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构建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模式,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的单产高达3 191.25 kg/hm2,其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单产 1 875 kg/hm2,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504 k...  相似文献   

2.
为持续提高盐田养殖效益,在唐山大清河盐场注水池连续三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三疣梭子蟹雄蟹平均产量达到637.5 kg/hm2,雌蟹平均产量达到787.5 kg/hm2,日本对虾平均产量达到236.25 kg/hm2。  相似文献   

3.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养殖种类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与育苗、养殖技术的完善,刺参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山东省刺参养殖面积达到4.3×104 hm2,养殖产量达到6.3×104 t,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仿刺参又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继鱼、虾、贝、藻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形成的海参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浅海、工厂化、吊笼、围堰等多种增养殖模式。传统的工厂化和吊笼养殖模式下,可统一进行苗种投放及成参采捕,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马卵巢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是一种名贵的药用鱼类,过去一贯依靠天然扑捞,但产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医药卫生事业的需要,因此,进行日本海马的人工养殖已经成为人们所注目的事业。自1958年至目前为止,我国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先后进行了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虾池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刺参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和养殖效果不理想。现就刺参育苗和养殖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是浅海内湾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是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种类。笔者曾在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海区进行过网箱养殖鲈鱼的探索,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日本对虾(P.japonicus)是在中国对虾(P.chinensis)连年遭受病害以后,由东南沿海引进而来。该虾种广温、广盐、养殖周期短、离水存活时间长,很快被北方地区沿海养殖推广起来。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已基本掌握了其生长特性与生活习性,使该虾的养殖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弥补了北方地区虾类养殖的产量,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本文通过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的有关资料,采用等量对比的方式,分析两个虾种在养殖生产上的经济效果,借此提出对今后养殖生产及其技  相似文献   

10.
为在虾池中混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特在虾池中设置环形网.在环形网内养殖黑鲷,并设置集鱼网箱以驱赶的方式将黑鲷集中捕捞;在环形网外边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移植藻钩虾(Amphithoe japonica)、拟沼螺(Assiminea sp.)等为对虾提供生物饵料.在2 hm2的虾池中养殖黑鲷产量4 330 kg,捕捞成活率100%,对虾产量为1 100 kg,获利6万余元.  相似文献   

11.
<正>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分布很广,在我国长江口以南海域均有栖息。具有活力强、耐干露的特点,适于鲜活上市,售价高,国内外市场畅销,是海水虾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人工养殖日本对虾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采用低坝高网养殖日本对虾,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养殖塘内饵料比较丰富,水体交换方便,适宜日本对虾生长,能在较短的养殖周期内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是滩涂养殖的一种新模式。1998年3月至10月我们在本市横山乡殿嘴头塘外的高中潮区滩涂上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模式。结果显示,日本对虾精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63,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87,两品种生态混养模式较日本对虾精养模式增产3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61.1%,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种类。刺参受病原菌侵害后会出现腐皮综合征、烂胃症、口围肿胀症等疾病。仅2003-2005年,由于刺参腐皮综合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20亿元。2016年年初,福建宁德霞浦海参在养殖过程中也频繁出现腐皮综合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分布较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海域均有分布。日本对虾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养殖虾类,20世纪90年代开始移养于我国北方,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养殖。2007年河北省养殖日本对虾7936hm2,产量4770t,占全省养殖对虾产量的近27%。  相似文献   

15.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黄、东海,是中国近海鱼类中最大的鱼类种群资源。90年代以前基本上没有形成专门渔业生产,仅辽宁省大连地区、山东半岛的威海、牟平沿海和浙江省沿海个别地区夏秋之交有专捕幼鳀的小地拉网、落网和海蜒网作业。渔获物就地加  相似文献   

16.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鲈鱼、海鲈、七星鲈等,属鲈形目、(魚旨)科,花鲈属,养殖中具有耐广盐、耐低温、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既能在淡水中养殖,又能在海水中养殖,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在大连近海内湾海域投放3 m×3 m×3 m网箱进行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与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的混养试验,到2020年5月陆续投放400多个网箱,并配套设置海藻养殖台筏,到2021年9月,马粪海胆产量200~250 kg/箱,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刺参养殖现状及对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刺参养殖概况 近10年来,辽宁省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发展迅猛.由原来仅在大连沿海养殖,现已扩展到从鸭绿江口到葫芦岛的整个辽宁沿海.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河北黄骅地区生产的无WSSV和TSV病毒的健康P5—P10期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仔虾作为苗种进行工厂化养殖。结果表明,2014年8月开始进行苗种暂养,进行三个月对虾养成,出池前对虾产量达到平均1.5 kg/m~2,养殖面积2 400 m~2。出池前对虾规格50~60尾/kg。对虾养殖成活率15%~20%。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