采苗的天然好地方。每年蚝苗商品率占全国60%以  相似文献   

6.
大蚝,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近江牡蛎的俗称,其肉含蛋白质47%~55%,有“海中牛奶”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优质食品,是北部湾三大海产品之一。大蚝生活在海水比重低的半咸淡水河口浅海及滩涂,广西的主产地是茅尾海和大风江口浅海。在防城港市,主要产地是在茅岭乡大陶蛇岽江口至剖牛墩4km岸线的浅海,历史上防城江口、新六江口、榕树头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繁殖特性以及春季死亡原因,采用肉眼观察、活体镜检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茅尾海沙井的香港巨牡蛎苗种吊养于大风江黄场的1龄牡蛎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并建立了快速判断香港巨牡蛎性腺发育程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吊养在茅尾海沙井、大风江入海口内的黄场和入海口外的鑫丰场的2龄牡蛎性腺发育的启动和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广西茅尾海的香港巨牡蛎每年只有1个繁殖周期,性腺发育过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1-3月)、分化期(4月)、成熟排放期(5-10月)及休止期(11-12月)4个阶段;1龄和2龄牡蛎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大风江入海口外的牡蛎的性腺发育较入海口内的牡蛎提前约15d,而比茅尾海内海的牡蛎提前约30 d,入海口外的牡蛎的性腺4月即发育到成熟排放期,冬季饵料的丰富程度和温度、盐度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还发现,高温少雨天气下,海水盐度高,抑制了牡蛎性细胞的排放,导致入海口外侧吊养牡蛎的大规模死亡,濒临死亡的牡蛎性腺处于退化和崩解状态.鉴于此,认为4月初即需密切监测吊养于入海口外的牡蛎性腺的发育状况和天气状况,及时收获性腺饱满的牡蛎,或将吊养牡蛎的蚝排放置在河流入海口内区域过冬.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乳山湾及邻近海域调查资料,对海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化学需氧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海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春、秋季均表现为湾内高于湾外、近岸高于远岸的趋势,且春季化学需氧量平均质量浓度高于秋季。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海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在春、秋季与温度、盐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无机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化学需氧量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值为39.53%~67.18%,化学需氧量是影响乳山湾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5月8日~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广西调研海洋渔业发展和近海渔业资源保护。他强调,要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布局水产养殖,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强化保护措施,严格渔政执法,大力推进海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于康震先后来到东兴市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东兴京岛海洋渔业示范区、钦州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钦州大蚝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北海铁山港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区,详细了解广西近海水产养  相似文献   

10.
贝类是水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特点。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已有约20万km^2的近海海域受到污染,海水水质达不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对底栖滤食性贝类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尤其是Cd和Pb超标现象严重,许永安Ⅲ等研究UV法对文蛤、花蛤、缢蛏的净化效果,指出大量降低贝类的重金属含量似乎不可能。陆超华等研究盐度对近江牡蛎体内Pb、cd排出的影响,指出水体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而有碍于残留Cd的排出。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表明该调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但有机污染程度轻于2007年夏季。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11,(8):5-5
广西是国家海洋局确定的4个省级海岛保护规划试点之一。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岛保护规戈惨通过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广西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根据该规划,广西海岛将被划分为7大功能区,它们分别是北海涠洲岛、斜阳岛海岛功能区,钦州湾海岛功能区,防城岛港湾海岛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青石斑鱼隶属于鲈形日、脂科、青石斑鱼属。属暖水性鱼类,其生存的盐度范围11‰~40‰,适应水温15—35℃,5℃以下则死亡。青石斑鱼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名贵海水鱼类,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笔者参与了钦州市丰信蚝业有限公司2007年承担广西区科技厅下达的“青石斑鱼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项目,现将其养殖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于2013年春季、夏季及秋季对威海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进行调查,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WQI)进行污染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表层海水盐度、pH及化学需要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威海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水质良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受外源输入的影响较大;综合污染指数均远低于1,呈现从海岸线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pH、盐度及COD)之间相关性顺序为:As>Hg>Cu>Cd>Pb>Zn。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沿海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2006年—2007年对广西沿海钦州茅岭近江牡蛎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文蛤养殖区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分析无机氮超标的原因来自养殖区外源污染而非贝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骤降(盐度分别为10、20,自然海水为对照组)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astreagigas)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骤降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耗氧率(OR)、排氨率(NR)、排粪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2种牡蛎对...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千里岩岛附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53种,其中硅藻门42种,占79.2%;甲藻门10种,占18.9%;金藻门1种,占1.9%。秋季优势种包含11种,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为第一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含6种,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为第一优势种。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27×10~5 cell/m~3,显著高于春季的0.43×10~4 cell/m~3(P0.01)。千里岩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陆地营养盐经地表径流输入而促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2019年秋季千里岩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低于离岸海域;2020年春季千里岩岛西北侧调查站位极低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是由于夜光藻的大量繁殖引起的。秋季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春季(P0.01),但均匀度指数在两季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及海-气界面CO2通量(FCO2)值,并分析pCO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 FCO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2与FCO2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和11月对三沙湾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 COD)进行大面积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三沙湾海域COD含量变化范围为0.52~2.13 mg/L,平均含量为0.94 mg/L;水平分布特征呈西北侧向东南水域逐渐递减的趋势,白马港海域COD含量最高;秋季高于春季;平均COD含量能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与活性硅酸盐、无机氮、总氮及悬浮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沿岸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料,采用群聚的物种相似性、多样性指数、RDA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多样性和群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共鉴定出鱼类81种,隶属于12目39科63属,以近海暖水种为主;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37.04%,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优势种计算结果显示,春季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2.16%;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占总渔获量的43.56%;春季多样性高于秋季,但2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均为调查海域南部最低,越往北多样性指数越高,且东部海域高于西部海域;ANOSIM检验显示,各群落间差异极显著;相似性百分比(SIMPER)显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等7种,中华小沙丁鱼(Sardinella nymphaea)、鳀(Engraulis japonic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等9种,分别是春、秋季各组群的典型种及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歧种。RDA研究结果显示,盐度、温度是舟山沿岸渔场鱼类群落结构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