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减少原全铝车身纯电动客车车顶骨架刚强度冗余,以某全铝城市客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拓扑优化理论对车顶骨架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全铝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选取形变较大的车顶骨架进行2种典型工况下的拓扑优化,依据拓扑结果对车顶骨架再设计,通过尺寸优化降低刚强度冗余,完成车顶骨架轻量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顶骨架刚强度性能达标,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轮毂是汽车重要的部件,因为它起到承载整个汽车重量的作用。为了达到高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在对汽车的轮毂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形状及尺寸上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以减轻汽车轮毂的质量。采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建立汽车五辐板轮毂的参数化模型,根据7180型轿车的相关参数计算出轮毂受到的弯曲载荷,运用ANSYS软件进行弯曲疲劳分析,进而进行轮毂的尺寸优化。通过优化分析,轮毂的质量减小了,确保轮毂在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使轮毂达到轻量化。  相似文献   

3.
汽车结构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刚度,同时考虑到节能环保,安全方便。对轻量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结构刚度,设计时,考虑各种材料的优缺点,结合汽车对使用性能等的需求,对不同轻量设计技术进行选择。本文针对汽车结构设计的轻量化设计方法运用进行分析,介绍了轻量化技术优势,主要有:优化汽车结构设计,优化零部件设计,优化连接方式。探讨了汽车结构轻量化技术应用前景。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轻量化技术在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高强度钢的应用,球墨铸铁的应用,铝和铝合金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低速碰撞性能对汽车车门进行轻量化设计。通过HyperWorks软件建立车门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软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计算,通过改变车门面板厚度和材料的方式进行轻量化设计,对比轻量化前后车门性能从而得出最优化方案,最后得出轻量化方案2(内板为1.4 mm、外板为1.3 mm)为最终的轻量化方案。该方案车门质量减轻了3.985 kg,轻量化率为26%,若应用于整车,可以使一辆车的总体质量下降15 kg左右,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范围的石油资源紧缺和大气污染,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轻量化设计作为汽车产品节能、环保、提质的关键技术,成为汽车企业的重要应用技术。基于此,重点介绍了汽车材料特征及轻量化研究情况,说明了新型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对汽车轻量化设计的合理实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载荷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日光温室载荷的分析,建立了载荷计算的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各种形状的温室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各种设计参数对温室结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汽车产品轻量化设计的一般思路,通过参数优化软件ISIGHT耦合CATIA和ABAQUS来实现对各类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对轻量化过程中的精确建模、搭建优化平台进行详细说明。该轻量化设计方法可在保证汽车零部件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同时有效减轻重量,为轻量化设计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汽车产品轻量化设计的一般思路,通过参数优化软件ISIGHT耦合CATIA和ABAQUS来实现对各类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对轻量化过程中的精确建模、搭建优化平台进行详细说明。该轻量化设计方法可在保证汽车零部件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同时有效减轻重量,为轻量化设计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并实现轻量化设计,基于LS-DYNA和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吸能盒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首先分析了相同尺寸的钢制和铝制两种材料吸能盒的吸能特性,然后在材料成本相同时,对吸能盒的壳体结构进行改进,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在碰撞工况相同时,铝制吸能盒的比吸能是钢制吸能盒的2.8倍,同时重量减轻63%。对铝制吸能盒内壁结构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综合指标较好的“目”字形吸能盒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归纳车身轻量化的工程路线与理论路线,制定了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车身轻量化新路线,针对某车型车身结构模型,展开具体的车身轻量化设计研究。首先,对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车身性能灵敏度仿真分析,得到不同零部件的车身性能灵敏度结果;其次,从结构、材料和工艺三方面对车身进行具体轻量化方案的实施,共提出轻量化方案35个,共计减重13.193kg;第三,对轻量化车身模型进行刚度、模态、100%刚性壁障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安全性的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车身模型在以上各性能指标中均符合一般设计要求指标,验证了车身轻量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某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的需求,采用比强度高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作为主要减重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其耐撞性能,进而对其结构设计优化,使得碰撞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在保证原有防撞梁的连接方式、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依据等刚度设计方法初步确定CFRP防撞梁的截面厚度。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制造工艺的可行性、连接方式等因素,提出三种结构优化方案。按照国家低速正面碰撞规范,通过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耐撞性能最好的方案。与原钢制保险钢相比,质量减少了74.07%,降低了材料成本,且制造工艺易实现。  相似文献   

12.
对某款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参数、传动系统参数、电池组参数等进行参数匹配选型,并借助汽车仿真软件AVL Cruise(Cruise是一款在业界功能最强大、最稳定,适用性最广的整车和传动系统性能分析的仿真工具)进行动力性能仿真分析。经过仿真验证之后,该参数匹配过程正确,动力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电动汽车底盘后副车架结构设计做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经对后副车架结构设计的参数化,利用NX10.0软件高级仿真模块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用模型选择、材质指派、网格单元建立、约束施加和载荷添加等一系列操作,使所设计的后副车架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把轻量化作为优化目标,获取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此后副车架的设计结构以及后期优化均达...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本田节能车车架进行静态强度以及运动学仿真分析,运用三维软件Pro/E建立车架CAD模型,通过工程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静态强度分析,获得车架的变形量和强度载荷,检验车架的结构是否合理,并为其改进提供依据。通过改进,在原有基础上尽量符合轻量化的要求,使车架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尽量减轻质量,对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根据电脑仿真分析的结果,在施加相应载荷的条件下,车架的变形仅为0.3 mm,最大应力为23 MPa,所选材料完全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经过优化后的车架变形仅为0.08 mm,最大应力仅为15.7 MPa。  相似文献   

15.
在车辆无级变速器(CVT)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前向仿真可以真实地模拟实际汽车行驶工况.建立装备CVT的整车前向模型,通过仿真过程分析,调整CVT产品结构参数,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和精度,实现了对CVT控制策略的设计,缩短了CVT产品工程开发的时间和费用,仿真分析与实车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应用于CVT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6.
李东福 《农业工程》2022,12(5):99-103
为了验证某新型农用车制动踏板的刚度特性与强度特性是否合格,采用Creo软件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材料设置、添加约束、加载集中力和划分网格,分析踏板在承受横向左右各100 N载荷和法向500、2 000和2 500 N载荷时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其横向位移之和、承受法向500 N载荷时的位移量、2 000 N载荷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及2 500 N载荷时的最大应力均满足工况要求。对制动踏板进行了拓扑优化分析,并对结构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符合工况标准的要求,可以作为该型农用车制动踏板轻量化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某型商用车前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应力特征的轻量化研究方法。对前桥进行理论受力分析,从而确定有限元加载方式。建立前桥有限元模型,并对前桥典型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最大值低于材料屈服强度,因此存在轻量化空间;通过对前桥模态分析,证明了前桥动态特性的合理性。以前桥最大应力为约束进行拓扑优化,优化后模型在满足强度、刚度及模态要求下,减质3.4kg,实现轻量化。  相似文献   

18.
扭杆弹簧作为汽车悬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承担着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各种随机载荷作用,因此,在扭杆弹簧设计阶段分析其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影响扭杆弹簧强度的各参数均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量,利用可靠性分析技术,在建立干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疲劳强度及最大切应力强度的可靠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实例计算,获得了扭杆弹簧强度可靠度的具体数值,为扭杆弹簧的设计及校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数据库类型、设计、访问技术,论述了车型参数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要求等.其结果表明,通过两年多的使用,车型参数数据库是一种有利解决广东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好地满足广东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发展的实际需要,表明了数据库在广东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型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运用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该驾驶室进行轻量化分析与改进设计,并与原驾驶室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轻量化驾驶室的结构强度、刚度和低频固有振动特性不低于原驾驶室,并使驾驶室抗前部摆锤冲击和高顶驾驶室耐顶压性能得到了改善。在不改变驾驶室结构材料特性的条件下,使驾驶室质量减小46 kg,取得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