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例小熊猫化脓性食管炎的病例。剖检观察死亡小熊猫各组织器官的眼观变化,并采取心、肝、脾、肺、肾、胰腺、食道、胃和小肠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该小熊猫的食道黏膜上皮细胞溶解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浸润,消化道的各肠段和肝脏、呼吸系统的肺脏、免疫系统的脾脏、泌尿系统的肾脏均有炎性病变,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病理学诊断为化脓性食道炎继发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相似文献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毒株的致病特点,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对临床感染病例的肺脏、脾、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病理结构变化的观察。PRRSV变异毒株的病理损伤以间质性肺炎和全身性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伴有肝、脾、肾、心脏、胃和肠等器官的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结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被不同程度的感染,并含有大量病毒包涵体。研究表明,PRRSV变异毒株的组织嗜性与中国典型毒株ch\|1a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其感染会引起全身性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兔急性病毒性出血症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作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病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死前尖叫、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张,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病理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出血及实质器官心、肝、脾、肾等淤血、出血及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变性、坏死,间质淤血、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特征,在心、肝、肾、肺等器官内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6.
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技术对1例疑似大叶性肺炎而死亡的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表明,病猪主要病变体现在肺脏,肺充满整个胸腔,表面附有絮状渗出物,呈灰红色,局部可见暗红色的出血斑,质硬如肝,切面干燥,投入水中完全下沉;显微镜下主要呈现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的病变特点,心、肝、肾、脾、胰腺等其他器官充血,可见轻微的细胞变性,结合其临床症状,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此外,死亡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的各组织器官呈红色,颜色深浅因不同器官而有差异。这将为进一步探讨红色荧光转基因猪的研究提供病理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试验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12h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接毒后24h,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接毒后72h及168h,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蒋自立  李春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46-5949
[目的]探讨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幼鱼肝、肾和脾的影响,从而为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相互感染及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患败血症的黄颡鱼脾脏中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然后,用半致死浓度的分离株感染草鱼幼鱼,取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鱼体肝、脾和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肝呈灰白色,实质结构明显被破坏,肝血管内血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浑浊;肾间质比例增大,肾小管和肾小体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脾呈暗紫色,内部大量充血,脾淋巴细胞坏死,大量的棕色"小结"充斥于整个脾脏之中。[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导致草鱼幼鱼的肝、脾和肾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病的一例死亡海南牛鼻鲼的消化道、脾、肝、肾等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肝呈现弥漫性坏死,组织结构被破坏;肾的病变以肾小球严重肿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为特征。心肌和骨骼肌也发生轻微病变。以上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海南牛鼻鲼的脾、肝和肾的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惠水及印江县养猪场爆发一种以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淋巴结及肾脾出血性变化显著、盲肠末端及回盲瓣附近有钮扣状溃疡等为特征的传染病。为快速、准确地对病猪进行诊断,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病毒抗原测定及细菌学检验,确诊本次疫病为猪瘟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其中猪瘟病毒荧光抗原的测定结果表明,肠系膜淋巴结、脾和肾的特异性荧光斑点且多亮度最强;肝的特异性荧光较弱。  相似文献   

11.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本试验对龙井市某牧场一例延边奶山羊梭菌性疾病进行病理学观察,以供为今后该病诊断与治疗做参考。实验解剖病理学观察发现病羊胸腔、腹腔和心包腔有黄色稍混浊的积液,脾中央萎缩边缘肿大,肾软化,肺气管内有气泡。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扩张淤血、肝与肾均有颗粒变性,脾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确定一起杂交鲟腹水症的病因。【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从发病鲟的肝、脾、肾中分离病原菌;对鳃、体表黏液和肠道内容物进行压片,检查寄生虫;利用病理学技术观察病鲟的病理损伤特点。【结果】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为脾脏、肝脏、头肾和体肾,病鱼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脾炎、肝炎、肾炎和肠炎。高倍光学显微油镜下,脾脏、肝脏中有大量成簇状生长的短杆状细菌。【结论】综上,判定该杂交鲟腹水症为杆状细菌引起,病理学技术在该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5头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仔猪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病理解剖学主要变化是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全身皮肤及粘膜,脂肪和脏器黄染,肝,脾肿大,病理组织学主要变化是肝,脾,肾等器官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广泛的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对一例因病死亡羊驼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其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出现淤血、出血、变性等病变。经病理分析,诊断为因呼吸困难、缺氧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牛蛙(Rana catesbeiana)腐皮红腿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蛙腐皮红腿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发生腐皮红腿症的牛蛙自然病例进行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发现病蛙头、背部皮肤腐烂,露出肌肉,腹部及腿部皮肤出血发红;肝肿大,严重充出血,呈花瓣状;脾、肾出血肿大,颜色加深;胃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内充满大量淡黄色黏液。镜检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以皮肤肌肉、肝、脾、肾和胃肠道的变化最为明显。胃肠道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胃肠黏膜上皮严重坏死、脱落;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肝间质充满大量炎症细胞;脾脏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严重坏死;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结论】头背部体表皮肤溃烂,腹部及四肢出血,肝、脾、肾、胃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炎性病变是本病的示病症状。机体多器官组织严重病变是引起病蛙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齐口裂腹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用培养稀释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经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齐口裂腹鱼,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患病鱼的腮、肝、肾、脾、肠、头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染病鱼的腮、肝、脾、肾、肠和头肾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病变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病症使齐口裂腹鱼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均减弱或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器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7)的表达.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IGFBP7表达.结果 心、肝、脾、肺、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常小鼠各种器官组织中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表达。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TSLP的表达。结果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均有TSLP表达,其中心、肝、肾、阴道表达较高,肠道表达最低(P〈0.01)。结论 TSLP在正常C57BL/6J小鼠许多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心、肝、肾、阴道黏膜中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19.
将80只24日龄公雏随机分成A、B、C、D四组,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肌肉、肝、脾、肾及法氏囊特征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攻毒后除A组轻微外,各组均出现腿肌条状或点状出血,肝、脾、肾及法氏囊肿大,但经治疗144h后剖解,A、B、C组肉眼病变消失,D组仍有病变且法氏囊萎缩。光镜观察,A、B、C组鸡的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明显好于D组,说明中药“囊复康”防治鸡IBD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经注射接种的LPS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中提取脂多糖(LPS),并制备荧光标记的大白鼠抗LPS抗体。经异育银鲫的胸鳍基部注射LPS后,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观察了LPS在受免鱼的肾、脾、肝和鳃等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注射接种LPSlh后,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组织切片中即有荧光出现,3h后在试验鱼的鳃组织切片中也有荧光出现。说明接种的LPS在1h内就已经进入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而在3h内LPS进入了鳃组织。接种LPS48h后,LPS在试验鱼的脾、肝和鳃组织中消失,组织切片中已经观察不到荧光现象,而在肾组织中尚有LPS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